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勤
作文教學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小學生寫作技能的形成,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下面結合本人作文教學實踐,將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作簡要分析。
一、中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學隨意性大
作文教學本是一個漸進式的、系統(tǒng)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不同的學段、不同的體裁都有不同的要求。但現(xiàn)階段中小學作文教學卻嚴重忽視了作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表現(xiàn)出極大的隨意性:一是寫作教學缺乏計劃性。很多學校的學科組或教研組沒有認識到作文教學計劃的重要性,或者直接忽視了作文教學計劃存在的意義,只要求制定出語文學科教學計劃,并沒有具體要求制定作文教學計劃,從根本上導致了教師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再者,由于現(xiàn)在學?;顒佣?,干擾正常教學的因素也比較多,完成語文教材進度確實比較緊張,教師迫于進度壓力,只能將作文教學“輕描淡寫”,學生寫夠、教師閱夠規(guī)定的作文次數(shù)就算完成任務,作文講評時有時無。二是忽視寫作階段性特點,對不同年級學生對同一體裁沒有不同的目標,用同一把尺子要求和衡量。由于作文教學缺乏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自然就沒有某一個階段的任務和具體的目標,在指導中,教師便把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學生難以消化,要求更難以達到,打擊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二)教學功利性強
寫作是一個長期的學習、積累、實踐和提高的活動,絕不是一朝一夕突擊強化就可以奏效的。但是,目前作文教學中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卻比較嚴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作文結構“八股化”。在學生日常作文和考試作文中,常常出現(xiàn)幾十個人的作文結構完全一個模式的情況,比如,作文開篇來一段“題記”,開頭故弄玄虛地設個懸念,結尾喊兩句假大空的口號等等。誠然,如果文章需要來一兩句題記或用上設問句開篇,以此來吸引讀者,引起讀者思考,那就如同給作文的脖頸戴上了一串美麗的項鏈,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個班級幾十個人都在給文章寫上題記,那就如同不論男女所有人的脖頸上都掛上一串珍珠項鏈,怎么都不會覺得它是合適的。二是作文題材“固定化”。在馬路上拾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手里的事故,自己生病后媽媽半夜三更背自已去醫(yī)院的故事,還有護送盲人老奶奶過馬路的故事等等,這些充滿了幼稚和陳腐氣息的東西,學生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寫到初中三年級,似乎這就是學生作文永恒不變的題材。三是情感“虛假化”。作文中空喊口號,無真情實感;空發(fā)議論,空洞無物;虛情假意,無病呻吟等等,這些情況在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作文教學功利化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學校人事不穩(wěn)定,或教師任課情況缺乏連續(xù)性,而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見到成效的,因此,教師不愿意在作文教學上耗費太多的時間,也不愿意為此做長期的訓練計劃;二是對教師的考核過分看重教學成績,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將作文教學功利化;三是學生日常閱讀量小,寫作素材積累少,且遠離社會,缺乏對生活的真實體驗,為了提高成績只能造假文抒虛情。
二、應對策略
(一)重視作文教學的計劃性
作文教學如果有了科學嚴謹?shù)挠媱?,那么整個教學就有了階段性、預見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的過程,因此,必須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特點分成不同的階段進行教學,對于每一個階段學生的學情、訓練目標都要有清楚明確的認識,而且要根據目標提出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包括指導計劃、閱讀計劃、習作計劃、批改計劃等等。這樣,不僅老師找準了作文教學的起點,明確了作文教學的目標,減少了教學的盲目性,而且學生也明白了提高寫作水平的途徑和方法,增加了寫好作文的自信心。
(二)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大多是單一的業(yè)績評價,而且評價構成重結果輕過程。這種單一而又簡單的評價體系,間接地誘導老師采取急功近利的手段謀取學生考試的高分數(shù)。要扭轉作文教學的功利性,從根本上講,必須要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一是建立以校長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等多元的評價體系,從多種渠道獲得評價信息,能促使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提高教學的計劃性和科學性。二是要建立發(fā)展性評價與業(yè)績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它不僅關注學生最終的學期考試成績,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階段學習目標、學習技能提升、學習習慣養(yǎng)成等諸多過程性要素。這樣的評價體系就會驅使教師轉移教學著眼點,由關注結果向關注過程轉變,由關注過程向細化階段目標、優(yōu)化教學方法轉變,從而不斷優(yōu)化作文教學過程,實現(xiàn)作文教學階段性和整體性目標。
(三)穩(wěn)定教師隊伍,實施“跟班走”任課模式
造成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的因素比較多,諸如跨行業(yè)的轉行跳槽、區(qū)域內輪崗交流、同一鄉(xiāng)鎮(zhèn)內人員流動、同一學校師資結構的不合理等等,這些因素干擾了教師任課的連續(xù)性,教師就會失去做長遠規(guī)劃的打算,去追求眼前的目標。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就必須減少教師流動,保持教師隊伍的相對穩(wěn)定,同時盡力優(yōu)化學科結構,保持教師任課專業(yè)的穩(wěn)定性。在此基礎上實行“跟班走”的教學模式,便于教師對自己幾年的教學工作進行長期規(guī)劃。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
三、樹立和倡導大作文觀念
作文技巧來源于課堂和書本,但作文的內容來自于生活。因此,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必須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伸。首先,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不僅讓我們享受了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了作者內心洶涌的情感,更讓我們間接地豐富了人生的閱歷和經驗,成為我們寫作素材的源泉之一。其次,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親近自然?!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文中真正感人的東西往往不是從書上學來的,而是源自于作者親自的體驗和感悟。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還要鼓勵學生利用假期等空閑時間出去走走,走近農村,走進社區(qū),走進大山,走近海灘,增加生活閱歷,增加對生命和自然的體悟??傊?,作文教學離不開課堂,但絕不能局限于課堂,要樹立大作文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