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炎欽
【摘 要】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趣,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問題,使其成為學習主體,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在教師角色、利用多媒體、挖掘教學內容等三個方面探討中,更新了觀念,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小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小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將就如何開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這一問題進行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快樂活潑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tài)度,是人對客觀是否符合主觀需要的內心體驗,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是人的一種特有的高級的需要,對小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小學語文學習,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常常以成人的心態(tài)去面對小學生,忽略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不重視情感的因素,教學刻板單一,教師圍繞考試排隊對課文進行機械、枯燥的分析,把課文中應有充滿激情的詩意與精彩的片段丟掉了,于是課堂上常常出現了小學生厭學現象。要改變這種現象,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使其充滿激情,小學語文教師該怎樣辦呢?現從教師角色、利用多媒體、挖掘教學內容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課堂作業(yè)課是枯燥、無味的,小學生感到煩悶、壓力,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把小學生當作主體,營造了一個輕松、民主、富有人情味的課堂氛圍,給小學生陽光般的微笑,給小學生熱情鼓勵,給小學生以尊重和信任。如教完《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課堂作業(yè)課的:
(1)開展“優(yōu)秀作業(yè)題”。設計比賽,告之被錄用題皆以他的名字命名:×××作業(yè)題。為了使自己的作業(yè)題爭相被錄用,同學們興致盎然,絞盡腦汁,反復思考。
(2)這篇課文被錄用了如下作業(yè)題:①摘錄文中你喜歡的詞語。②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對文中感興趣的一位人物說一句話。③如果你是齊威王,你有什么辦法在第三場比賽中反敗為勝?④排演課本劇。
(3)課堂教學把小學生當作主體,教師作為主導。使整個課堂教學呈現了:學生活躍、熱烈、有序,個個學生踴躍舉手、爭先說出自己的見解,并對同學的回答提出質疑。 學生為了回答正確答案,通過深入探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融會貫通,理解也就更到位了。其實,同學們在設計作業(yè)題的時候,必須經歷仔細研讀課文的過程,這難道不是我們所要追求達到的理想境界嗎?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fā)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后,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fā)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jié)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四、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導情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文質兼美,在作家筆下有多姿多彩的世界,有豐富的情思,有精巧的構思,有優(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劇本,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助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小學生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fā)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感情因素,采用朗讀引發(fā)、研讀體味、情景再現、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以情導情,激起小學生內心感情波瀾,引發(fā)小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共鳴,進而理解課文、發(fā)展情感。導情要適度、要圍繞理解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導情要適時,要在小學生情感思維出現障礙時加以導引,并要設法上升為理性思維。 在挖掘作家筆下多姿多彩的課文情感因素時,教師可通過直觀的畫幅,以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究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豐富多彩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調,富于變化的語氣,以情導情,把小學生帶入課文語境。如執(zhí)教《九寨溝》時,我用課件依次呈現四幅圖片,每呈現一幅,我根據配音,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啟發(fā)學生,寫出根據畫幅聯想到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詞語。詞語可以是課文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感受到的,數量不限。寫好后,看誰先發(fā)言?誰說得最好?全班同學進行評比。
(1)根據第一幅圖(湖泊)的內容,可以是:水平如鏡、色彩斑斕、清澈見底……
(2)根據第二幅圖(雪峰)的內容,可以寫:插入云霄、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白雪皚皚……
(3) 根據第三幅圖(珍稀動物)的內容,可以寫:體態(tài)粗壯、窺視、竄出、憨態(tài)可掬、若無其事……
(4) 根據第四幅圖(飛瀑)的內容,可以寫:蔚為壯觀、銀花四濺…… 通過名家筆下《九寨溝》的湖泊、雪峰、珍稀動物、飛瀑……如詩的語言,惟妙惟俏錦繡河山,誘發(fā)小學生情感,達到以情導情“一石激起千重浪”,撥動小學生的心弦,使小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激起小學生熱愛我們祖國美好河山,努力學習,長大成人,為富強中國而奮斗。 新世紀賦予我們教育教學領域嶄新的課題:把學生培養(yǎng)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做法,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以“教師角色、利用多媒體、挖掘教學內容”等三個方面探究為手段,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小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小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