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蓮
摘要: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一個探討已久,而又言猶未盡的課題。教無定法,教有多法。為改變政治課教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課引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我們經(jīng)過多年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把"說"引向政治課堂。
關鍵詞:政治課堂;學生“說”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029-01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名家都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最為基本。"但從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最被忽視的就是"說"的訓練。
其實,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不單純是語文教師的事,各科教師都應通力協(xié)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說"這種能力的訓練,在教師與學生中并未得到重視,從教師的心態(tài)上看,認為"說"會拖長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從學生一頭去看,認為"除了啞巴都會說","有啥說啥,想啥說啥,說還用得著練"?還有些學生認為"升學只考寫,不考說,練說有什么用,浪費時間";但也有的學生感到"說"挺重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說不好教師瞧不起,平時談話說不好,同學嘲笑,還是不說為妙,少說為佳。久而久之,說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在政治課教學中重視"說"的訓練,有利于學生"聽"、"思"、"析"能力的鍛煉。"說"對學生的思維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分析力、概括和綜合力、聯(lián)想和想象力都有補益。我們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階段能有計劃地、細水長流地進行"說"的訓練,是可以使學生從"笨嘴拙舌"——"能說會道"——"能言善辯",能像阿慶嫂一樣,講話"滴水不漏"的。為提高學生"說"的能力,我經(jīng)多年的探索,總結出多種訓練方法,主要有:
1.開展即興演講活動,有效地提升心理素質
一提到演講活動,許多人或許會立刻想到語文學科中的口語交際。誠然,口語交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語言運用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但根據(jù)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口語交際不應當也沒有理由成為語文學科的專利,而必須爭取廣泛的訓練空間,滲透于所有學科領域。就初中政治教學而言,口語交際活動的開展有著自身的可行性和優(yōu)越性,政治教師可以每堂課安排3-5分鐘開展小小即興演講活動,每次演講的人數(shù)為1-2人,演講的次序按照學號進行,演講的內(nèi)容隨即抽取,演講學生可以利用一分鐘的時間整理思路,擬定提綱,或者準備一個簡稿。演講內(nèi)容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應當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或者當前熱點話題確定演講主題,演講活動注重學生的過程表現(xiàn),如思想內(nèi)容、語言表達、臺容臺貌、演講技巧等方面,演講完畢可以組織學生對演講者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評說,使演講活動得以延續(xù)。在演講和評說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心理素質得到提升。例如,教學《我是中學生了》可以安排一個自我介紹的演講活動,奠定整堂課的學習基礎,學生必然興趣盎然,動力十足。
2.開展新聞發(fā)布活動,廣泛地拓展知識領域
時事政治新聞是初中政治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中考考綱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新聞每天都會發(fā)生,三年下來學生所接觸的時事新聞名目眾多,內(nèi)容復雜,如果利用專門的時間進行死記硬背,相信過來人都知道那簡直是苦不堪言,作為初中政治教師,可以嘗試著將時事政治新聞進行科學、合理地分解,化繁為簡,化多為少,將知識點滲透于每一堂課之中。利用預備鈴響起后的兩分鐘開展一個新聞發(fā)布會活動,主持人同樣按照學號選取,每次由兩位學生擔任,一位發(fā)布國內(nèi)新聞,一位發(fā)布國際新聞,內(nèi)容為最新發(fā)生的國內(nèi)外大事。這一活動的開展貴在堅持不懈和全員參與,不僅能很好地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良好習慣。例如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地召開"兩會",這段時間里我將新聞發(fā)布活動關注和鎖定"兩會"動態(tài),讓學生在政治課堂上同樣能夠了解最新發(fā)生的國家大事。
3.鄉(xiāng)情國情教育活動
此項活動的時間放在每周的最后一節(jié)政治課上進行。資料全由學生去尋找或編寫,尋找資料的原則,一般是由近及遠、就地取材,可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可信度強、有真實感。開展此項活動,目的不僅為了鍛煉學生"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學生通過編寫家鄉(xiāng)史,抒發(fā)愛國情,不但可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之戀,還可逐步升華為愛國之情,付諸將來報國之行。
4.學習心得交流活動
此項活動的時間是放在學完了某一個單元或某個章節(jié)后的正課上進行。每人上臺演講的時間約二分鐘左右。一般要求演講者脫稿上臺去"說"。一個在臺上"說",臺下由評分小組進行評分。評分小組成員由課代表、小組長、演講者本人、老師組成,是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最后確定一個分數(shù)記入記分冊上,學生為了奪取高分,因此許多學生演講前在家里對著三聯(lián)櫥鏡子進行試講,研究演講用語、注意演講情感、考慮演講姿勢、選擇演講位置、協(xié)調(diào)演講動作、進入演講角色,有的學生還請爸爸媽媽做評判??傊瑢W生在為想成為一個未來的演說家而努力著。
5.口試活動
多年來,為了真正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在政治課教與考的問題上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實驗。主要措施是對期中期末兩次傳統(tǒng)考試摻入口試內(nèi)容,口試和筆試各半記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試題送入"題庫"或"題簽",臨考時由學生自抽其中一題為該生的口試題,學生抽出題目后,略作三、五分鐘的思考,再上臺面向全班同學答題,口試者的答題時間不得超過三分鐘,這是一個規(guī)定。在評分這一環(huán)上,為了避免老師打個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個評分小組(其成員同上),這樣確定的分數(shù)更具有客觀性,又便于操作,分數(shù)公開,如口試者認為給的分數(shù)不合理,可再共議商量,實行二次終身"裁決"制。這種做法,雖在時間上拉長了一點,但多年實驗證明是受學生歡迎的。因為這確實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又避免了"考試背條條"的"八股式"的陣式。這種做法,老師雖辛苦一點,但老師正是堅持了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因此,有的學生在周記中反映:"還是口試開心。"
6.辯論活動
辯論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說"訓練形式,是在前幾種"說"基礎上的綜合應用。因為在辯論前固然要有充分的準備,然而在辯論過程中,要邊聽對方的話,邊歸納要點,然后運用自己的知識來確立自己的辯論內(nèi)容。這一切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進行的,辯論時雙方思維均處于最緊張、最活躍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現(xiàn)場應變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和發(fā)展。實踐證明,辯論活動是學生"說"訓練的最高層次,也是一種極好的鍛煉機會。
據(jù)幾年來的跟蹤調(diào)查,經(jīng)我們在政治課上"說"訓練過的學生,他們的知識面寬、思維敏捷、能說會道、能言善辯。據(jù)測試表明,"說"在人的素質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說最為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