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珠
白河堡水庫位于北京西北部,這里湖面群山環(huán)抱、水天一色,湖岸森林茂密、四季風景如畫,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燕山山脈,被譽為“燕山天池”。
百年設(shè)計造福人民
白河堡水庫屬縣管中型水庫,是北京市第一個機械上壩的水庫,同時也是北京市唯一獲國家銀質(zhì)獎的水庫。白河堡水庫設(shè)計總庫容 906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657平方公里。水庫及下游河道設(shè)有三個國家級水文站,包括下堡水文站、白河堡水文站、延慶東大橋水文站。
白河堡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shè)計。水庫水工建筑物主要由大壩、輸水隧洞、溢洪道、溢洪洞構(gòu)成。
水庫大壩為粘土斜墻壩,迎水面為粘土材質(zhì),其他部位均為沙礫材質(zhì)。壩長300米,壩高42.10米,壩面寬10米,防浪墻高1.20米,壩頂高程602.10米。
輸水隧洞洞身為無壓城門洞型,進口底檻高程578.00米,出口底檻高程567.07米,洞長為7090米,最大泄水量20立方米/秒。
溢洪道有4孔閘門,均為弧形,最大泄水斷面為672平方米,進口底檻高程587.60米,閘頂高程599.60米,溢洪道最大泄水量3800立方米/秒。
泄洪洞洞身為無壓城門洞型,洞長360.15米,進口底檻高程576.40米,出口底檻高程562.77米,最大泄水量157立方米/秒。
白河堡水庫位于密云水庫上游,是跨流域溝通三大水庫(密云、官廳、十三陵水庫)、三大水系(潮白河、永定河、溫榆河)的水利樞紐工程。兼具補水、灌溉、防洪、發(fā)電、養(yǎng)殖等多種綜合功能,自建成至今為首都和延慶的社會經(jīng)濟建設(shè)發(fā)揮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和社會效益。
歷盡艱難實現(xiàn)夢想
由于延慶川區(qū)歷來干旱,30萬畝農(nóng)田沒有灌溉水源,為解決灌溉問題,1958年制定規(guī)劃方案,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70年9月動工興建,1983年7月全部竣工,攔洪蓄水。1970年延慶縣委發(fā)出:“全縣人民總動員,團結(jié)治水同心干”的號召,于是浩浩蕩蕩的“水利大軍”開赴工地。他們親手搭建工棚、支鍋造飯;親手研造工具、自制炸藥;開始了延慶縣最大的水利工程的戰(zhàn)斗歷程。
規(guī)劃設(shè)計的水庫工程由攔河大壩、溢洪道、輸水隧洞、泄洪隧洞、灌溉渠道五個部分組成。
這幾個工程相繼開工了,英雄的白河兒女戰(zhàn)嚴寒斗酷暑、冬天一身冰、雨天一身泥,歷時8年的艱難困苦,終于開鑿了7090米的輸水隧洞和300米的泄洪洞;勤勞的白河兒女披星戴月、逢山鑿洞、遇壑架橋,歷時14年修建了總長近100公里的南干渠、北干渠和補水渠;智慧的白河兒女造訪群山、劈山鑿石、滑模澆筑,歷時9年開挖澆筑了泄水斷面為576平方米的溢洪道;堅毅的白河兒女晝夜奮戰(zhàn)、探巖問基、攔河筑壩,歷時2年填筑了103.5萬立方米的攔河大壩。
1976年5月輸水隧洞召開貫通大會,場面特別壯觀,上萬人來參會。白河之水沿臨時引水渠,穿過輸水隧洞,跨流域流入延慶川地,使當時川區(qū)5000余畝農(nóng)田得到了灌溉,實現(xiàn)了延慶縣人民引白河水的夢想和夙愿。
這是北京歷史上機械化施工程度最高的土壩,也是海拔最高的水庫,1987年獲國家優(yōu)質(zhì)工程銀質(zhì)獎。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qū)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