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曾傳祿
(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現代漢語“想必”的語義、語用分析
魏雪,曾傳祿
(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想必”是表示揣測的語氣副詞,與其他語氣副詞在用法上有些差異。在語義上不僅具有[+高確信度]語義特點,還具有[+強主觀性]的語義特點。同時在語用上“想必”具有傳信功能、委婉功能及焦點功能。
想必;語義特點;語用功能
“想必”是現代漢語中表示揣測的典型語氣副詞。劉紅妮[1]205從歷時角度深入分析了“想必”的詞匯化及演化機制。高育花[2]探討了“想必”的詞匯化與主觀化。二者在歷時層面對“想必”進行了有益探索,但均沒有就“想必”共時層面的用法進行討論。何姝琳[3]在對現代漢語話語標記研究中認為“想必”具有話語標記功能。李涵[4]認為確定性推測類語氣副詞都是主觀推測,但主觀程度上存在差異并認為“想必”的主觀性程度最強,但李涵沒能對此展開具體的深入討論。羅耀華、劉云[5]認為揣測類語氣副詞在交際中以其靈活的視角、表達主觀情感和認知情感來凸顯主觀性,其研究成果對單個揣測語氣副詞的研究無疑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眾所周知,副詞是一類特殊的詞,個性大于共性,需要我們對單個副詞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鑒于此,文章試從共時語義、語用層面全面考察“想必”的用法,以期對揣測類語氣副詞的研究及教學提供幫助,加深對揣測副詞“想必”的認識。
(一)語義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6]收錄了“想必”,是副詞表示偏于肯定的推斷。但是對于全面理解“想必”的語義,詞典的釋義顯然不能令人滿意。我們在大量語料的分析中歸納總結出“想必”不僅具有一般揣測語氣副詞的語義特點:[+推測]、[-確定]、[±結論為真],還具有[+高確信度]、[+強主觀性]的語義特點。
1.高確信度
“想必”高確信度的語義特點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詞匯化的結果、共現詞。
詞匯化的結果:
劉紅妮[1]209-211認為“想必”是由心理動詞“想”與語氣副詞“必”跨層詞匯化而來,最開始其結構為[想[必+VP]],表示“想來一定”,是一種表示完全肯定的判斷,其可能性等于百分之百。后來心理動詞“想”由“思考、思索”義向表示“估計、推測”義引申,語義抽象、泛化從而向表示“揣測、不確定”方向演化。又因為“想”和“必”在線性序列中經常連在一起使用,[想[必+VP]]重新分析為[[想+必]VP],“想必”最終成詞,表示偏于肯定的推斷,但其可能性一定是小于百分之百的,表現出高確信度的語義特點。究其原因,“必”表示強斷定性的語氣,但是與表示估計、揣測語氣的“想”結合,“必”的強斷定性語氣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確信度有所降低,使得“想必”由“完全肯定的判斷”向“偏于肯定的推斷”轉變,但其確信度仍然很高,表現出高確信度的語義特點。
(1)如果馬拉多納在陣中,想必不會這么蠻干,他一準會在更寬闊的范圍和更多的側面,細細尋找鐵壁銅墻上的縫隙,打進楔子去。(1994年人民日報)
如果此例“想必”用“也許、或許、可能”等替換,句子表達就不那么合意,因為后面有“一準”強斷定性的語氣副詞,“一準”的確信度很高,“想必”小句和“一準”小句在語義上都是對“如果馬拉多納在陣中”這一假設條件的推斷,這兩個揣測小句的確信度應該是一致的,都表現出很高的確信度。
共現詞:
“想必”經常與確定性推測(必然類)語氣副詞及情態(tài)動詞連用,表示確信度很高的推斷。但是不能與非確定性推測(或然類)語氣副詞連用,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此現象,文章隨機抽取200條語料制成表1。
從表中可知,“想必”經常與表示確定性很強的語氣副詞及判斷性很強的情態(tài)動詞共現,揣測需要表述所揣測命題的判斷,由于“想必”表示確定性很高的揣測,所以揣測的命題更傾向一種判斷性的命題,而這些詞都有幫助命題判斷的用法,所以經常與“想必”一起使用。但卻不能與信疑參半的或然類語氣副詞共現,這說明上述現象是“想必”本身高確信度的語義特點使然。
(2)看著您走路的姿態(tài),想必您腰部一定有問題。(程凱餐桌上的養(yǎng)生)
(3)一個優(yōu)秀的汽車銷售員即便自己患有抑郁癥或者對人恐懼癥,也能夠很順利地把車賣出去,這一點想必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和田秀樹男人四十)
(4)賽乒乓球的時候就把袖子剪下來變成個短袖……縫上去也沒多少人看得出來,只要沒人扯她的衣袖,想必不會露餡。(艾米山楂樹之戀)
例(2)(3)(4)中“想必”與確定性強的語氣副詞“一定”和情態(tài)動詞“會”“不會”共現使用,分別表現出言者高確信度的推斷“您的腰部一定有問題”“這一點想必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想必不會露陷”。以上3例中“一定”“會”“不會”都是對所揣測命題判斷性或斷言性的詞,確信度很高,如果“想必”確信度不高則不能與之共現,從共現詞的角度來說,“想必”也表現出高確信度的語義特點。
表1 “想必”共現詞表“+”表示可以連用,“—”表示不可以連用
2.強主觀性
“語言的主觀性(subjectivity)指語言的這樣一種特性,即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成分。也就是說,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保?]“想必”是表示揣測的語氣副詞,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能夠反映出言者的立場、態(tài)度或情感,具體表現在:句法位置具有靈活性、揣測依據的主觀性。
句法位置的靈活性:
主觀性越強其句法位置就越靈活,主觀性越弱其位置變化就越受限制。主觀性強的語氣副詞不僅可以出現在句首、句中還可以出現在句末。
(5)她想必對這件事不感興趣。
(5),想必她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
(5),,想必,她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
(5),,,她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想必。
例(5)言者用“想必”揣測“她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我們根據例(5)進行易位變換得出四個不同的句子,句子的基本意義不變,但可以表達出言者不同的主觀色彩。(5),“想必”移至句首揣測整個句子,能夠凸顯言者的主觀視角;(5),,不僅將“想必”移至句首且用逗號隔開,有短暫的語氣停頓,語言表達的這種短暫停頓或遲疑正是言者的思考在筆者筆下的副語言描寫①這里指筆者對言者的說話神態(tài)、表情及說話時的各種細微現象的描寫。,這種副語言也是言者主觀性的一種體現;(5),,,將“想必”移至句尾并用逗號隔開,這種易位現象可能是因為言者急于表達前面的內容最后用“想必”揣測,起補充說明作用,也可能是言者敘述結束后為了強調而后加“想必”。盡管我們沒有在語料庫中檢索到像(5),,,用法的具體語料,但是并不能否認這種表達在現實的語言交際中不存在,我們相信隨著“想必”主觀表達的不斷增強,必然會在使用上不斷豐富?!跋氡亍钡囊陨弦莆痪哂徐`活性,由于表達的需要均符合漢語語法要求,句子表達成立,能夠充分反映出言者的立場、態(tài)度或情感,可以說“想必”具有強主觀性的語義特點。
揣測依據的主觀性:
“想必”不僅可以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進行揣測,而且還可以根據主觀認定的事實或主觀想象進行揣測。揣測的根據是言者話語表達真值情況、情感立場等的邏輯基礎。揣測依據越是客觀、真實,所揣測的內容越是客觀、有理據,揣測的程度越低,言者語言表達的主觀性也越低;揣測依據越是主觀、非真實,所揣測的內容越是主觀、無理據,揣測的程度越高,言者語言表達的主觀性也越強。
(6)青紗帳里像蒸籠似的悶熱,菖蒲渴得喉嚨冒煙,忽聽前面不遠處,傳來母雞下蛋的咯嗒咯嗒聲,想必是有莊戶人家,便尋聲而去。(劉紹棠狼煙)
(7)想必你們都知道,楚國最早的首都在丹陽,這個丹陽的位置在考古界還有爭論,有說它在今天的湖北秭歸……(周大新湖光山色)
(8)我有親戚在山上種茶,親戚想必有幾個待嫁的姑娘。(馬蘭桂圓干)
例(6)是主人公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進行的揣測,“忽聽前面不遠處傳來母雞下蛋的咯嗒咯嗒聲”,主人公據此揣測“想必前面不遠處有莊戶人家”,主人公揣測的根據是現實世界客觀存在的事實,在此基礎上的揣測理據鮮明,符合一般人類思維與邏輯,揣測的程度相對較低,其語言表達的主觀性也相對較低。
例(7)言者是依據主觀認定的事實揣測,言者主觀認定“楚國最早的首都在丹陽,這個丹陽的位置在考古界還有爭論”你們大家都應該是知道的。言者揣測的根據是主觀認定的事實,揣測的程度相對較高,言者語言表達的主觀性也相對較高。
例(8)“親戚想必有幾個待嫁的姑娘”是言者根據主觀想象進行的揣測,“我有親戚在山上種茶”與“親戚有幾個待嫁的姑娘”之間沒有必然聯系,這種主觀想象的揣測完全是言者發(fā)散性思維的結果,揣測的理據度很低,揣測的程度很高,言者語言表達的主觀性也很高,能反映出“想必”強主觀性的特點。
為了直觀反映“想必”揣測依據的主觀性,我們隨機抽取200條語料制成表2:
從表中可知“想必”揣測主觀依據與客觀依據的比例,揣測的主觀依據明顯高于客觀依據,“想必”更傾向于根據主觀依據揣測,而揣測依據越是主觀,揣測的內容越無理據,揣測的程度越高,言者語言表達的主觀性也就越強。從“想必”的揣測依據看,“想必”也具有強主觀性的語義特點。
語言是人類交際中最重要的手段,人們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交際愿望。語氣副詞“想必”在交際過程中表現出很強的語用功能。文章認為揣測副詞“想必”具有傳信、委婉及焦點功能。
(一)傳信功能
張誼生[8]認為狹義的傳信重在信息來源同說話人客觀真實性概念之間的關系。廣義的傳信還兼顧說話人的態(tài)度及其對現實的肯定強度,并將評注性副詞的傳信功能分為四個方面:斷言、釋因、推測、總結。文章認為“想必”在人際交際過程中可以傳遞言者的主觀想法、立場及情感,具有廣義的傳信功能。我們認為“想必”具有傳信功能中的推測功能和釋因功能。
(9)主持人:想必你對李敖先生有很多的了解,對他的人品,怎么樣評價?(2000年廈門商報)
傳信功能不僅是傳遞言者主觀想法、立場及情感態(tài)度,揣測同樣也是傳信功能的一種體現。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客觀真實世界的認識,一個是對非現實世界的認識。我們經常會對他人的事情不了解,于是根據已有的事實或自己的主觀想象進行揣測,這種揣測同樣也能傳遞言者主觀想法、立場及情感態(tài)度。例(9)是言者說出的揣測句,如果去掉“想必”就變成了肯定事實的陳述句,例(9)言者傳達了“你對李敖先生有很多的了解”偏于肯定的推測,所以說“想必”具有推測功能,傳達出了言者的主觀想法及態(tài)度,起到了傳信功能。
(10)再說,貨已發(fā)出一個多月了,也沒見退回來,想必名片上的地址是真的。(1994年報刊精選)
(11)……生母已經好久不見,今晚——今晨老母喜氣洋洋,想必是贏了錢,人逢賭勝精神爽,林母見兒子醒著……(韓寒三重門)
例(10)中“想必”具有釋因功能,“貨已發(fā)出一個多月了,也沒見退回來”是現實的結果,“名片上的地址是真的”是出現其結果的原因,句子完全可以變換為“因為名片上的地址是真的,所以貨已發(fā)出一個多月了也沒見退回來”。例(11)中“想必”具有釋因功能,“今晚今晨老母喜氣洋洋”是結果項,“她贏了錢”是原因項,句子可以變換為“因為今晚今晨老母贏了錢,所以她才喜氣洋洋”。在語言環(huán)境中“想必”經常連接結果項與原因項,具有釋因功能。
(二)委婉功能
言語交際的過程是言者與聽者相互合作的過程,這種交際勢必要遵循一定的交際原則,而為了讓對方充分接受自己的觀點,需要采取緩和的態(tài)度與語勢,用一種相對委婉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即委婉功能?!跋氡亍笔潜硎酒诳隙ǖ耐茢?,具有委婉功能。人際交際必須遵循一個重要原則——禮貌原則,Leech[9]從聽說雙方層面提出禮貌原則,包括六個次準則:得體準則、慷慨準則、稱贊準則、謙虛準則、一致準則、同情準則?!跋氡亍钡奈窆δ芤舱峭ㄟ^禮貌原則體現出來的。
(12)有時候由于心理作用,人眼睛會產生錯覺、幻覺,比如您以前給我講過的那個女鬼,想必就是您的幻覺?!彼肓讼胝f:“看錯的時候興許是有的。(劉心武如意)
(13)有一天就聽見小墩子她爹在屋里打小墩子她媽……聞家女主人……想去勸止,聞家男人便對她說:“……誰都不出面,想必這種情況由來已久,勸也沒用……再說,你看”聞家女主人順他示意的方向一看,小墩子若無其事地同院里的小姑娘們在一起跳猴皮筋……(劉心武小墩子)
例(12)按說話者的邏輯其語言應該肯定無疑:“您以前給我講的那個女鬼,就是您的錯覺”,很明顯說話者用“想必”揣測使其語氣減弱,從聽說雙方面子的角度看言者的面子有所受損,而聽話者的面子卻得以維護,如果去掉“想必”,句子由揣測句變?yōu)榕袛嗑洌渥诱Z氣強硬,雖然說話者的面子得以保全,但卻沒給對方面子留有任何余地,很難讓對方接受。所以說話者為了交際順利完成,總是盡量使他人受損最小,使自己受損最大,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己受惠最小?!跋氡亍钡氖褂檬沟寐犝f雙方交際矛盾得以緩解、態(tài)度緩和、語氣委婉,是禮貌原則中得體準則與慷慨準則的體現,更易于聽話者接受。
例(13)“想必”的使用體現出禮貌原則的得體準則與慷慨準則,說話者認為“那么些個鄰居,……這種情況一定是由來已久,勸也沒用”,如果言者這樣語氣堅決地對其夫人說,的確,從雙方面子角度看,言者的做法是對的,其面子得以維護,但同時也大大損害了其夫人的面子,不便夫人接受,所以言者用“想必”以相對委婉的語氣進行勸說,保全其夫人的面子,盡管自己的面子有所受損,但使得交際順利完成。
(三)焦點功能
焦點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新信息,焦點化的成分不僅是新信息而且是最主要的信息,要依賴一定的句法手段來表示。[10]為了吸引聽話者的注意,說話者巧妙利用“想必”可以達到突出焦點的功能,這種焦點功能對句子命題真值并沒有多少影響,但對命題外成分的表達卻有顯著作用。具體表現在:“想必”與其后內容以逗號隔開凸顯其后內容,“想必”經常與表強調的“是(……的)、真(的)”等副詞共現使用強化焦點功能。
1.凸顯功能
(14)這種人也古怪,要道歉就該親自登門,那里有這樣讓女傭來“請”過去的道理?想必,這位韋先生“官高職大”,一向“召見”人“召”慣了。(瓊瑤月朦朧鳥朦朧)
(15)這才知道,當初月娘述說漱蘭“扶柩歸來”的故事時,刻意隱瞞了有個女兒的事實,想必,月娘對振廷不認小草,也很不以為然吧?。ō偓幥嗲嗪舆叢荩?/p>
認知凸顯度越高引起的注意就越大,而且容易被感知;認知凸顯度越低,引起的注意就越小,不容易被感知。[11]例(14)(15)“想必”位于句首或句中并有逗號隔開,語音重讀,這種短暫的停頓及重讀能大大引起接受者的注意,認知凸顯度高,容易被感知,對其后所揣測的內容有明顯的凸顯作用,例(14)“這位韋先生‘官高職大’,一向‘召見’人‘召’慣了”是“想必”所要凸顯的內容。例(15)“月娘對振廷不認小草,也很不以為然吧”是“想必”所要凸顯的內容?!跋氡亍钡倪@種凸顯功能也是其主觀性強的體現,主觀性越強位置越不固定、越傾向于表達命題外的內容。
2.語氣強化功能
“是、是……的、真(的)”等都是強調副詞(或結構),其通常帶有“強調、肯定、確認”的語氣,“想必”常位于這些詞的前面與之共現,“想必+強調副詞”則是表示對可能性的確認,強調的是說話者的主觀意愿。這兩者的配合使用使其語氣得以強化,從而大大強化言者所要表達的信息焦點。
(16)在天天的葬禮上她沒有出現,想必是康妮不想讓她參加。(衛(wèi)慧上海寶貝)
(17)……再說十年出去后我會落什么結局,想必是可想而知的。你如果打算要個孩子的話,今后會有更多更好優(yōu)越條件來考慮……(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
(18)第一個發(fā)明了風花雪月的人想必是真的浪漫,但是如今,燭光晚餐幾乎變成了前戲的曖昧說法。(芙蓉三變非誠勿擾)
以上三例中表示偏于肯定推斷的“想必”與典型強調副詞“是”“是……的”“真的”連用,表示對偏于肯定推斷的確認語氣,這種強化的語氣不僅可以強化言者語言的信息表達,而且可以凸顯句子的信息焦點。三例分別強化“康妮不想讓她參加”“你可想而知”“第一個發(fā)明風花雪月的人浪漫”。
“想必”是現代漢語表示揣測語氣的典型情態(tài)詞。首先,文章認為“想必”在語義上具有高確信度的語義特點。從詞匯化結果角度看,“想必”由“想來一定”向“偏于肯定”演變而來,表現出高確定度的語義特點;從共現詞角度看,“想必”經常與確定性語氣副詞及情態(tài)動詞共現,不與或然類語氣副詞共現,表現出高確信度的語義特點。其次,文章認為“想必”具有強主觀性的語義特點,具體表現在:句法位置的靈活性、揣測依據的主觀性。再次,在語用功能上,文章認為“想必”具有傳信功能中的推測功能和釋因功能,同時我們發(fā)現“想必”還具有委婉功能,并以禮貌原則分析其原因。最后,文章從認知凸顯度和與之共現的強調副詞角度分析,發(fā)現“想必”還具有焦點功能。希望本文的考察能為“想必”的研究與教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劉紅妮.“勢必”“想必”和“諒必”的跨層詞匯化[J].語言研究集刊,2014(1).
[2]高育花.揣測類語氣副詞“X必”的詞匯化與主觀化[J].北方論叢,2013(6):78.
[3]何姝琳.現代漢語評測性話語標記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4]李涵.現代漢語確定性推測類語氣副詞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
[5]羅耀華,劉云.揣測類語氣副詞主觀性與主觀化[J].語言研究,2008(3):44.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Z].商務印書館2012,6:1424.
[7]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268.
[8]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57.
[9]leech.Leech C.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10]石毓智.論判斷、焦點、強調與對比之關系——“是”的語法功能和使用條件[J].語言研究,2005(4):43.
[11]牛保義.凸顯度優(yōu)先:TALL-SHORT類相對反義詞的認知研究[J].外語學刊,2007(2):49.
H146
A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BYY15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09YJC740020);貴州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4GZYB52);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碩士點項目(12SSD014)
魏雪(1990-),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法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
曾傳祿(1974-),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語法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