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 黃吟
[摘要]后現(xiàn)代文學作品是近年來文學作品研究的焦點,在美國后現(xiàn)代文學浪潮中更是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作家,在這些作家中,凱茜·??丝梢苑Q為是最大膽、最有爭議的小說家之一,她反叛的寫作風格對傳統(tǒng)的,主流的價值和道德體系進行諷刺和抨擊,通過這種顛覆式的寫作,使人們重新審視原有的價值觀,并且給人們帶來視角和思維方式,去審視、欣賞一個作品。本文從解構主義視角,對比分析凱茜·??送髌贰哆h大前程》,在分析作品風格,寫作手法的同時,更深刻地發(fā)掘作品展現(xiàn)給我們的新的視角,以及在解構主義引導下的寫作手法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和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凱茜·埃克 《遠大前程》 偏移魔鬼化重現(xiàn)
[中圖分類號]I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8-0114-02
一、介紹
凱茜·??耸敲绹鵀閿?shù)不多的后現(xiàn)代派女性作家,是“先鋒派俗文藝”的代表人,同時她因其獨特的寫作風格被喻為美國后現(xiàn)代文學中最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最有爭議的小說家之一。她通過碎片、剪輯、自傳等寫作手法表達她對傳統(tǒng)寫作的挑戰(zhàn),同時她的作品也表現(xiàn)出對西方文學傳統(tǒng)的嘲弄和對后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的猛烈抨擊。??嗣總€作品都表現(xiàn)出其獨特的寫作風格,通過選用分析??说摹哆h大前程》我們深入剖析了??说娘L格以及作品中??讼胍磉_的情感?!哆h大前程》以狄更斯的同名小說為基本框架,運用解構主義理論中的“修正方式”中的偏移、碎片、重現(xiàn)等方法,并結合自身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重寫”了狄更斯的巨著,在??说淖髌分畜w現(xiàn)了她女權主義的思想和對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手法的抵制,并且以一種非邏輯、非理性的手法取而代之,給作品以新的生命,給讀者以新的視角,給作者以新的啟示。她的創(chuàng)作給后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也通過她的作品,讓我們更了解解構主義在文學作品中是如何運用的。
二、解構主義相關理論
法國文論家、結構主義代表——德里達提出的解構主義理論是西方后結構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奠定了解構主義發(fā)展的基石??傮w來說,解構主義是對結構主義的不滿、否定和反叛。通過對結構主義的作品和理論的重建和改造,以確立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理論。因此我們可以將德里達提出的文字概念視為是對傳統(tǒng)哲學或是對傳統(tǒng)文學的一種解構,文學的二元對立的解構為文學作品的解構提供基礎,同時也顛覆了西方理性主義思想傳統(tǒng),這一理論的提出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后現(xiàn)代派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思路。同時,我們通過對解構主義下的作品分析,也加深了我們對解構主義理論的理解、更好地運用解構主義理論進行創(chuàng)作或分析作品。
另一位解構主義理論“耶魯派”的代表,美國文學批評家——布魯姆提出“影響即誤讀”和“修正論”兩個主要理論,“影響即誤讀”主要強調(diào)對傳統(tǒng)作品的“誤讀”、修正和改造,也就是對傳統(tǒng)作品的否定,因此要改造原有的文本結構和文本內(nèi)容,以達到對原作的“誤讀”效果。同時依據(jù)“修正論”布魯姆又追蹤出六種修正方式:偏移、碎片、由高到低、魔鬼化、自我約束和重現(xiàn)。其中魔鬼化是新作者將原有的場景化為己用的一種手法,通過對原有場景陌生化的轉(zhuǎn)化或描寫,使讀者認為文本場景是一個全新的場景而不是原作的場景,從而確立一個全新的、屬于新作者的場景,使讀者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忠實于自己,忠實于新的文本場景;不同的人對文本不同的理解會造成對文本的誤讀,偏移是對原作的有意誤讀,從而確立新的文本思想;重現(xiàn)則是作者使自己作品與原作有相通之處,在讀者忠實于新的作品文本的同時,可以聯(lián)想到原作的某些場景,更加深讀者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是一種使讀者容易接受新作的一種寫作手法。修正論中的六種修正比也就是六種后來者與前詩人的文本間的關系。通過解釋這些關系來顯示詩人之間的關系,在破碎的文本互涉形式中恢復詩歌的意義,依照這一理論,許多作家開始了新創(chuàng)作。
本文依照解構主義相關理論,對凱茜·??说耐髌贰哆h大前程》進行分析,使我們更了解解構主義理論的應用及意義。
三、解構主義理論在文本中的應用
(一)《遠大前程》中的“魔鬼化”特征
“魔鬼化”是使詩人之所以成為詩人的力量,是一種分配和分布的力量,這種力量使詩人去創(chuàng)建一種新的秩序,讀者通過不自覺地遵循這種秩序以達到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目的。在“魔鬼化”的作用下,原作喪失其獨創(chuàng)性,詩人為把前者的場景化為己用,便將其陌生化,也就是所謂的“唯我主義”——將原場景為我所用?!哆h大前程》中作者運用“魔鬼化”手法,使作品區(qū)別于原作,從而創(chuàng)立一個自己的故事場景。
“My father's name being Pirrip, and my Christian name Philip...So I called myself Peter, and came to be called Peter”。我們熟知狄更斯的作品中主人公皮普是男性,埃克首先將主人公性別改變,讓讀者首先意識到這并不是對原作的簡單戲仿,而是通過魔鬼化使原本的故事發(fā)生場景進行改變,主人公的名字細小的改動以及主人公的生活背景、性別的巨大變化,使讀者從作品開端便以一個新的角度來品讀,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時在文本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加入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讀者可以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特點,增加文本的真實性,使故事更加鮮活從而拉近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癘n Christmas Eve 1978 my mother committed suicide asked the cards about future boyfriends”。作品場景由維多利亞時代轉(zhuǎn)換到美國后現(xiàn)代時期,不同的時代背景同樣給讀者不同的心理暗示,人們閱讀不同時期的作品時,會在頭腦中構想當時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從而會有一定的固化思想和心理暗示,這樣對時間的重塑也是對前作品或是傳統(tǒng)的顛覆。這樣使后作者進入作品并進入一個新的自我創(chuàng)作狀態(tài)。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運用“魔鬼化”手法,使小說情節(jié)具有獨創(chuàng)性,顛覆傳統(tǒng)寫作風格,建立自己的寫作秩序,使讀者以新的眼光去欣賞該小說,以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新的小說文本,進而不自覺地遵循作者創(chuàng)建的秩序,作者與讀者一同,解構原作,創(chuàng)建新的作品結構。
(二)《遠大前程》中的“偏移”特征
根據(jù)解構主義理論,認為“偏移”是指對原作的有意的偏移或誤讀,從而確立自己的位置,通過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誤讀或修正,使自己風格獨立以區(qū)別前作者。??嗽谧髌分写罅窟\用“偏移”手法,逃脫原作框架,給《遠大前程》一個新的解讀。
“Thus ends the first segment of my life. I am a person of great expectations”狄更斯的《遠大前程》并非是要從正面描寫主人公的奮斗歷程,而是想要通過這樣一個“遠大前程”的歷程來反映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而??藚s將其從字面意思理解,要顛覆原作,寫一部自己的遠大前程,解構原作的中心思想,抨擊??藭r代下的社會現(xiàn)狀。同時,在??说淖髌分校旨尤肓俗詡鞯牟糠?,主人公以埃克自身的經(jīng)歷為源,形成自己的作品。??俗髡弑旧砭哂蟹磁研愿?,文中pirrip是??说恼鎸崒懻?,這便將新作的主人公與原作的主人公巧妙地區(qū)別開來。埃克童年時父母離異,自己結婚又離婚的經(jīng)歷,當過脫衣舞女郎,拍過色情電影,這些真實的經(jīng)歷將新作的情節(jié)潤色,這些經(jīng)歷并不妨礙她的正面形象,她做過記者,最重要的是她還是名作家。這樣矛盾、復雜的人生經(jīng)歷使作者對社會的狀態(tài)有更深刻的認識,更豐富了作品,也正是基于這些真實的經(jīng)歷,埃克在給狄更斯的作品的原始定位的基礎上進行偏移,不再是簡單的美國社會的現(xiàn)實反映而是??嗽诋敃r背景下對傳統(tǒng)的蔑視,這也是對作品中時代背景、道德常規(guī)的偏移和誤讀。
通過分析《遠大前程》發(fā)現(xiàn),“偏移”手法使作品逃離傳統(tǒng)作品的框架,通過對原作的有意誤讀,使原有的故事場景化為己用,使讀者感知到其對傳統(tǒng)作品的沖擊和新寫作手法的應用。作品的框架也更為堅固,內(nèi)容也更加豐滿。
(三)《遠大前程》中的“重現(xiàn)”特征
解構主義理論家認為,“重現(xiàn)”是后來作者對原作進行不斷修正的過程,可使作者本身的作品向原作靠攏,在讀者完全以新的視角分析作品的同時有種回歸到原作的感受。但這并不是單純地對原作的仿照,而是作者本身獨具特色但卻仍具有原作風格的作品?!哆h大前程》便是借用原作品名稱,使讀者減少對作品的陌生感,加強對作品的理解。
仍舊以主人公“pirrip”為例,??嗽诟膶懙腋沟淖髌窌r完全可以更改為一個我們并不熟知的名字,但依舊沿用了原著主人公的名字,在讓人們感受到新奇的同時,一直以一個熟悉的名字代入故事情節(jié),當??俗髌分谐霈F(xiàn)類似狄更斯作品寫作手法或是故事場景的情況,并不會使讀者感到突兀,而是很自然地將故事銜接到一起。并且自然地將狄更斯的愛為主題的作品轉(zhuǎn)化為??说淖晕覀饔洖橹黝}。作品《遠大前程》的選用,在讀者看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時,首先會有一絲震撼,《遠大前程》不僅是狄更斯的也是??说?,便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以探索兩個文本中究竟有怎樣的不同和聯(lián)系。通過對新作的閱讀,讀者自然將兩個版本的文本進行對照,發(fā)覺相同或不同之處,給讀者更深刻的震撼和理解。這便是“重現(xiàn)”意義所在。
??说摹哆h大前程》向我們展現(xiàn)作品的反抗性和創(chuàng)新性。??送ㄟ^采用“重現(xiàn)”手法將新作與原作有機結合,向我們展示了一部創(chuàng)新的有生命力的作品,同時也使讀者感受到“重現(xiàn)”這一新的寫作手法的魅力。
四、總結
解構主義的寫作手法目的不在于顛覆原作或是批判原作,而是在重構作品的同時給人以新的視角、新的感受,以期豐富文本內(nèi)容,增加文本深度,提高讀者對不同文本的鑒賞力。??瞬粌H是后現(xiàn)代小說的代表,也是反傳統(tǒng)、獨創(chuàng)性的代表。她的文學作品中有大部分是對原著的肢解、拆分再重構,也就是一個解構再建構的過程,這無疑是對傳統(tǒng)理念的一個巨大顛覆。從《遠大前程》這一作品來看,埃克將解構主義寫作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無愧是解構主義小說的忠實作者。本文主要討論??俗髌分小澳Ч砘薄爸噩F(xiàn)”“偏移”三種寫作手法,我們認為她對《遠大前程》的重構無疑是成功的,不僅僅重構了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打破了固化的理論傳統(tǒng),最為重要的是,不僅給作家并且是給讀者以新的視角、新的感受。給后現(xiàn)代作者以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勇氣,同時作品中對解構主義寫作手法的應用讓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方式趨向多樣。
【參考文獻】
[1]邵林.從解構主義批評角度淺析-未選擇的路[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05).
[2]王鐘陵.論解構主義的哲學和文學觀及其影響[J].南京:江蘇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03).
[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Kathy Acker.Great Expectations[M].Grove Press:an imprint of Grove/Atlantic,1986.
[5]Lois Tyson.Critical Theory Today[M].New York:Taylor& Francis Group,2006.
[6]McCaffery,Larry.An Interview with Kathy Acker[J].Mississippi Review,1990.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