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wèi)東
編輯:商場最終承擔了責任,這是依據了什么法律?在不同交易模式中,消費者該向誰索賠?
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下稱《消法》)為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規(guī)定消費者可以向經營者的生產、銷售或提供服務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提出賠償。下面我們根據經營者的不同銷售模式闡述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
經營者提供生產、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銷售平臺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傳統(tǒng)的固定門店模式;第二種是舉辦展銷會或租賃柜臺;第三種是近年興起的網絡銷售平臺。《消法》針對三種不同的銷售模式,分別規(guī)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方式。
一般來說,固定門店模式是商品銷售或提供服務的主要場所,具有長期、固定的特點,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后,如發(fā)現(xiàn)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以便利地找到銷售者賠償,或通過銷售者找到生產者等提出賠償。
所謂展銷會,是指由單個或者多個主辦方發(fā)起,在確定的地點和一定的期限內,召集眾多參展單位來展示、銷售其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活動。
所謂的租賃柜臺,是指銷售柜臺的所有者,將其柜臺在一定的期間出租給個人或者單位經營,由其收取租金的活動。
《消法》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柜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柜臺租賃期滿后,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p>
網絡交易平臺是指一個由第三方建立的交易平臺,第三方僅負責交易的維護和管理,不直接參加交易。經營者通過交易平臺展示并交易商品,消費者通過在交易平臺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并與經營者進行交易;或者交易雙方可以將線下談好的交易,再到網上通過第三方的交易平臺在網上進行交易。
《消法》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lián)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p>
結合本期案例,小黃租用商場場地,以養(yǎng)生保健講座為名騙取老人錢財后逃之夭夭。商場沒有認真審核租用者的真實身份,任其銷售假貨。根據《消法》關于租賃柜臺的責任承擔原則,理應承擔老人們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