唐長海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117-01
"優(yōu)化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5分鐘內(nèi)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最完美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zhì)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語文優(yōu)化課堂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教授巴甫諾奧曾寫過《快樂學習法》一書,這本書先后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暢銷不衰。他在書中賦予快樂學習以更廣義的解釋,他認為:快樂學習是一種享受,學到新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上課、完成作業(yè)、與同學交往、向老師提問等,都是很有趣的學習。而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動地學習,少有快樂可言,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我們又怎敢奢望他們能夠高效學習?所以打造優(yōu)化課堂的首要前提是讓學生愛學習語文,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這方面我做了一些嘗試:
1.1 課前演講激情趣。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優(yōu)化,說到底需要學生自己的體驗和實踐。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上,心智處于壓抑的狀態(tài)中,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真正調(diào)動起來。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才有脫胎換骨的變化。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的平臺。為了演講成功,獲得大家的肯定,每個學生都在積極準備。他們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組織材料、反復練習。由于演講內(nèi)容新穎,學生們愛講、愛聽,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就極大地調(diào)動起來了。
1.2 多樣導入引興趣。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設計優(yōu)美生動的導語,創(chuàng)設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
如學習《死海不死》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死海風光的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死海的神奇和美麗,產(chǎn)生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總之,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讓學生感到愉悅的學習情景,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參與、情感交融、優(yōu)化教學,享受語文、享受課堂、享受學習。
2. 轉變教學觀念
語文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質(zhì)、道德素質(zhì)、語文素質(zhì)、紀律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等。這個目的絕非應試教育所能達到的。因此,必須確立起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他們能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學、理解、說明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每一名語文課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現(xiàn)代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新課改思想和新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語文學科在培養(yǎng)21 世紀合格公民偉大事業(yè)中的重要意義,并將學生生活與我們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深刻理解其內(nèi)涵與精神實質(zhì)。通過學習,要使師生的思想統(tǒng)一到素質(zhì)教育的軌道上來,同時逐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使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新課改思想和新的教學觀念保持一致。
3. 關注每個學生
有句話說得好:"課堂是學生表現(xiàn)的地方,不是老師表演的地方。"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再好,教師講得再精彩,如果學生不能真正的參與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課堂。一些示范課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課堂上老師關注班上的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課堂上老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不回避任何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課堂上老師對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給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回顧我們的課堂,回答問題更多的是中上層學生,所以中上層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而后進生相反的就變得無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師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課后,教師還得花更多的時間來輔導后進生。教師越逼得緊,學生越不想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要使語文課堂更高效,教師應關注每一位學生,承認其基礎的差異,讓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肯定中學習,在教師的鼓勵聲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