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浩延邊眼耳鼻喉科醫(yī)院,吉林延吉 133200
糖尿病合并眼底病變患者白內障術后視力及黃斑水腫分析
柳成浩
延邊眼耳鼻喉科醫(yī)院,吉林延吉 133200
目的 探討合并糖尿病眼底病變花患者白內障手術治療后視力及黃斑水腫的情況。 方法 將該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眼底病變的白內障患者進行分析,共有74例患者參與到此次研究中,記為觀察組,同時選擇66例沒有患有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患者進行分析,對患者的視力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對照組的視力矯正情況比觀察組好,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白內障患者如果同時患有糖尿病,在手術后,患者的視網膜厚度會上升,而且產生黃斑水腫的幾率更大,對患者的視力恢復產生很大的影響。
白內障;視力;糖尿??;黃斑水腫
糖尿病患者由于新陳代謝的失常,其會出現血管病變的情況,對患者的心血管、腎臟功能和視網膜產生不良影響,相關的并發(fā)癥也非常嚴重。糖尿病眼底病變也是一類常見的并發(fā)癥,患者會出現白內障和青光眼等疾病。通過相關的文獻分析,糖尿病患者導致失明的幾率很高,比普通人產生失明的幾率高15倍以上,而且隨著糖尿病病情的嚴重,患者出現失明的可能性越大。糖尿病白內障的治療中最常用的是手術方法,可以使患者的視力及時的恢復,但是患者在手術后,常常會產生黃斑水腫的問題。為了探究糖尿病白內障患者手術治療后的視力情況和黃斑水腫的情況,該次研究分析該院收治的糖尿病白內障患者,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選取的是該院收治的74例患有糖尿病白內障的患者進行分析,記為觀察組,同時選擇了66例不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變患者進行分析,記為對照組。所有的患者都進行眼部的檢查,患者都要進行白內障手術,而且患者都同時參與到此次的研究中來?;颊邲]有黃斑水腫的病史,并且其他的器官沒有出現病變?;颊叩囊庾R清晰,沒有血液方面的疾病。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不存在太大的差異,可比性突出。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資料
1.2 方法
患者都接受白內障手術,進行白內障摘除手術,并且進行了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手術后,患者都采用了潑尼松龍滴眼液。對患者手術后視力的恢復情況進行分析[1]。
1.3 黃斑區(qū)視網膜厚度和視力測量
所有患者都采用視力表檢查自己的視力,并且對患者的眼底進行檢查。
1.4 評價標準
分析患者是否出現了囊性水腫滲漏,如果患者出現了彌漫性水腫,在眼底的黃斑區(qū)有花瓣狀的滲漏。
1.5 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接受手術后的視力恢復情況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進行手術前視力情況的差異不大,在手術后,對照組患者的視力明顯比觀察組好,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黃斑區(qū)厚度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其黃斑區(qū)的厚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治療后,觀察組的黃斑區(qū)有增厚的傾向,對照組的黃斑區(qū)變化不大。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滲漏情況分析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術后滲漏情況差異明顯,觀察組患者術后滲漏的情況更加嚴重。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滲漏情況分析
糖尿病白內障也可以成為代謝性白內障,如果患者的血糖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患者的雙眼都會發(fā)生白內障,而且病情發(fā)展迅速。糖尿病性白內障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是在對動物模型的實驗中發(fā)現,在晶狀體內存在糖代謝的紊亂,這是形成糖尿病性白內障最直接的原因。糖尿病性白內障與老年白內障相似,發(fā)病率居高不下,而且病情的發(fā)展速度很快,在剛開始發(fā)病中會出現前后囊的白點狀的渾濁,會直接導致完全性白內障的產生,而且會出現屈光的變化,如果患者的血糖升高,患者會出現近視的情況,如果血糖降低,患者會出現遠視的情況。在糖尿病性白內障的檢查中,要定期對患者的血糖進行分析,然后進行眼部的檢查,尤其是進行視網膜的檢查。糖尿病性白內障應該得到早期的治療,患者的視力還是能得到恢復,晶體的渾濁可以部分消失,并且視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當白內障嚴重的影響到患者的視力時,應該采用白內障摘除術,防止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產生,在手術后應該預防感染。并且在手術后,應該定期觀察,防止病情的復發(fā)[2]。
當患者出現眼底病變中,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采用手術治療,可以緩解白內障的癥狀,使患者的視力有一定的恢復。通過相關的文獻調查,發(fā)現患者在接受手術后,很容易出現黃斑水腫的情況,這類并發(fā)癥非常普遍,對患者的視力恢復情況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后,黃斑水腫指的是患者的黃斑區(qū)出現花瓣樣的文案,而且會出現熒光的狀態(tài)。在研究中,對出現黃斑水腫的患者進行OCT清潔,這類技術不會接觸到患者的病變處,而且不會對患者產生任何的創(chuàng)傷,可以進行多次操作,對患者的黃斑水腫進行分析,通過影像的方式,將視網膜的結構展現出來,可以將患者水腫的部位進行分析,而且對患者的出血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分析黃斑的厚度等[3]。OCT技術借助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對視網膜的厚度情況分析,改善了診斷的精確度。也有相關的文獻研究,OCT檢測技術檢測的患者的黃斑區(qū)的視網膜的厚度與患者的視力有密切的關系,該院的此次研究也發(fā)現,觀察組在進行了白內障手術后1個月,其黃斑區(qū)的厚度增加,對照組在手術后其黃斑區(qū)的厚度與手術之前差異不大,說明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后,出現黃斑水腫的幾率更大,對患者的視力恢復影響也更大。
黃斑區(qū)在位于視網膜的中央部位,人們在使用眼睛中,其比較敏感,而且黃斑區(qū)主要管著人們的色覺,含有大量的視錐細胞,所以,如果患者的黃斑區(qū)出現病變后,患者的視力會出現急劇的下降,在觀察事物中會發(fā)現事物的顏色變淡,或者事物形狀的變形。在相關的研究中發(fā)現,觀察組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后1周和1個月后,其黃斑區(qū)的厚度增加的更為明顯,黃斑區(qū)主要是由3個部位構成,分別是中心凹區(qū)、內環(huán)區(qū)和外環(huán)區(qū),通過借助OCT技術對這3個部位的厚度變化分析,可以分析患者的視網膜病變的機理,黃斑區(qū)的中心凹區(qū)是視力最為敏感的區(qū)域,如果這個區(qū)域發(fā)生厚度的變化,患者的視力下降最為明顯。
通過大量的臨床分析,糖尿病眼底病變后進行白內障手術,產生黃斑水腫的原因還不明確,但是通過研究,總結出了幾個可能的因素,其一是患者在手術中受到手術機械的損傷,白內障手術中,患者可能會出現囊膜撕裂的問題,在進行超聲乳化操作中,對患者的黃斑中心凹區(qū)會產生一定的牽拉力,對周圍產生些許的影響,會出現黃斑區(qū)增厚的問題。其二是患者在手術中可能會發(fā)生炎癥反應,導致患者的視網膜受到損傷,眼球的虹膜具有很強的代謝能力,手術中如果對虹膜產生機械性損傷,那么就會導致大量的炎性介質被釋放出來,出現黃斑區(qū)水腫。其三是患者受到光的損傷,在進行手術中,晶狀體可以防止強烈的紫外線的直射,不會對視網膜產生太大的損傷,但是晶狀體被摘除后,大量的紫外線會直接照射到患者的視網膜上,會產生很多前列腺素,導致黃斑區(qū)的水腫問題。也有相關的文獻表明,患者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也會出現黃斑區(qū)水腫。在觀察組接受手術后,發(fā)生囊性水腫的幾率為26.92%,滲漏率也比對照組高,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可能是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糖會導致微血管的損傷,對視網膜產生破壞。
綜上所述,白內障患者如果同時患有糖尿病,會導致視網膜的厚度上升,而且在手術后出現黃斑水腫的幾率更大,對患者的視力恢復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在治療中,應該對產生黃斑區(qū)水腫的因素進行分析,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治療。
[1]蔣玲月,陳朝陽.合并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白內障術后的黃斑水腫和視力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2(1):109-111.
[2]李巖,齊朋承,劉佳.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白內障術后的黃斑水腫和視力[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1-3.
[3]鄭書軍,梁素敏.合并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白內障術后視力及黃斑水腫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14): 2771-2773.
R59
A
1672-4062(2016)10(a)-009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9.099
2016-08-01)
柳成浩(1969.6-),男,吉林延吉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眼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