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寒山綽號“詩僧”,其詩不羈格律、內(nèi)容多樣,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支奇葩。他的七首詩歌中引入了“狗”這一動物意象,或是借以闡述佛經(jīng)禪理,或是以其諷刺世態(tài)炎涼,或是用來抒發(fā)政治思想,均有其獨特寓意。
關鍵詞:寒山 狗 意象
在古詩詞中,狗是個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動物意象。在很多詩中,狗是田園生活、自然風景的一部分,如“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黃犬往復還,赤雞鳴且啄”(劉禹錫《插田歌》),“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狗一向被稱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古詩中還有狗與主人親密接觸的場景,甚是動人,如“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杜甫《草堂》),“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歸”(錢起《送元評事歸山居》)。有的古歌中,還把狗寫作忠誠的象征,如“此行無弟子,白犬自相隨”(賈島《送道者》),“荒徑已風急,獨行唯犬隨”(梅堯臣《田人夜歸》)。那么,在“詩僧”寒山看來,狗依然如以上詩詞中那么可愛嗎?答案是否定的。
一.寒山詩歌“以狗說禪”
人們習慣稱寒山為“詩僧”,其實這個稱呼欠妥。寒山本人似儒非儒,似僧非僧,似道非道,或者說三者兼而有之。寒山早期的的世俗詩和詠懷詩和唐朝普通的士大夫無異,主要抒發(fā)自己的豪情壯志和治國理想和民本思想??梢钥闯銎鋸男【徒邮苋寮业乃枷虢逃?。如“國以人為本,猶如樹因地”,講的就是國家要以人為本;“讀書豈免死,讀書豈免貧”是寒山苦口婆心的告訴人們知識能改變命運,此時的寒山像孔子一樣扮演著一個民眾導師的形象。
而寒山在隱居天臺山的時候,同時接受了道家、佛家兩種文化思潮的影響,或許因為天臺山既是道教圣地,又是佛教圣地。三十多年的隱居生活,與道士、僧眾長時間的接觸,耳濡目染也好,談經(jīng)論道也好,潛心修悟也好,道家、佛家的思想逐漸根植于寒山心中。這一時期的詩歌也記載了他在宗教領域內(nèi)的心路歷程。在隱居的前期,寒山一直傾向于道教的契機,不甘于人生有限的困惑,如“手筆太縱橫”一詩。寒山詩歌的后期漸漸偏向禪理詩。如“生前大愚癡,不為今日悟。今日如許貧,總是前生作。”此詩就是寒山宣揚前世不修,來世修福的佛門觀念的詩歌。再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本褪且皇滓饩秤崎L的禪悟詩。
但就是這樣一位心性空靈、參悟禪理的寒山子,在其詩歌之中卻出現(xiàn)了大量動物意象,以狗為多。寒山現(xiàn)存世三百一十一首詩歌中,七首詩帶有“狗”字,可謂對狗情有獨鐘。在這些詩中,寒山“以狗說禪”,闡述佛經(jīng)禪理。
先來請看這首《人生一百年》:
人生一百年,佛說十二部。慈悲如野鹿,瞋忿似家狗。
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欲伏獼猴心,須聽獅子吼。
此處的瞋忿家狗,出自于佛經(jīng)之中。詩意出自《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一五:“又如家犬,不畏于心;山林野鹿,見人怖走。瞋忿而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是故此心,難課調(diào)伏。是以義故,不名大慈?!彼^大慈大悲,佛經(jīng)中早已默認狗是一個瞋忿難去的動物,并且功能性在于守家。《大智度論》卷二七有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倍?,則就是一個大悲的動物。代表著憤怒、兇惡。瞋狗,則將這種丑惡增進了一分,因為“瞋”本身就為佛教“三毒”之一。寒山此詩是禪詩無疑,所說,所宣揚的也是佛教理念?!肮贰痹谶@里是一個貶義的意象。
然后再來看這首《儂家暫下山》:
儂家暫下山,入到城隍里。逢見一群女,端正容貌美。
頭戴蜀樣花,燕脂涂粉膩。金釧鏤銀朵,羅衣緋紅紫。
朱顏類神仙,香帶氛氳氣。時人皆顧盼,癡愛染心意。
謂言世無雙,魂影隨他去。狗咬枯骨頭,虛自舐唇齒。
不解返思量,與畜何曾異。今成白發(fā)婆,老陋若精魅。
無始由狗心,不超解脫地。
此詩之中以狗來勸人戒除淫欲。“狗咬枯骨頭”二句實際上是用來形容淫欲之事,乃佛書習用之喻,如《雜寶藏經(jīng)》卷八《佛弟難陀為佛所逼出家得道緣》:“淫欲之事,如狗啃枯骨,涎唾共合,謂為有味,唇齒破盡,不知足?!痹凇墩钐幗?jīng)》中有云:“彼諸凡夫,若見知識,若見婦女,心則生貪。譬如狗咬離骨之肉,涎汁和合,望得其髓?!钡鹊冗@些經(jīng)文說的已經(jīng)十分明顯了。經(jīng)書中在對狗心的描述十分之多,此處只舉一例。而下文的狗心也是承上文,指的是貪欲??梢姶颂幍墓芬呀?jīng)不僅僅是一種用來罵人的詞語了,還代表著奸淫、貪欲和丑惡。在寒山的詩歌中如此,在佛經(jīng)中亦是如此。
二.寒山詩歌“以狗喻世”
寒山詩中,有的狗并非指具體的哪只狗,狗只是一個符號、一種寓意,以狗來比喻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這些寓意中同樣貶義的成分居多。
首先看這首《我在村中住》:
我在村中住,眾推無比方。昨日到城下,卻被狗形相。
或嫌袴太窄,或說衫少長。攣卻鷂子眼,雀兒舞堂堂。
我們能托測這應該是寒山早期的一首詩歌,此處應說明,寒山的詩歌大多數(shù)都是刻在石壁之上,因此其詩歌的編年十分難考證,只能從字里行間來揣測詩歌的創(chuàng)作時間。這一首詩從首句就能推測出此時的寒山并不是隱居在天臺山,而是居住在一個小村落中。講的是寒山進城,卻被別人說成是狗。此處的“狗”是罵人之語,是一個貶義詞匯。顯然放在此處,一是自嘲其自己的窮困潦倒,二十來譏諷世人。
再來看這首《蹭蹬諸貧士》:
蹭蹬諸貧士,饑寒成至極。閑居好作詩,札札用心力。
賤他言孰采,勸君休嘆息。題安糊餅上,乞狗也不吃。
對于“乞狗也不吃”,類似是“不食嗟來之食”的意思。作者寫此來形容自身之高潔。而我認為這種解釋最為貼切,《景德傳燈錄》一《振洲普化禪詩》:“或?qū)⒕腿硕呎裰?,或撲其背,有過顧者,即展手云:“乞我一錢。”寒山詩之乞狗,正作去聲用,謂予狗也。我們有句老話,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贝颂幍囊馑己汀邦}安糊餅上,乞狗也不吃。”恰好相反。此處“乞狗”中的狗看似是一個遺世獨立的志士形象,實則地位仍舊低下。寒山潛意識的將狗的地位拉低,和乞丐同位。
三.寒山詩歌“以狗言理”
寒山詩中,還巧妙地將狗融入到經(jīng)典的政治故事之中,頗具政治哲理。
先看這首《赫赫誰壚肆》:
赫赫誰壚肆,其酒甚濃厚??蓱z高幡幟,極目平升斗。
何意訝不售,其家多猛狗。童子欲來沽,狗咬便是走。
此處寒山所講的是耳熟能詳宋人賣酒的故事。有狗在,別人就不敢買酒,狗依舊作為一種看宅護院的動物,人們卻不敢接近。此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的一句:“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承之王,大臣為猛狗......”狗則變成一個政治故事中有代表性的意象。依舊代表的是瞋忿丑惡,人們都十分懼怕的對象。但是狗的功能依舊是保護主人,看護財產(chǎn)。其令人恐懼就在于此,面對有傷主人的事情,它會不顧一切的傷人。
再看這首《我見百十狗》:
我見百十狗,個個毛猙獰。臥者渠自臥,行者渠自行。
投之一塊骨,相與啀喍爭。良由為骨少,狗多分不平。
此詩中狗的是具體的、生動的狗,但其形象則更為不堪,諸多形容詞將狗描寫的甚是可怖?!皢崋丁倍志褪菍懝穬疵偷拿婺浚凇睹罘ㄉ徣A經(jīng)·譬喻品》中有云:“由是群狗競來搏挫,饑羸幛惶,處處求食,斗爭據(jù)掣,啀喍嗥吠?!薄赌铃热~經(jīng)》:“譬如有狗,前至他家,見后狗來,心生瞋恙,啀喍吠之?!被哿赵凇兑磺薪?jīng)音義》卷七九中有云:“啀喍,上音崖。按經(jīng)義啀喍,張口露齒嗔怒,作嚙人之貌也?!笨梢娋鸵粋€“啀喍”就已經(jīng)將狗露齒相的斗貌寫出。此詩其實還是一個政治小故事。按項楚先生的分析,這首詩立意出自于《戰(zhàn)國策·秦策》,天下之國聯(lián)合而欲攻秦,借用狗爭骨頭的故事,來讓盟軍不戰(zhàn)而退。寒山的這首詩,或許是觸景生情寫的一首詩歌,但其中蘊含了自己政治主張。
接下來看這首《貧驢欠一尺》:
貧驢欠一尺,富狗剩三寸。若分貧不平,中半富與困。
始取驢飽足,卻令狗饑頓。為汝熟思量,令我也愁悶。
這首詩則是寒山的一首“財經(jīng)詩”,宣揚的是絕對平均主義行不通、不可行。在《寒山子詩集管解》中有云:“此篇意謂有二尺之食,中分之,而一尺與驢,一尺與狗。狗富而飽,故七寸而與三寸;驢食而饑,故食一尺,而且言一尺不足。若二尺共與驢,則又無七寸可以吃,而令狗饑頓也。我不能奈之也已矣?!贝嗽娛呛皆姼柚猩儆械摹肮贰钡囊庀蟛皇悄敲闯髳旱?,而僅僅是在宣揚一種政治和經(jīng)濟上的主張,并沒有借用“狗”傳統(tǒng)上的丑惡意象來進行諷喻或者是借喻。而且后來白居易的《齊物二首》等詩人和作品中,也有類似的故事。這首詩以狗言理,類似于寓言。
總上所述,寒山的“狗詩”可分為三種類別,一是禪悟詩,運用宗教和佛理進行說教的詩歌,其中狗的意象為兇惡、丑陋;二是用來諷刺世態(tài)炎涼的諷喻詩,詩歌中的狗是抽象的狗,以貶義居多。三是用來抒發(fā)政治情感和觀點的詩,這里的狗的意象或是中性,或是兇猛。
(注:寒山詩沒有題目,文中題目系作者添加)
參考文獻
1.項楚:《寒山詩注》,中華書局,2000年版
(作者介紹:郝中寧,武漢大學文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