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持┃張婍(美食心理學家,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系應用心理學教研室主任) 采寫┃柳佳
不挑食的3個關(guān)鍵期!
專家支持┃張婍(美食心理學家,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系應用心理學教研室主任) 采寫┃柳佳
寶寶在不同年齡階段對食物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探索寶寶飲食心理背后的原因,幫他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就會更容易、更輕松。
從小養(yǎng)成的飲食習慣和偏好很難改變,一旦形成,將積重難返。如何在寶寶的人生之始就幫他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除了營養(yǎng)知識外,掌握必要的心理學方法和技巧,更容易幫寶寶做到。
有研究表明,寶寶還在胚胎期,特別是孕期的后3個月就已經(jīng)受到母親口味的影響。
父母該怎么做
● 母親在懷孕之后,特別是在后3個月,最好能夠在自己能夠接受的范圍內(nèi)多吃一些營養(yǎng)的健康食物,如堅果、各種水果和蔬菜。
● 如果孕媽媽本身有食物偏好,那么,她則需要有意識地去攝入更多的健康食物,盡可能多地選擇不同食材來滿足每種營養(yǎng)的獲得。比如,可以通過蔬菜水果來滿足維生素C的需求,而不是只吃某一兩種蔬果來獲得。再如,可以通過不同的魚、肉、蛋、禽、奶類來補充蛋白質(zhì),而不是單純每天早上一個蛋、一杯奶來完成蛋白質(zhì)的攝取。
在2歲前,寶寶處于對外界毫不疲倦地探索階段,什么東西都會放到嘴巴里嘗嘗。不妨在寶寶這個感官開放的時期里,讓寶寶多嘗試不同的食物味道,擴充味覺,讓寶寶在大腦記憶中或者味覺記憶中儲存各種不同的味道。
2歲后,當寶寶自己選擇食物時,他會覺得很多味道都是熟悉的。熟悉即安全。很多時候,寶寶不吃一些食物,是由于沒有接觸過這些食物,因害怕而拒絕,這是人的自我保護。如果在寶寶自己選擇之前嘗試過很多味道,對很多味道有記憶,他就不會很抵觸了。對于嘗過的食物,寶寶會更有心理準備,也更少排斥。
父母該怎么做
● 這個階段,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嘗試一些食物和口味。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喜歡吃魚,或者自己覺得魚有營養(yǎng),就只給孩子吃一種魚。實際上,不同種類的魚肉,味道也會有細微的差別。因此,我們應該盡量給孩子不同種類的食物,比如寶寶喜歡吃魚,可以吃三文魚、鱈魚、鱖魚等。
● 需要注意的是,此階段父母需要多讓寶寶接觸新鮮的、原味的食材。因為人對味道重的東西有天然的偏愛,如果習慣咸味,就不容易再恢復清淡口味了。如果孩子吃的食物是天然的、健康的,對孩子的味蕾也是一種訓練與保護。孩子會對健康食物有一定的敏銳度,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口味和飲食習慣。
2歲左右,寶寶開始出現(xiàn)飲食偏好,這個現(xiàn)象可能跟寶寶自主意識的建立有關(guān)。2歲的寶寶正好處在可怕的2歲時期。此時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認識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開始有自己的選擇了。此時的寶寶不會再把所有東西往嘴巴里塞了,他已經(jīng)知道“我跟外界的事物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分開的”。并且,他會通過一些選擇偏好來建立自我,甚至會關(guān)聯(lián)起一些自我概念。因此,這個時期,可以把飲食教育與寶寶的心理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
父母該怎么做
● 父母可以嘗試把健康食物,特別是孩子不太喜歡的食物,通過語言功能轉(zhuǎn)移關(guān)聯(lián)到積極的意義上,從而讓孩子喜歡。
很多孩子不喜歡吃菠菜,但是看了《大力水手》后,就會覺得“吃菠菜讓自己很有力量,吃菠菜就能成為英雄”。這是因為人有獨特的學習語言的能力,能夠把事物的概念、意義、功能進行關(guān)聯(lián),所以可以把菠菜和大力水手進行關(guān)聯(lián),把大力水手這種形象所代表的積極的情緒、情感、乃至積極的認同轉(zhuǎn)移到吃菠菜的事情上。此時,對于孩子來說,菠菜代表了一種自我認同。
如果父母希望能夠培養(yǎng)寶寶一些較好的心理品質(zhì),或者說希望寶寶能夠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進行關(guān)聯(lián),比如,給蔬菜、水果這些健康的食物賦予快樂、美麗、有力量等積極正面的意義。
●在吃飯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讓孩子更愛吃健康食物,并在享受食物的同時學會換位思考,建立共情能力。比如,孩子可以扮演盤子里蔬菜、水果、牛奶、雞蛋等。然后一起想想:如果你是一種食物,你希望會如何被對待?通過扮演角色,孩子不僅能與食物建立聯(lián)系,更加喜歡各種食物,還能建立看問題的不同視角,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
●讓孩子觀察其他家庭成員的飲食偏好,比如,爸爸媽媽喜歡吃什么?爺爺奶奶喜歡吃什么?姥姥姥爺喜歡吃什么?自己喜歡吃什么?此時,孩子會知道自己和其他人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寶寶會了解:“哦,這些我不太喜歡的食物也有人喜歡,其實我也可以嘗嘗?!彼麑κ澄锏膽B(tài)度會更加開放和全面。
給食物取個好玩的名字。比如,可以告訴小男孩,盤子里的菠菜叫“超級恐龍的食物”或者叫“熱帶雨林”,孩子就會覺得這個名字真好玩,會對蔬菜有興趣。實際上,我們是把健康食物跟好玩的概念進行了關(guān)聯(lián)。
找個積極的卡通形象做榜樣。比如,找一些孩子喜歡的積極的卡通人物形象,比如大力水手愛吃菠菜,吃菠菜有力量;芭比喜歡吃綠色蔬菜和水果,特別健康漂亮,等等。再如,現(xiàn)實中,孩子特別喜歡或崇拜誰,然后可以邀請那個人給孩子做示范。或者告訴孩子,某某特別喜歡吃這個東西。孩子會轉(zhuǎn)移情感,他期待通過食物也想變成某某那樣的人。
給食物換個漂亮的造型。孩子對好玩、漂亮的事情都會很感興趣,如果把食物做成各種各樣漂亮的形狀,就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那孩子會認為,這么漂亮可愛的食物,看起來好好吃。
做出不同的味道。在口感和做法上進行不同的搭配,從而改變食物的味道。比如,有個孩子不喜歡吃青菜,后來父母發(fā)現(xiàn)他不喜歡吃清炒的青菜,但是很喜歡吃雞湯熬的這種青菜。
讓孩子熟悉健康食物。我們常說,熟悉度產(chǎn)生好感。這種熟悉度還可以用在對健康食物的態(tài)度上面。比如,孩子不喜歡蔬菜,特別是綠葉菜。我們可以跟孩子講講蔬菜的故事,講講蔬菜里有什么樣的營養(yǎng)元素,講講不同蔬菜的形態(tài)。讓孩子多了解健康食物,產(chǎn)生熟悉感,孩子會想:我不妨也嘗嘗。
做孩子口味的好榜樣。作為家長要給孩子營造好的家庭飲食氛圍。根據(jù)社會學習的原則,孩子什么都會學,他不僅會學人際交往方式,學習家長的為人處事,同樣也會學習家長的口味。因此如果家庭里人人都很討厭某種菜,很難想象孩子會喜歡。
帶孩子嘗試不同口味,去不同口味的餐廳。提供多樣化的蔬菜和多種口味的食物也很重要。如果家庭里有人做菜做得特別好,或者說有人專門在家負責做菜,孩子的飲食問題可能會比較小。有些家長不太擅長做飯,或者工作太忙,可以帶孩子去嘗試不同國家的美食風格。比如,帶孩子嘗試不同國家的菜肴,讓他了解和分辨健康的、新鮮的好食材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