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燕
一、營造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氛圍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對學生思辨能力、正確價值觀等的培養(yǎng),將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及學習中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這一觀念出發(f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
1.巧妙運用情景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興趣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到對知識的探究中,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現(xiàn)實基礎、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為依據(jù),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情景模式,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敘述故事等方式,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來。例如教師在講解《趙州橋》這篇課文時,針對學生對于文章中提到的橋身獨特設計理解不夠深刻的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加深對其設計特點的印象,將紙張彎曲做成拱形橋的形狀,兩邊用書本代替橋的兩岸,橋上面放置一些重量較輕的文具,在這一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時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敢于探究的健康心理逐漸形成。
2.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當代學生的個性化特征越來越明顯,他們的興趣愛好及學習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例如,教師在每堂課開始的時候面帶微笑的走進教室,以充滿熱情的語氣說:“同學們,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今天的知識吧”,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會充滿學習興趣和動力;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耐心地給予指導,針對不同語文基礎和能力的學生都要盡量減輕學生心理壓力,使學生樹立自信心。
二、發(fā)掘并利用語文教材中對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有益的因素
在新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對學生健康心理形成有促進意義的文章,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巧妙運用這些知識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只是按照教學方案和目標帶領學生理解文章意思。例如,在講解《愛迪生》等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懂得不畏挫折、不輕言放棄的重要性,鍛煉他們堅強勇敢的品質;在講解《海底世界》等課文時,教師可以在現(xiàn)代化多媒體課件中添加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視頻和圖片,使學生在感受大自然美妙景觀的同時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觀念;在講解《一次成功的實驗》時可以引導學生意識到合作學習、小組探究對于能力提高的重要意義。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的教育側重點各有不同,也有可能存在多重方面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嵌乳_展教育。另外教師要意識到部分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成分并不是直接敘述的,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有準確且深入的理解,抓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點,例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篇課文是通過描寫主人公的神態(tài)、動作來突出他的堅強意志。
三、優(yōu)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1.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自信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多一點理解和信任,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為學生設計符合其語言基礎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向上、熱愛學習和生活的動力。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改善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當前我國的小學生群體中以獨生子女居多,部分學生由于家長溺愛和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感受的不良性格,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開展分工合作,加強學生的責任意識,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共享探究成果,學習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摒棄自身缺點,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
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不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同時會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情感的變化,在授課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