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在新模式、新探索、新實踐中,亟需思想、認識、理念、方法、措施的同步跟進;亟需環(huán)境、投入、管理、機制的配套改善;亟需學校、學生、家長、社會的合力互動。
關鍵詞:一個目標;兩種作用;三個問題;四種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020-01
在義務教育階段,圍繞如何引導學生盡早練就自主學習的能力素質(zhì),是一個復雜而系統(tǒng)、持續(xù)而長久的過程。這當中,形式一定是多樣的,方法也絕非是單一的,收效也未見是等高的。當然,可以確信,制度、機制的革新和確立,更帶有根本性、穩(wěn)定性和長久性。在新模式、新探索、新實踐中,亟需思想、認識、理念、方法、措施的同步跟進;亟需環(huán)境、投入、管理、機制的配套改善;亟需學校、學生、家長、社會的合力互動。簡言之,這是一個足以讓智者見智、讓仁者見仁的新鮮話題。
作為"先學后教,自主互助"課改的核心要義的自主學習,它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體現(xiàn)了《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改革取向。然而,要真正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方式根本轉變,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現(xiàn)實的教學狀況和基層教育實際而言,或可以突出四個方面的重點,促進自主學習方式的實現(xiàn)。
1.突出一個目標,強化自主學習的清晰理念
將自主學習只理解為是"學生自己看書學習"的常態(tài)、是"老師可以少上課或不上課"的藉口,都是簡單和片面的。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課改只是要改變過去的那種"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的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但要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式。當然,這樣的表述是原則的抽象的定義。就此次課改的初衷與本質(zhì)而言,推行自主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著眼點,從改變教學環(huán)境、教學機制入手,在"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總體要求下,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和切實的教育步驟,幫助、引導和激勵學生盡早掌握并形成符合社會實踐要求和自身特點的較為科學的方法論,逐漸在積累和互動中架構自身較為完備的基礎科學知識體系,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成功基石。可以說,此次課改所倡導推行的自主學習,觸及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核-科學的方法論(或正確的學習方式),與德育教育和各種主題教育所著力傳導與滲透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將相輔相承、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于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用于人的正確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的確立。基于上述認識,在推行自主學習之初,應將自主學習的目標通俗易懂地細化鎖定為:學生自主"看得懂、學得會、記得住、用得來"這十二字,以此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追求和自我考量目標,逐科逐課,循序漸進,深化感性積淀,逐步摸索出一種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式。
2.發(fā)揮兩種作用,增強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此次課改,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僅沒有弱化、隱退。相反,自主學習課改推進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導讀(目標、重疑難點、要求、方式多樣性等)、導法(思維方法、學習方法、理解方法、記憶方法、推導方法等)、導練(習題的精選與設置、練習考察的方式方法等)、導衡(進度難度把握、學科間協(xié)調(diào)均衡等)、導勢(寬松平和、嚴謹細致的自主學習氛圍的營造、面對"尖、中、困"生的精力配置的合理協(xié)調(diào)、"互助協(xié)作、比學趕超、昂揚向上"的班級學風環(huán)境的構建等)的駕馭掌控能力的高低。與此同時,要比以往更加注重突出學生在教與學統(tǒng)一體中的主體作用。自主學習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引導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通過主動的學習、分析、探索、實踐、質(zhì)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xiàn)階段性學習目標。許多經(jīng)驗表明,學習質(zhì)量的好壞,從本質(zhì)上看,最為緊要的在于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強弱。包含"求知欲、上進心、不示弱"等心理要素在內(nèi)的學習主動性問題,直接決定著自主學習的走勢與效果。從這個意義上審視,將自主學習理解為"是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則一點不也為過。因此,在課改的全程,如何讓孩子真正做到"自己主動學習",是需要一以貫之地加以重視、探索并認真解決的重要課題。
3.圍繞三個問題,促進自主學習方式習慣的養(yǎng)成
知識的豐富性、學科的差異性、主體的多樣性等特點,使得自主學習的表現(xiàn)形式千變?nèi)f化、紛繁復雜,確實難以用一個"格式版本"或幾個"既定模塊",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對號入座"似的套用。這是一個課改中必須認真應對的難點問題。自學無常式,探索無止境。當下,在課改推進之初,認真遵循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規(guī)律,面對每一個全新的學習內(nèi)容,帶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三個基本問題,進行多元化學習和導向性把握,相信對促進自主學習方式習慣的養(yǎng)成是大有裨益的。圍繞"是什么"的問題,了解和盯緊學習目標、主題(或標題、概念等)、知識的重疑難點、學習要求等方面信息;圍繞"為什么"的問題,熟悉和理解背景資料、作(編)者意圖、意義、作用、目的、語境等方面內(nèi)容;圍繞"怎么樣"的問題,思考和掌握層次結構、方式方法、常用格式、過程結果、特點規(guī)律、用途功效等相關知識信息。圍繞這三個基本問題,既能在認識規(guī)律的作用下充分體現(xiàn)自主學習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又能在認識規(guī)律的引導下確保自主學習目標明確、方向清晰、行動有的放矢,減少或避免自主學習的散亂、隨意或盲目的傾向,促進自主學習方式習慣的早日養(yǎng)成。
4.培養(yǎng)四種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實際效果
為達到自主學習的預期目標,在實踐中,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系統(tǒng)而有針對性地持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四種能力。
4.1 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即自主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途徑步驟獲取知識的能力。具體包括感知識別能力、理解參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綜合分類能力等等方面。
4.2 自主鞏固知識的能力。這當中,自主復習整理能力、自主檢測調(diào)適能力對于已學知識的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再充實、再更新顯得不可或缺。這樣做有助鞏固、充實已有知識,完善知識體系,為學習的融會貫通打好基礎。清晰、準確、持久的記憶能力,對于自主鞏固知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教育引導學生特別是小學階段中高年級學生,逐步克服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傾向,摸索并養(yǎng)成理解記憶的能力習慣,是此次課改中需要加以足夠重視的問題。
4.3 自主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評價自主學習好壞的一個標尺,就在于自主運用知識的能力高低?;钣弥R的能力,僅僅靠"填壓式"的疊加練習或"小奧式"的速成訓練,是難以簡單輕易成就的。事實上,它應當更多地依靠基礎的、系統(tǒng)的、各有側重的、持續(xù)的素質(zhì)教育養(yǎng)成。它需要學生對包括分析思考能力、求證推導能力、思維拓展能力、自主解決能力、寫作表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關鍵元素的漸進感知、漸進領悟、漸進融化、漸進發(fā)展,使活學活用知識成為提升自主學習主動性的內(nèi)在推力。為提高學生自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自主創(chuàng)新思想的傳導傳承教育,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了解前沿高端科學技術知識的機會,提供更有效的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平臺(如社會實踐基地教育活動),拓寬自主學習邁向自主創(chuàng)新的基礎教育通道。
4.4 自主融入團隊整體參與協(xié)作互助的能力。競爭與合作,是推動文明社會向前發(fā)展的"雙核"動力。作為本次課改的一大亮點之一,在于它引入互助學習機制。好問求真、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互助共進是自主學習的題中要義。優(yōu)于那種以自我本位為中心的封閉式孤立學習,本次課改強調(diào)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學趕超"的學習向上競爭,更注重小組(團隊整體)內(nèi)的互助幫帶交流學習,可以從機制上氛圍上確保每一個學習的主體能在互助合作中早日掌握和擁有一種適合自身特點的自主學習方式。畢竟,自主互助的過程,是一個知識價值在相互學習與相互交流中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價值在揚長避短與取長補短中自主更新完善的過程,更是一個知識價值在好問求真與互助求知中自主合作實現(xiàn)的過程。
可以想見,隨著課改實踐的縱深推進,新機制所激活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將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又好又快地培養(yǎng)和練就"自主互助,先學后教"的能力素質(zhì),早日踏上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