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康,孫麗麗,朱立萍
(安徽大學 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DEA對中部省會城市電子政務績效實證分析
章子康,孫麗麗,朱立萍
(安徽大學 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數據包絡分析利用線性規(guī)劃,對可比性同類單元進行非參數的客觀評價。文章測算了2014年我國中部六省會城市電子政務績效,發(fā)現(xiàn)2個地區(qū)屬于無效類型,通過投影分析為如何達到規(guī)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有效提供參考,以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數據包絡;中部;效率
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日益便捷化、生活化,科技及其衍生物在逐漸步入大眾視野并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不可避免地給傳統(tǒng)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帶來新的沖擊和機遇,尋求精煉、公平、公開的政府運作新模式成為資訊時代下的迫切愿望,作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政府組織結構、工作流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產物-電子政務成為突破傳統(tǒng)時間、空間限制,改革政府運作方式的創(chuàng)新點。為了把握數字化發(fā)展趨勢,優(yōu)化資源配置效率,改革政府發(fā)展模式,盡管我國在電子政務領域發(fā)展較為遲緩,不同層面不同級別的政府紛紛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和群眾支持,作為高風險項目的電子政務不可否認會在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障礙,面對這一現(xiàn)實狀況,如何準確把握電子政務內涵,有效評價各級政府電子政務效率成為當務之急。
從全球范圍內興起電子政務浪潮以來,我國政府部門,IT行業(yè)以及研究學者們把電子政務績效評估視為發(fā)展電子政務的核心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張成福、唐鈞著眼全球劃分五大績效指標體系模式并對其進行評價(張成福、唐鈞,2004);楊云飛,白慶華則從政府“集中、安全、管理、服務、決策”五項公共基礎職能構建電子政務五大板塊測評體系(楊云飛、白慶華,2004);張小明指出要挖掘多樣性背后的規(guī)律,結合政府職能和公共管理理論,以“政務”評價為核心構建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張小明,2005);陳嵐運用實證方法對投入產出指標提取公共因子依托DEA對全國省級政府電子政務進行效率評價(陳嵐,2010);秦浩,劉紅波強調電子政務發(fā)展要根植于本土的重要性(秦浩,劉紅波,2013)。然而在電子政務評估體系研究歷程中帶有重主觀理論搭臺,輕地域實證分析的色彩,因此本文以中部地區(qū)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投入產出指標體系,運用DEA對2014年我國中部省會城市電子政務績效進行實證分析,結合投影分析為未來如何調整投入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規(guī)模的持續(xù)收益指明方向。
(一)研究方法
DEA是一個非參數的方法,BBC和CCR模型是DEA中最基本的模型CCR公式假定存在 n個需要評價的決策單元 DMU,每個決策單元DMUj均存在m項投入Xj與s項產出Yj,其中Xij表示對第j個決策單元第i種輸入的投入量,Xij≥0;Yij表示對第j個決策單元第i種輸出的產出量,Yij≥0;Vi=對i種輸入的一種度量;Ur=對第r種輸出的一種度量,i=1,2,…,m;j=1,2,…,n;r=1,2,…,s。Xj=(x1j,x2j,…,xmj)T;Yj=(y1j,y2j,…,ysj)T分別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 DMUj的輸入向量和輸出向量,該數據可以根據歷史資料或統(tǒng)計數據得到。
公式是考慮規(guī)模收益不變(crs)的 CCR模型,若在限定條件再加上一個條件,則就可得到考慮規(guī)模收益變化(vrs)的BCC模型。其中,s-與 s+表示決策單元R&D活動產出不足與投入冗余;θ表示決策單元的技術效率值(TE),可以將之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PE)與規(guī)模效率(SE)即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guī)模效率。純技術效率(PE)表示投入要素在配置上的效率。若θ=1,且s-=s+=0則說明該決策單元DEA有效;若θ=1,且s+= s-≠0,則該決策單元為弱DEA有效;弱θ<1,則該決策單元為DEA無效。對于非DEA有效的DMU,可將其對應的點投影到DEA相對有效面,即把非有效的DMU變成DEA有效的DMU。
(二)指標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依據2014年我國中部六個省會城市數據進行省級政府層面電子政務效率評價與分析,結合數據的可得性與現(xiàn)有學者研究指標體系構建本次測評指標。具體而言,分為投入產出兩大類,投入指標選取經濟支持投入、受教育水平投入與科技環(huán)境投入作為二級指標,產出方面考慮到量化的難度,選取省級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作為產出,包括輿論引導指數、功能與管理指數、辦事服務指數等。
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各統(tǒng)計年鑒、中國統(tǒng)計年鑒、公開發(fā)表的公報,其中產出指標數據來源于中國軟件測評中心發(fā)布的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報告(2014)。
表1 基于DEA的中部省級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結合投入與產出指標的數據,采用DEA方法對其進行定量化測算,在數據處理時運用DEAP2.1軟件,內部算法使用多階段分析方法,以投入主導型的VRS模型得出數據(見以下表格)。
表2 中部省級電子政務效率值及排序
(一)純技術效率分析
純技術效率反映的是投入要素的配置情況,它衡量的是以既定投入資源提供相應產出或服務的能力,從DEAP2.1軟件運行結果來看,合肥、長沙、南昌、武漢與太原五個省會城市純技術效率值達到1,即表明該五個地區(qū)政府電子政務對投入資源配置是合理的。而鄭州的純技術效率值僅有0.747,表明在既有各類資源投入下,政府電子政務服務效率是偏低的。
(二)規(guī)模效率分析
規(guī)模效率反映的是投入要素規(guī)模情況,它衡量的是既定各類投入資源情況下使用最優(yōu)比例的能力,從DEAP2.1軟件運行結果來看,長沙,南昌,合肥與太原的規(guī)模效率值達到1,武漢與鄭州的規(guī)模效率未達到有效值,值分別為0.827、0.948.其中武漢的規(guī)模報酬處于drs階段,即規(guī)模不經濟狀態(tài),產出增長比例小于投入增長比例,屬于粗放式發(fā)展模式。鄭州的規(guī)模報酬處于irs階段,即規(guī)模經濟狀態(tài),產出增長比例大于投入增長比例。
(三)綜合效率
綜合效率指的是不考慮規(guī)模報酬的技術效率。從DEAP2.1軟件運行結果來看,六個城市中,有四個城市達到有效前沿面,分別是長沙、合肥、南昌、太原。武漢綜合效率值高于鄭州,此外由于綜合效率值等于純技術效率值與規(guī)模效率值的乘積,可以得出武漢和鄭州綜合效率值沒有達到1的原因是不同的,武漢未達到有效前沿面主要原因是規(guī)模效率的無效,而鄭州綜合效率無效是規(guī)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均無效造成,其中純技術效率無效占主導地位。因此,考慮到規(guī)模狀態(tài),對于武漢應該在既有資源轉換為服務的能力基礎上,注重規(guī)??刂?,合理調整規(guī)模投放,以達到有效狀態(tài)。對于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雙無效類型的鄭州而言,不僅需要提升和變革自身資源轉換能力,而且還要優(yōu)化投入規(guī)模,依據本地區(qū)現(xiàn)實情況,把握電子政務規(guī)律,一方面對現(xiàn)有資源配置能力進行升級轉型,另一方面要合理預期,不可一哄而上的盲足追加投資,避免造成資源投入冗余而產品或服務不足的局面。
(四)投影分析
投影分析是根據有效DEA單元的投入產出數據為參照物,對無效DEA單元的投入產出的改進提供了參考依據,從DEAP2.1運行結果看,屬于無效DEA單元的鄭州可以通過目標值與原始值的調節(jié),減少冗余值來使得無效單元處于有效前沿面上,進而提升電子政務效率。
在中部省會層面上看,長沙、武漢、合肥等六個中部省會城市中未達到有效前沿面城市的政府電子政務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人力資源發(fā)揮不充分、資金的投放存在冗余問題,造成資源匹配和利用效果不佳的局面。本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對策分析,具體建議如下:
(一)拓寬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深度與廣度,培養(yǎng)電子政府專項人才
從軟件運行結果得出目前阻礙電子政務效率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人力資源投入存在冗余,電子政務是政府運作新模式,是政務工作與計算機、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相結合的產物,電子政務能否高效、精簡的運作,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務工作者自身素質的高低。由于歷史因素影響,我國電子政務理論研究尚不充分、電子政務實踐還處于發(fā)展階段,現(xiàn)階段的政務工作者對電子政務缺乏正確的認識、相關專業(yè)技術操作匱乏。為此,注重現(xiàn)有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培養(yǎng)符合資訊時代背景下電子政務專業(yè)人才,是各地區(qū)進一步改良政府服務、塑造新政務形象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通過公開公正的考試面向全社會選拔合適的人才進入系統(tǒng),壯大電子信息技術專項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對于現(xiàn)有公職人員通過組織去高等院校、研究所學習、進修電子政務相關的理論和實操來提高專項技能。
(二)“科技+”不斷深入融合,構建高效科學和可持續(xù)政務新模式
當前,“互聯(lián)網+”正在重塑經濟社會發(fā)展新形態(tài),“科技+”融合態(tài)勢凸顯,科學技術不僅已經滲透到社會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展示、消費各個層面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成為各類產業(yè)新興業(yè)態(tài)的主要因素。而且正逐步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成為21世紀社會發(fā)展的新標簽。把握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要求政府自身積極尋求運作方式和手段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在此環(huán)境下,“科技+”的政府政務運作模式儼然勢在必行。通過主動學習、及時引進科技并與政府及相關活動相融合,縮短各區(qū)域在電子政務效率層面上的差距,提升處于劣勢地位地區(qū)的電子政務效率,進一步推動全國范圍內電子政務效率均等化,與此同時,結合各級政府各類行為特征搭配適宜的科技,讓科技更好地融入,打造信息化、無紙化的政府,提供更加便捷、規(guī)范、透明符合國際標準的管理和服務。
(三)提高透明度,滿足公眾政治訴求,優(yōu)化政府門戶網站
通訊技術、科學信息技術的生活化以及互聯(lián)網、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平臺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公眾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對某類訊息獲得、傳播、反饋的全過程,同時,人們對政府工作透明化、科學化的需求也日益高漲。政府應該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除了法律規(guī)定的機密需要保密,其他行政資料和數據均需要向全社會開放,加強對數據信息的集成、管理和公開,同時提高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安全指數,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門戶網站作為政府提供電子政務的有效平臺,是公眾和政府雙向互動的重要渠道,通過相關鏈接或的檢索獲取需要了解的信息是一種常見地、便捷地手段。目前我國政府網站建設的問題也逐漸浮現(xiàn),如缺乏統(tǒng)一設置規(guī)范、數據信息不全面。提高政府網站的實用性,首先需要了解群眾的需求、然后統(tǒng)一規(guī)范模式、完整全面公開信息,最后確保網站的安全和真實性。
(四)新聞媒體發(fā)揮輿論傳播監(jiān)督作用,積極配合政府電子政務發(fā)展
在傳播力空前的資訊時代下,新聞媒體發(fā)布的信息通常會影響社會公眾對某一事件的態(tài)度和看法。政府電子政務的推進需要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和認可,為此,新聞媒體應該加強對政府電子政務效率和滿意度的持續(xù)關注和報道,確保相關政務信息的完整性、公正性、及時性,在迎合社會公眾關于政治訴求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各界對電子政務的態(tài)度,逐步實現(xiàn)各級政府電子政務效率質的飛躍。在發(fā)揮宣傳作用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政府電子政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披露并提出切合實際的意見、建議,積極發(fā)揮媒體第三方作用,以便政府電子政務開展更順利、贏得社會各界好評,為電子政務創(chuàng)造運作新環(huán)境。
[1]Charnes A.Using DEA to Evaluate Relative Efficiencies i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Chinese cities[J].Socioal-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1989,23(6):325-344.
[2]Wu J,Guo D.Measuring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website in china with slacksbased efficiency measurement[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5,89:25-31.
[3]張小明.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標準化研究[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5(2):40-41.
[4]張成福,唐鈞.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的模式研究[J].電子政務,2005,24:38-44.
[5]楊云飛,白慶華.電子政務評價指標體系[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4(8):61-65.
[6]劉騰紅,劉榮輝,趙鵬.電子政務系統(tǒng)評價方法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4(3):61-63.
[7]吳鵬,歐陽洋,張麗軍.電子政務網站易用度量評價與有效性證明模型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32(11):73-77.
[8]陳嵐.基于因子分析分析和DEA的電子政務效率評價[J].情報科學,2010(8):1189-1193.
[9]王一華.基于超效率DEA的網站績效評價[J].情報科學,2012,30(9):1371-1376.
[10]陳亮,李杰偉,徐長生.信息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省級數據分析[J].管理科學,2011,24(1):98-107.
[11]秦浩,劉紅波.國外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最新進展及啟示-以埃森哲和聯(lián)合國為例[J].電子政務,2013(2):80-86.
[12]魏權齡.數據包絡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25.
Study on Central Provincial Government’s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DEA
ZHANG Zi-kang,SUN Li-li,ZHU Li-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The use of linear programming evaluates comparable unit in DEA from the objective perspective.This paper makes six central provincial government’E-government performance in China in 2014,finding two districts are ineffective,therefore,projection analysis offers assistanc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both in pure technology and in scale,in order to promote efficiency of the E-government affairs.
DEA;central area;efficiency
D63
A
1674-8638(2016)05-0082-04
2016-04-27
章子康(1992-),男,安徽蕪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孫麗麗(1991-),女,安徽蚌埠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朱立萍(1991-),女,安徽巢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10.13454/j.issn.1674-8638.2016.05.012
[責任編輯:姜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