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環(huán) 羅彩云 勞積桓 原鮮玲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探討太極拳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羅亞環(huán) 羅彩云 勞積桓 原鮮玲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為探討太極拳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通過教學實踐和調查問卷等方法,對189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研究,對其進行4個月的太極拳教學鍛煉,最后通過測定體重、肺活量800/1000m跑以及坐位體前屈等指標對大學生的身體機能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太極拳鍛煉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太極拳;大學生;身心健康
我國經濟正在全面高速的發(fā)展,身心健康對于當代的大學生十分重要。由于現在社會的壓力比較大,無形之中就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十分重要。太極拳作為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項目,據歷史文獻記載——“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tǒng)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yǎng)性情、強身健體、積極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y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tǒng)拳術”。太極拳以其簡單易學、強身益智的優(yōu)點為廣大學子所喜愛,許多高校已把太極拳作為大學體育課的必學內容之一,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意義。本文就太極拳如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發(fā)揮作用,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作一個初步的討論。
1.1 研究對象
選取本課題小組所在的中醫(yī)院校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的 189名本科醫(yī)學生(非體育專業(yè))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其中男生87人,女生102人,年齡為18~24歲,所調查的學生從大一到大四均占有不同比例,大一學生 48人,大二學生 36人,大三學生66人,大四學生39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傳統(tǒng)體育文化中與太極拳的機理等方面有關的文獻資料15篇,并查閱有關養(yǎng)生思想的相關文獻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設計學生對太極拳養(yǎng)生的了解程度,以及經過 4個月的太極拳訓練后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精神狀態(tài)的改變。
1.2.3 測試法
根據《中國成年體質監(jiān)測指標》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對研究對象進行身體素質指標測試,其中選取了體重、脈搏、肺活量、800/1000m跑和坐位體前屈等五項指標進行檢測,并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測試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即所得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顯著性差異為P〈0.05,P〈0.01。
2.1 學生對太極拳的了解與認識
從調查結果來看,經過 4個月的太極拳練習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學生(90%)對太極拳很熟練,都能夠熟練順暢的練習太極拳,很多學生認為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對于女學生而言,太極拳和防身術一樣能作為防身的必備技能,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在一些公共場所里,太極拳可作為表演藝術展示給觀眾,當然這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與傳承具有積極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動作輕柔圓滑,處處帶有弧形,運動連綿不斷,勢勢相承。太極拳練習重在“氣”與“意”、動與靜、內與外的統(tǒng)一結合。太極拳術的內氣運行,當一個動作結束時,要將內氣動沉于丹田之中,而后再由丹田發(fā)出,隨著已經起勢的拳式進行周身運動。內氣回歸丹田時,是短暫的一靜,再由丹田勃發(fā)而出,持續(xù)運動。演練者于靜時蓄養(yǎng)內氣,于動時氣行周身。這是一個內氣的轉換與增生過程。在整個太極拳林套路運動中,必須善于做內氣的轉換,使身體內部源源不斷地產生新氣,維持整個運動的需要。太極拳是一靜一動的有機結合,個形靜時,內氣欲動;內氣靜時,外形又發(fā)。太極拳本身就是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狀態(tài)中持續(xù)進行的[1]。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太極拳習練的要領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其中39.68%的學生認為要練好太極拳就要注重動作的柔和和雙手“圓”的練習,41.26%的學生認為氣的運行和內心境界非常重要,而有19.05%的學生認為腿功的練習對練好太極拳有很大的促進。從所得的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對太極拳練習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太極拳講求內外兼修,要求動靜平衡,陰陽平衡,快慢有序,演練過程要求意念高度集中,且“意守丹田”,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有序;注重動作的到位與規(guī)范,更注重練習者的內在修為,包括其對太極意念的理解,主張內外平衡;整個動作張弛有度,攻守轉換順暢,攻中有守,守中有攻,陰陽互換,做到陰陽平衡。大學生通過長時間學習和太極拳鍛煉,對太極拳的各個動作要領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對太極拳中蘊含的養(yǎng)生觀念有了許多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并將太極拳作為強身健體的一項主要的運動。
2.2 經過一個學期太極拳鍛煉后大學生身體機能測試結果
表1 大學生太極拳鍛煉4個月前后身體機能指標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經過4個月時間的太極拳練習后,男女大學生的體重都有所下降,但是均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而其他各項指標則有明顯的下降(P<0.05,P<0.01),從而達到改善大學生體型的目標。體重是反映人體長度、圍度、寬度和厚度等發(fā)育狀況的綜合性指標,受年齡、性別、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本次實驗中,受調查的大學生在四個月的實驗時間里,年齡、性別和生活方式不變,主要體育鍛煉方式以太極拳為主,在其他各項指標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太極拳鍛煉能保持體重的基本穩(wěn)定,說明太極拳鍛煉具有促使肌纖維增粗、增強肌力、健美體型的效果,從而起到了很好的鍛煉作用。這從有關研究指出太極拳鍛煉對身體力量素質有提高趨勢也可以得到證實[2]。
在測定大學生身體機能時,實驗測定時間選在休息后進行脈搏、肺活量、800/1000m跑和坐位體前屈,排除了因自身情緒等原因造成的不良影響,這些指標能綜合反映機體呼吸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整體有氧運動水平。實驗結果表明: 經過四個月太極拳鍛煉后,男、女大學生的脈搏數呈顯著下降的趨勢(P<0.05),這反映出機體的每搏輸出量增加,心輸出量隨代謝的需要有較大的增長。這是因為太極拳的內外相合、上下相隨、周身協(xié)調的運動特點,增加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促使胰島素分泌遞質,同時抑制下丘腦中樞興奮性,抑制腦垂體釋放腎上腺素,從而加速血液循環(huán)。在呼吸方面,太極拳運動采用的是深慢的腹式呼吸,增加了膈肌上升和下沉的幅度,并能調節(jié)呼吸節(jié)奏與動作的規(guī)律配合,可以造成較大的胸內負壓。其次,經過四個月的太極拳鍛煉后,男、女大學生的肺活量指標也明顯上升,實驗前后對比男生呈顯著性水平(P<0.05),女生呈非常顯著性水平(P<0.01)。這主要是由于太極拳鍛煉過程中加深了呼吸的深度,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從而增加胸橫膈、肋間肌及腹部肌肉有節(jié)奏的活動[3]。太極拳鍛煉能使胸廓間的牽張力加大,增加肺泡與毛細血管壁的接觸面積,增大胸腔的容積,增加腹肌運動深度,進而達到把呼吸循環(huán)的二氧化碳充分排出,促進肺通氣與肺換氣效率,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臟供血功能[4],說明太極拳鍛煉利于攝氧、運氧、儲氧和用氧能力的提高,增大機體肺活量。太極拳鍛煉時,大腦放松入靜與身體放松運動相結合,改善了神經控制過程,減少運動過程中能量損耗,使能量以 ΑTP形式儲存于肌肉中,而肌肉中ΑTP 含量的增加,加快神經沖動作用下 ΑTP的分解和再合成速度,因而能加強人體的快速運動能力[5],這從800/1000 m跑成績較實驗前顯著和極顯著提高的結果也說明了太極拳對機體有氧耐力運動素質的作用(P〈0.05、P〈0.01)。綜上所述,大學生參加太極拳運動可明顯改善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量。
坐位體前屈是用于反映人體柔韌性的主要指標,本實驗經過 4個月的太極拳鍛煉后發(fā)現:男、女大學生太極拳鍛煉后坐位體前屈指標均出現顯著的改善(P<0.01),說明太極拳鍛煉能有效地增強人體的柔韌性。這是因為太極拳運動旋轉弧形使全身肌群都參與運動,拉長肌纖維,促進肌群對骨骼的牽拉,加強骨骼的血液供給以及代謝作用[3];其次,進行太極拳鍛煉時肌肉和骨骼不是處在某一特定角度,而是通過反復扭轉旋動,配合有意識的放松放長,可使全身各部分都參與活動,使肌纖維拉長到一般運動難以達到的長度[5]。因此太極拳鍛煉能明顯改善大學生的柔韌性。
太極拳實踐學習證明,經過 4個月的太極拳鍛煉后,大學生的體脂明顯有所下降( P〈 0.01),脈搏指數顯著下降(P〈0.05),肺活量也有了很大的上升(男生P〈 0.05,女生P〈 0.01),有氧耐量和身體的柔韌性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從大學生鍛煉太極拳之后每天的心情愉悅程度也可以看出,鍛煉后可以舒活筋骨,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人心情舒暢。
[1] 合縱太極.練太極拳的十大要領[EB/OL].[2012-04-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857d2901012a8c.html.
[2] 孫耀,花蕊.太極拳練習對女大學生體質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3):353-354.
[3] 武冬.八十八式太極拳—教與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4] 胡轉運,黃瑋.太極拳與氣功[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5] 陳正雷.陳式太極拳養(yǎng)生功[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The effects of Taijiquan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aijiquan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rough practice and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s, to 189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Taijiquan exercise its four-month teaching, and finally by measuring the weight, vital capacity 800 / 1000m run and sit and reach and other indicators to asses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ijiquan exercise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ve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aijiqua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44;G852.1
Α
1008-1151(2016)06-0104-02
2016-05-10
2015年廣西教育廳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課題(J15116)。
羅亞環(huán)(1993-),女,廣西賀州人,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
原鮮玲(1978-),女,廣西武宣人,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高級實驗師,從事中藥防治疾病的基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