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沈莉雯,盧冰,鐘紹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江蘇昆山 215300
人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活性水平與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關系研究
張莉,沈莉雯,盧冰,鐘紹
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江蘇昆山 215300
目的 分析人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活性水平與2型糖尿?。═2DM)伴頸動脈粥樣硬化(CAS)間的臨床關系。方法 選取2016年1—6月該院收治的T2DM患者139例,采用上轉(zhuǎn)發(fā)光法檢測其血漿Lp-PLA2水平,并完善頸動脈彩超檢查。根據(jù)頸動脈超聲結(jié)果分為T2DM伴CAS組和單純T2DM組,比較兩組血漿Lp-PLA2水平;并進一步將T2DM伴CAS組分為具有心腦血管缺血性卒中史亞組和無卒中史亞組,比較亞組間血漿Lp-PLA2水平。 結(jié)果T2DM伴CAS組血漿Lp-PLA2水平顯著高于單純T2DM組。且具有心腦血管缺血性卒中史亞組Lp-PLA2水平升高更為顯著。 結(jié)論T2DM伴CAS患者血漿Lp-PLA2水平升高,且升高的程度可用于評估患者心腦血管缺血性卒中風險。
人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2型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卒中
心腦血管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其危害不言而喻。而糖尿病引起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梗死、糖尿病足病等疾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為心腦血管栓塞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礎,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為誘導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目前頸動脈硬化的評估手段為頸動脈彩超。而國外研究表明,Lp-PLA2不同于傳統(tǒng)促炎性因子[1],有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且可做為預測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及評估其預后的指標[2-3]。該文旨在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中Lp-PLA2活性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6月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采用上轉(zhuǎn)發(fā)光法檢測其血漿Lp-PLA2水平,并完善頸動脈彩超檢查。根據(jù)動脈超聲所檢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IMT≥0.9或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分為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組78例和單純2型糖尿病組61例。根據(jù)患者是否具有心腦血管缺血性卒中史進一步將78例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組分為具有缺血性卒中史亞組和無卒中史亞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5版)》中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其中處于心腦血管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
1.2 入選標準
(1)臨床表現(xiàn)符合2型糖尿病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標準,且已經(jīng)確診的患者;(2)除本病外無其他組織或器官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可以進行有效的抽血操作,對抽血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暢回答出研究人員提出的有關于疾病的相關問題的患者;(4)在研究人員的講解下,對該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參與其中,并在書面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的患者;(5)該研究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下進行。
1.3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隔夜禁食8 h以上,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2 mL,使用3.8%的檸檬酸鈉抗凝后測定Lp-PLA2水平,Lp-PLA2定量測定方法為上轉(zhuǎn)發(fā)光法。
1.4 統(tǒng)計方法
分析采用SPSS19軟件,Lp-PLA2檢測數(shù)據(jù)呈偏態(tài)分布,采用中位數(shù)表示,組間差異采用非參數(shù)Mann-Whitney 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Lp-PLA2水平比較
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組血漿Lp-PLA2水平顯著高于單純2型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值為183.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Lp-PLA2水平比較[中位數(shù)(范圍)]
2.2 亞組間Lp-PLA2水平比較
具有心腦血管缺血性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亞組血漿Lp-PLA2水平顯著高于無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值為58.0,P<0.05)。見表2。
表2 亞組間血漿Lp-PLA2水平比較[中位數(shù)(范圍)]
Lp-PLA2主要由成熟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合成和分泌,并受炎性介質(zhì)的調(diào)節(jié),血液循環(huán)中的Lp-PLA2以與脂蛋白顆粒結(jié)合的形式存在,其中2/3與低密度脂蛋白(LDL)結(jié)合,1/3與高密度脂蛋白(H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結(jié)合。Lp-PLA2能水解動脈內(nèi)膜上的LDL中的氧化卵磷脂(ox-PC)[4],產(chǎn)生溶血卵磷脂(Lyso-PC)和游離的氧化脂肪酸(ox-FA)[5]。而這兩種新脂質(zhì)產(chǎn)物作為強有力的炎性介質(zhì),能刺激黏附因子和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導致單核細胞向內(nèi)膜聚集。單核細胞衍生成巨噬細胞并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變成凋亡的泡沫細胞,巨噬細胞和泡沫細胞聚集從而形成動脈斑塊,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此外,Lyso-PC還具有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細胞毒性,誘導局部產(chǎn)生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s),MMPs能使纖維帽變薄,并使粥樣斑塊不穩(wěn)定,增加斑塊的破裂傾向[6-8],導致栓塞性疾病的發(fā)生。因此,Lp-PLA2被認為是有別于傳統(tǒng)心血管危險因子和C反應蛋白的一個新的危險因子,參與炎性反應,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密切[9]。糖尿病是近年來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1)多尿: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導致患者24 h尿量最高可達10 000 mL;(2)多飲:水分丟失,導致多飲;(3)多食;(4)體重下降:機體發(fā)生胰島素抵抗,攝入的能量不能被完全吸收。
在該研究中,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組血漿Lp-PLA2水平顯著高于單純2型糖尿病組,經(jīng)非參數(shù)Mann-Whitney U檢驗,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符合既往臨床研究結(jié)果并進一步證實,在2型糖尿病患者如檢測出血漿Lp-PLA2升高,可能伴發(fā)頸動脈粥樣硬化。如早期進行干預,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及心腦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對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致死致殘事件進而影響其生存質(zhì)量會產(chǎn)生很大幫助。而亞組分析顯示,合并心腦血管缺血性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亞組血漿Lp-PLA2水平顯著高于無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伴頸動脈粥樣硬化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提示了,血漿Lp-PLA2升高的程度與動脈硬化可能造成的卒中后果有一定的關系,可借此評估患者發(fā)生心腦卒中事件的危險程度,如早期干預可幫助改善患者預后。
有多項研究已經(jīng)證實血漿Lp-PLA2在缺血性卒中方面的預測作用,隨著人們對血漿Lp-PLA2認識程度的提升,常規(guī)檢測血漿Lp-PLA2水平對2型糖尿病人群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診斷及風險評估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Bae M,Patel N,Xu H,et al.Activation of TRPML1 clears intraneuronal Aβ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HIV infection[J].J Neurosci,2014,34(19):11485-11503.
[2]龍璐,王鐘明,陳貞,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Lp-PLA2水平與頸動脈粥樣斑塊穩(wěn)定性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的關系[J].檢驗醫(yī)學,2013,28(10):885-889.
[3]劉春燕.血清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及C反應蛋白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的關系[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4):350-352.
[4]Lipsanen A,Parkkinen S,Khabbal J,et al.KB-R7943,an inhibitor of the reverse Na(+)/Ca(2+)exchanger,dose not modify secondaru pathology in the thalamus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stroke in rats[J].Neurosci Lett,2014,580(111):173-177.
[5]Sudduth TL,Weekman EM,Brothers HM,et al.β-amyloid depositionis shifted to the vasculature and memory impariment is exacerbated when hyperhomocusteinemia is infuced in APP/PS1 transgenic mice[J].Alzheimers Res Ther,2014,6(3): 32.
[6]李小剛.老年人腦卒中的抗栓治療[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8):792-794.
[7]Kim M,Kim SO,Lee M,et al.Tetramethylpyrazine,a natural alkaloid,attenuates pro-inflamatory mediators induced by amyloidβ and interferon-γ in rat brain micriglia[J].Eur J Pharmacol,2014,740(198):504-511.
[8]張廣慧,何明利.血壓變異性與腦卒中風險的關系[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14,13(7):749-752.
[9]Pabon M,Tamboli C,Tamboli S,et al.Estrogen repalcement therapy for stroke[J].Cell Med,2014,6(3):111-122.
R587.1
A
1672-4062(2016)10(a)-008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9.089
2016-07-20)
張莉(1984.9-),女,江蘇昆山人,碩士,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