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成
摘 要:為了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具魅力,教師應該注重策略的實施,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學習,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應該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回到兒童實踐活動中,在開放的、動態(tài)的、實踐的土壤中,幫助兒童構(gòu)筑自己感興趣并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維場、情感場、學習場,讓兒童的學習翅膀翕然張揚、自由飛翔。文章探究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語文學習更具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1-0360-04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64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為了讓學生能夠?qū)φZ文學習充滿興趣,讓語文課堂變得生機勃勃、豐富多彩,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策略來改善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是對學生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基礎學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科,但是由于教學形式單一枯燥,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為了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具魅力,應該注重策略的實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高效地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能夠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表達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為了讓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躍,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nèi)容,從多個感官角度來刺激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這樣的教學形式相比之前的“黑板+粉筆”的時代要有趣得多,并且在上課之前教師就可以準備好相關的電子課件,可以將一些有趣的內(nèi)容插入到課件當中,起到吸引學生的作用。對于一些重點或是難點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通過改變字體或者是以特殊效果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在較難理解的地方還可以加入圖片或者是文字解釋,讓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的內(nèi)容要有趣,這樣才能夠調(diào)動其參與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圖片,在雪白的雪地上有一些梅花狀的圖案,并且彎彎曲曲地呈現(xiàn)出兩排。學生肯定會被這樣的情景所吸引,想要知道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這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是一個“小畫家”在不經(jīng)意間畫出的漂亮的圖畫,學生聽了介紹更是急切地想要知道這個“小畫家”到底是誰,于是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開始了新課程的學習,并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只是起到教學引導的作用,在課堂學習中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這樣才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形式對于學生已經(jīng)沒有吸引力了,固定的教學模式甚至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需要探索和開發(fā)全新的教學形式,以豐富新穎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通過參與課堂來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將游戲與語文教學結(jié)合在一起,游戲?qū)τ谛W生來說有著很強的吸引力,能夠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游戲能夠給學生來帶很大的樂趣,同時在娛樂的過程中還能夠讓學生獲得知識,是一種新穎有效的教學形式。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成語接龍”的游戲,由教師先說出一個成語“生龍活虎”,接下來下一個學生可以接到“虎背熊腰”,下一個“腰纏萬貫”,以此類推,直到一位學生回答不出來,這個學生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懲罰形式可以是表演一個小節(jié)目,這既能夠讓學生的才藝得到展示又能夠讓其他的學生欣賞節(jié)目,活躍課堂氣氛,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學生處于緊張興奮的狀態(tài),大腦飛速運轉(zhuǎn),搜索自己腦海中的成語知識,以便能夠及時對應。通過這樣的游戲,能夠讓學生形成較清晰的成語體系,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記憶也能夠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在獲得快樂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組織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要想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首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能夠讓學生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形式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通過活動體驗來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或是問題的時候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適當時應該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這樣才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我是小老師”的實踐活動,在課堂中挑選出一位學生成為暫時的教師,轉(zhuǎn)換視覺和角色,可以在基礎復雜的階段,讓“小老師”發(fā)揮作用,帶領學生進行課程的復習,解決學生存在的疑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潛在能力,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全部表現(xiàn)出來,假想自己真的是老師,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講課、復習,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帶領學生鞏固知識,還能夠展示學生的能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等,提高綜合素質(zhì)。再如,我在《保護環(huán)境愛我家園》這次活動中,利用雙休日帶領學生到某河中游地帶。這是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該河還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鼻而來,來到河邊,一條黑水河由南而去,再觀察河兩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長狀態(tài)……旋即,許多有價值的治污設想油然而生。由此可見,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多方出擊獲取大量信息,獲得了豐富而真切的情感體驗。而后,我又組織學生交流各自在多元互動的過程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全面解讀、篩選、整理、辯駁、釋疑,促進學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不斷提升。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在學生迫切需要時,才給予適當指點或協(xié)調(diào),這也是課程自主性的需要。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學習應該是生動活躍的、充滿魅力的,教師需要認真研究這一學科,注重策略的開發(fā)和實施,選擇適合學生的正確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新穎有趣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策略的實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