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南
[摘要]模糊語是外交辭令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恰當運用模糊語言能滿足一定的社交需要,具有一定的語用功能。作者分別從詞匯和句法兩個層面,以外交訪談實例分析的方式,總結了模糊語在詞匯和句法層面的使用及其語用功能。
[關鍵詞]模糊語 詞匯模糊 句法模糊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8-0083-02
一、模糊語言的定義
語言學家查奈爾在她的《模糊語言》中對模糊語言的定義為:“一個單詞或短語模糊不清的條件:(1)當它可以和另一個看上去要表達相同命題的單詞或短語形成對照時;(2)當它有意含混不清或公然采用模糊表達時;(3)當它的語義產(chǎn)生于其內(nèi)在不確定性時?!眹c國之間的交往一般是以本國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前提下來進行的。模糊語言被廣泛運用于外交中,無論是答記者問還是演講辯論、元首訪問,恰當?shù)剡\用模糊語言,可以增強語言表達的靈活性,使語言更委婉、含蓄、禮貌,不但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還可以維護國家的利益。
語用含糊是指說話人為達到特殊的交際目的,把原本可以清楚表達的意思故意使用不明確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特殊的語言使用現(xiàn)象和交際策略。作為一種語用策略,語用含糊不是說話人無意或不慎為之,而是在特定的語言情境中,在特定的意圖驅(qū)使下做出的語言選擇。
二、模糊語在外交辭令中的運用
(一)詞匯層面模糊
模糊語指的是在答記者問時設計的一個抽象領域,發(fā)言人用模糊的表達去回避問題的關鍵點,以便于達到談話的抽象效果。因此,記者僅能對答案有一個大概的理解。一些模糊表達像“相關部門、相關規(guī)章制度、相關國家、相關媒體”,“少數(shù)人、少數(shù)國家”,“一些因素、一些組織”等,常被用于外交語言中。這些表達的優(yōu)勢在于它們的抽象性,不是很具體,留有讓雙方理解的空間。這樣可以為雙方保全面子,避免矛盾的升級。
1.問:據(jù)報道,朝韓新一輪離散家屬團聚活動于20日舉行。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注意到有關報道。我們對有關活動的舉行感到高興,歡迎朝韓雙方為改善相互關系所做的積極努力。作為友好近鄰,中方希望朝韓繼續(xù)加強對話接觸,促進和解合作,為維護半島和平穩(wěn)定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政府意識到這種團聚并不會大大促進兩國的發(fā)展,因此只用“有關報道”“有關活動”來說明這個團聚,沒有給予太多的評論。一些含糊的表達如“相關部門、相關規(guī)定、相關媒體”或“少數(shù)人、少數(shù)國家、少數(shù)媒體”等詞廣泛用于外交語言。因為這些抽象詞可以幫助發(fā)言人進行模糊表達。這些模糊表達的優(yōu)勢在于為雙方提供足夠的空間去相互理解,聽話者能夠在一定的語境下理解發(fā)言人的弦外之音,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同時,也可以給對方面子,避免不必要的雙邊關系的沖突。
2.Q: Do you have a sense of how many more are in queue?
MR. CARNEY: I dont. And as of yet theyre working through it. And I think to explain why that would be the case, there could be people who went online, were having trouble completing the process, left a phone a number -- or an email, rather -- but also called and left information. So theres relative work going on to make sure what exactly the population is, how many people there are, and making sure that each individual is able to get processed through the system.
記者詢問進入雇主授權系統(tǒng)的具體人數(shù),發(fā)言人表示不清楚具體人數(shù),但是相關的統(tǒng)計工作正在進行。至于如何統(tǒng)計,工作進展到哪一步,發(fā)言人沒有給出確切答復,僅用了“相關”這一模糊語。
3.問:據(jù)報道,13日,伊朗議會審議并通過關于批準伊政府執(zhí)行伊核問題全面協(xié)議的相關議案,將于本周內(nèi)提交伊憲法監(jiān)護委員會批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伊朗核問題全面協(xié)議是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國際核不擴散熱點問題的成功范例。當前,各方都在為協(xié)議生效和執(zhí)行做政治、法律和技術等各方面準備,總體進展順利。伊朗議會昨天審議通過全面協(xié)議相關議案,是伊方為推動協(xié)議生效和執(zhí)行采取的重要步驟。中方對此表示贊賞。下步,我們希望各方繼續(xù)鞏固互信,全面平衡履行承諾,確保協(xié)議如期生效并順利起步執(zhí)行。
眾所周知,全球化和國際貿(mào)易的密切關系使世界變成一個整體,任何一部分的行為都會影響其他部分。因此,伊朗核問題不僅是自己國家的問題也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以及歐盟其他國家。此外,一些國家過去沒有履行承諾,因此發(fā)言人沒有在記者招待會上指出這些國家的名字,而是用“各方”一詞。
4.問:美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鮑爾發(fā)起釋放20名被囚禁的女性維權人士的運動,其中3名是中國人。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對你的問題我想作兩點回應。第一,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婦女權益,在婦女事業(yè)發(fā)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正與世界各國共同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召開20周年,以推動全球婦女事業(yè)取得更大進展。第二,中國是法治國家,中國公民有沒有違反法律,要不要受到法律懲罰,由中國司法機關根據(jù)中國法律判定。任何國家、任何人都無權干涉中國的司法主權。
在此事件中,美國政府釋放了三名被逮捕的在美國維護婦女權益的中國人,記者詢問中國政府的態(tài)度。發(fā)言人指出“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權干涉中國的司法主權。發(fā)言人用“任何國家”這一隱晦表達來擴大干涉國的范圍,以此來警告那些試圖干涉中國事務的國家。
(二)句法層面模糊
句子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也是動態(tài)語言的基本單位。句子的含義通常都是推理和判斷。模糊語和模糊句子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如果句子中包含模糊語,那么句子的意思通過模糊語來判斷;如果句子中不包括模糊語,那么也可以通過語音、語法結構以及其他語用因素來判斷。在記者招待會上,發(fā)言人通常使用陳述句或疑問句,很少使用感嘆句和祈使句。
5.問:近期,印尼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部分地區(qū)發(fā)生林火并持續(xù)蔓延。據(jù)報道,印尼政府已向中國、新加坡等國提出協(xié)助滅火請求,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答:中方高度重視印尼方有關請求,將盡最大努力協(xié)助印尼撲滅林火。中方正就此與印尼方保持密切溝通,有關部門已做好隨時派相關力量赴印尼的準備。
記者詢問中國政府對于印尼的請求的態(tài)度。發(fā)言人指出中國政府密切關注大火狀況,有關部門全力準備營救,由此將任務拋給了第三方,達到模糊表達的效果。但是,對于其中的“有關部門”,發(fā)言人沒有明確說明。
6.Q: Can you say if Secretary Clinton was aware of it?
MR.CARNEY: I would refer you to the State Department and Secretary Clinton.
這是在總統(tǒng)選舉期間記者提出的問題,旨在詢問拜登的退出后對于希拉里是否是一個有利條件。眾所周知,拜登是希拉里在民主黨派內(nèi)部的一個最具競爭力的對手,由此,希拉里將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持。在總統(tǒng)選舉中,她將成為民主黨派最有前途的代表性人物。發(fā)言人沒有直接評論美國政府的立場,而是將問題拋給國務院和國務卿克林頓。以這種模糊的表達方式,回避了不好回答的問題。
7.Q:I know Josh talked yesterday about the Supreme Court decision, but could you talk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at and whether theres any silver lining in the sense that it may give more power to party chair people?
MR.CARNEY: That kind of discussion is not one Im going to engage in. I think Josh reflected our views on it and I really dont have anything to add. I wouldnt, again, want to speculate about its impact beyond what Josh said yesterday.
在此例子中,記者提到Josh對于最高法院的決定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想要知道是否最高法院此舉意味著會將更多的權利轉交給黨組織。由于這一問題涉及個人意見,發(fā)言人不方便對此發(fā)表個人評論。所以,他用含糊的表達方式再次強調(diào)Josh所說,表示除此以外沒有其他補充。
三、外交辭令中模糊語的語用功能
中國向來倡導世界和平,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在外交中,除了維護本國利益外,還要顧及尊重其他國家,因此模糊語在外交辭令中擁有一定的語用功能。首先,模糊語具有自我保護功能,在外交活動中,外交官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有時不得不提及尖銳的問題,但又不能直接否定,表現(xiàn)出不禮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把令人尷尬或不悅的事情解釋得令人滿意。因此,模糊語言在外交活動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一方面達到了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避開了責任保護了自己,顧全了大局。其次,在外交事務中,外交家和官員們渴望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為避免直接、公開的沖突,解決意見分歧,保持和諧氛圍,模糊語的運用顯得至關重要。運用模糊語的幽默性可以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緩解緊張氣氛,營造和諧友好的國際氛圍。
四、結語
在外交活動中,外交官和政治家們運用詞匯和句法方面的語用含糊表達策略,實現(xiàn)了保持禮貌、維護國家利益、營造和諧國際環(huán)境等語用功能。
【參考文獻】
[1]魏在江.從外交語言看語用含糊[J].外語學刊,2006(02):47-53.
[2]蔡英英,王飛對外交模糊語言的語用分析[J].懷化學院學報,2011(11):70-73.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