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第
(海南交通建設咨詢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000)
淺談橋梁樁基標準化施工的質量控制
陳曉第
(海南交通建設咨詢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000)
標準化施工是促進建造質量和效率的重要理念,樁基礎結構簡單,設計計算理論成熟,開展標準化施工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潭水河大橋的樁基施工,提出了標準化施工的工藝要求和質量控制標準,可為樁基標準化施工提供參考。
橋梁樁基;標準化施工;質量控制方法;施工要點
基礎是橋梁結構運營使用的根本保障,因而基礎的受力安全與穩(wěn)定是十分關鍵的,特別是基礎工程是隱蔽工程,保障其建造質量是后期使用安全的決定要素。樁基礎是橋梁結構使用最為廣泛的基礎結構形式,大量地應用于中小跨徑橋梁的建設中。樁基礎結構簡單,樁土受力性能和設計計算理論較為成熟,由于公路橋梁沿線樁基礎量大,推行標準化的施工方法是促進樁基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
標準化的施工工藝需要將建造流程進行工序細化,明確各工序和工種的施工任務和施工方法,并采用一定的質量保障措施,推行高效率和高質量的樁基施工。標準化的施工理念是我國工業(yè)化建設的重要體現,優(yōu)化資源配置,推行標準生產。橋梁樁基礎的標準化施工,重點和難點是把握施工質量控制原則和方法,只要在確保建設質量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推行施工效率。
論文基于潭水河大橋的樁基施工為工程依托,在明確工程特點和數量的情況下,根據主要施工工序和流程,明確施工技術要點和質量控制方法,促進樁基施工標準化,保證基礎結構的建造質量,以滿足橋梁的運營和使用安全。
潭水河大橋位于八甲鎮(zhèn)黃坡水電站南約100 m,為跨越潭水河而設。橋梁中心樁號K114+701,起點樁號為K114+427.8,終點樁號K114+974.2,橋梁全長為546.4 m。上部結構采用30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下部結構采用肋式橋臺,柱式橋墩;墩臺均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
該橋橋梁樁基88根/1 863 m,其中最長為30 m,最短為15 m。墩柱70根,系梁36個,蓋梁34個,30 m預制箱梁147片。
樁基礎施工的基本工序是:樁位放樣→埋設護筒→鉆機就位→開孔→鉆孔→清孔→吊放鋼筋骨架→設立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拔除護筒。施工中主要對樁位放樣與護筒埋設、泥漿池布設、鉆孔和清孔等關鍵工序進行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
首先,進行樁基坐標復核、反算。確認無誤后放線定位,設控制樁,做好定位記錄,報經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其次,進行護筒埋設。核對樁中心位置無誤后,在樁上交叉固定2條施工線,兩線交點準確對準樁位中心,并用十字線交叉控制樁位中心,開挖下放護筒。護筒頂端宜高出地面30 cm或水面1~2 m,當孔內有承壓水時,應高于穩(wěn)定后的承壓水位2 m以上。護筒埋設深度在旱地為2~4 m;在有沖刷影響的河床上,宜沉入施工期局部沖刷線以下1~ 1.5 m。
最后,進行質量檢驗。護筒中心與樁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應小于50m m,護筒在豎直方向的傾斜度應小于1%,滿足要求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鉆孔樁施工準備工作中,根據管理處標準化施工指南要求設置泥漿池,依據本橋的地質情況可分為三種類型,具體情況如下。
3.1整體磚砌泥漿池
潭水河大橋右幅15-2#和15-3#樁基之間采用磚砌泥漿池。本段表層地質情況為粉土,比較松散,易坍陷,故選用整體磚砌。該泥漿池垂直于路線中心線,泥漿儲量按要求滿足2根樁基同時鉆進需求,并且不會造成泥漿外流,造成污染。
泥漿池分泥漿池、沉淀池兩個部分。泥漿池根據樁基參數(樁徑1.6 m,樁長15 m,需用泥漿量約為30方)設置為5 m(長)×4 m(寬)×1.5 m(深),沉淀池尺寸為2.5 m(長)×4 m(寬)×1.5 m(深)。為保證泥漿池之間的連通、壓力平衡,相鄰兩池中間隔墻設置一道50 cm×80 cm帶凹槽的開口,同時在距池底50 cm處設置一個20 cm×20 cm的開口,以便泥漿的正常流動,如圖1所示。
圖1 泥漿池隔墻連通開口
按照標準化要求,泥漿池為磚砌池壁,可以有效防止泥漿對池壁的浸泡和雜質對泥漿的污染,且泥漿池功能區(qū)分開可以有效提高泥漿質量,達到標準的使用要求。
3.2磚砌圍欄泥漿池
該種形式的泥漿池設置在地質條件較好、遇水不坍塌、整體結構較為穩(wěn)定、土層比較堅硬的位置。與整體磚砌泥漿池相同,也是分泥漿池和沉淀池兩個部分,其規(guī)格視樁基需用漿量確定。施工時,首先在地面上放出平面位置和尺寸,而后放坡開挖,坡度約為1∶0.75,池的中間留一道隔墻將泥漿池分為兩個池體,隔墻長度約為池寬的1/2,最后在坡口相齊處砌一層高度為30 cm的磚,形成圍欄,保證地表水不會流入池內。
3.3鋼板圍欄泥漿池
鋼板圍欄泥漿池的適用條件、尺寸大小確定、施工方法與磚砌圍欄泥漿池相同,鋼板圍欄的高度為30 cm。
3.4質量控制
(1)根據鉆孔方法和施工圖紙地址資料的情況,調制的泥漿及經過循環(huán)凈化的泥漿比重在易塌地段控制在1.2~1.45。
(2)進行泥漿比重檢測。泥漿池周圍場地平整,定期灑水,防止揚塵。周圍均設置鋼管圍欄防護,高度為1.5 m,四周用密目網圍擋。
(3)鉆進中始終保持孔內泥漿的水位高于護筒底腳0.5 m以上,以形成壓力水頭,起落鉆頭要避免碰到孔壁,防止塌孔。
(4)泥漿采用重力沉淀法循環(huán)使用,定期清理池內的廢渣,運至指定地點。廢漿及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排出的泥漿在施工完成后分批倒運至棄土場排放。
(5)池內的廢渣在鉆孔正常進尺情況下,可根據隔墻下方開口泥漿流動情況確定是否需要清渣。在鉆進砂層或巖層時,應增加清渣次數。
初鉆時,先啟動泥漿泵和轉盤空轉一段時間,待制造好的泥漿輸進鉆孔中后,方可鉆進,泥漿相對密度等指標應滿足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在砂土等易塌孔的土層宜慢速沖擊,同時提高水頭,加大泥漿比重,防止塌孔。
鉆孔時每鉆進2m或地層變化時在泥漿池中撈取鉆渣樣品,及時填寫鉆孔施工記錄,以便與地質剖面圖相核對,交接班時由當班鉆機班長交待接班鉆機班長鉆進情況及下一班應注意事項。鉆孔過程中現場技術員旁站監(jiān)督,按時檢查泥漿指標,遇土層變化時增加檢查次數,并適當調整泥漿指標,使之符合要求。
鉆進過程中應常用檢孔器檢孔。檢孔器用鋼筋籠做成,其外徑等于設計鋼筋籠直徑加10 cm,長度等于孔徑的4~6倍。鉆進進尺達到設計標高后,現場技術人員進行終孔檢查,且必須參照設計圖紙中地質勘察報告對樁基地基情況進行現場核對,與設計圖紙相符后方可停止鉆進,并填寫鉆孔樁終孔檢查記錄;及時通知業(yè)主代表、設計代表及監(jiān)理進行現場核對,地質相符時四方簽字認可,確定終孔。
第一次清孔在終孔后立即進行,提升鉆錘至孔底渣面0.1~0.3 m,以大泵量泵入符合清孔后性能指標的新泥漿,維持正循環(huán)4h以上,直到清除孔底沉渣、減薄孔壁泥皮、泥漿性能指標符合要求為止。第一次清孔完成后,及時將鋼筋籠吊裝入孔。抽排水泥漿,同時往孔中注入1.15比重的泥漿,以保證孔中水位及壓力,確?;炷凉嘧⑶翱椎壮猎穸炔怀^端承樁≤5 cm、摩擦樁≤15 cm的標準。二次清孔時,應隨時檢測孔底的沉渣厚度和泥漿的含砂量及比重,當達到規(guī)范要求時,清孔即可結束,并保護水頭,防止塌孔。不得以加深鉆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鉆孔質量檢驗要點和標準見表1。
結合潭水河大橋的樁基施工,基于標準化施工理念,在分析樁基施工基本工序基礎上,明確了樁位放樣與護筒埋設、泥漿池布設、鉆孔和清孔等關鍵工序的施工技術要點和質量控制標準,保障橋梁樁基工程的施工質量。
[1]馮耀宗.關于橋梁樁基施工技術的探討 [J].低碳世界,2015(1): 267-268.
[2]藍玉品.橋梁樁基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及處治措施[J].西部交通科技,2010(8):92-93.
表1 鉆孔樁成孔檢驗質量標準
U442
A
1009-7716(2016)09-0178-03
2016-05-13
陳曉第(1987-),男,助理工程師,從事橋梁樁基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