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然,王 緩
(赤峰學院 體育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通遼市中青年網球賽開展狀況與對策研究
王安然,王緩
(赤峰學院體育學院,內蒙古赤峰024000)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多種研究方法,針對通遼市網球賽事開展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出中青年賽事開展的特點,找出影響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因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以期為通遼市舉辦中青年網球比賽提供借鑒和參考.
通遼市;中青年網球賽;開展狀況;對策
20世紀末21世紀初,網球運動打破了“貴族運動”的圈子,參與網球運動的人數與日俱增.全國各地興起了網球熱,特別是中青年參與網球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多,近年來通遼市網球協會的會員也在不斷壯大,隨著通遼市網球場地和人口的增加,舉辦的網球比賽也在增多,中青年方面多達十幾項,設有中年男子團體、中年女子團體、青年男子團體、青年女子團體、中年男子雙打、中年女子雙打、中年男子單打,中年女子單打,青年男子單打、青年女子單打等,中青年網球比賽對推動通遼市網球運動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創(chuàng)建和諧文明的通遼市十分有利,為此,本文對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開展的狀況進行了調查.希望能揭示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一些現狀特點,找出影響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因素,并提出科學合理建議,使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保持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為通遼市舉辦中青年網球比賽提供借鑒和參考.
2.1研究對象
以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參賽人員和愛好者為本文的對象進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由于論文需要筆者在赤峰學院圖書館、中國期刊網查閱了大量有關文獻,并通過中國知網以“中青年競賽和中青年網球”等為關鍵詞進行查詢,查閱有關“中青年網球賽”的許多優(yōu)秀的博碩論文,經過仔細查閱,整理與篩選了一部分內容,歸納總結出相關的研究成果,為本研究奠定了基礎.
2.2.2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論文的需要,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設計了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問卷以及中青年網球比賽管理者問卷,向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愛好者發(fā)放100份問卷,回收96份.回收率為96%,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為90%.向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管理者放10份問卷,回收了1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2.3專家訪談法
以談話咨詢和電話訪問的形式,對部分網球專家和網球協會負責人進行訪談,了解近3年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開展情況,并聽取了它們的想法和提議,對論文的闡述有很大的幫助.
2.2.4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調查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處理,為本研究提供數據參考.
2.2.5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演繹、綜合等邏輯分析方法,對所得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探討,論證相關結論并提出建議.
3.1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開展的狀況
3.1.1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分類
據調查得知: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分業(yè)余和專業(yè)網球比賽兩種(注:專業(yè)并不是注冊專業(yè)組),業(yè)余中青年網球比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通遼市業(yè)余網球水平,鼓勵廣大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網球運動,凡是在通遼市居住的業(yè)余網球愛好者均可參加,代表比賽是“達爾罕”杯通遼市中青年業(yè)余網球公開賽;專業(yè)中青年網球比賽主要目的是吸引高水平運動員前來參加比賽,這部分運動員主要來自體校內網球專業(yè)的學生和內蒙古民族大學內體育專業(yè)的學生,這部分人可以說吸引了前來觀看的大量網球愛好者,使一部分人對網球有了濃厚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中青年學習網球的積極性,豐富了通遼市中青年的體育文化生活.
3.1.2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開展時間和頻次的狀況
據調查,近3年通遼市區(qū)舉辦中青年網球比賽的次數基本是每年一次.“安代杯”中青年網球比賽2012年沒有比賽.其余的中青年網球賽都是每年舉辦一次.只是舉辦的時間不同,主要在6-10月份,主要受通遼市的氣候影響,網球運動主要在室外場地舉辦,6-10月份比較適合網球運動.但比賽次數達不到需求,原因在于政府投資力度有限,找不到合適的企業(yè)贊助商,贊助商的目的是起到宣傳廣告的效應,但是通遼市網球運動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的人口相距甚遠,所以出現了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舉辦次數偏少的現象.
3.1.3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開展規(guī)模的狀況
統計結果顯示(表1),達爾罕”杯通遼市中青年網球賽參賽人數從2012-2014年的68增加到165人.“安代杯”中青年網球比賽從2013年的233人增加到302人.從統計的數據來看,近些年網球人口的增多使得參賽人員逐年上升.
比賽場地數目統計結果顯示(見表1),舉辦“達爾罕”杯通遼市中青年網球大獎賽的場地數從2012年的4塊增加到2014年的8塊,其中2014年的8塊場地還有2塊室內的,主要為了凸顯冠亞軍選手的真實成績,“安代杯”中青年網球比賽深受政府的重視,所以場地比較寬裕,一直保持10塊,說明通遼市網球比賽場地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基本符合通遼市網球運動人口的增長和開展現狀,也滿足了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發(fā)展需求.
表1 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參賽隊員和場地狀況統計表
3.2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狀況
3.2.1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參賽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性別結構的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2),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男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有76人,占調查人數的84%,參加中青年網球賽的女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有14人,占調查人數的16%.從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參加中青年余網球比賽的男性運動員人數多余女性,因為女性少,所以賽會組織者只設立混雙項目,取消了女單、女雙的項目,長此以往導致女性參與網球運動的人數就越來越少了.
表2 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參賽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性別結構統計表(N=90)
3.2.2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參賽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職業(yè)結構現狀的調查分析
從調查結果顯示(見表3),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的職業(yè)主要集中在學生和個體老板中,分別占調查人數的29%和30%,國家公務員、教師和醫(yī)生分布較均勻,分別占調查人數的17%,12%和10%,所占比例相對較小,原因是學生有雙休日,個體老板時間比較靈活,所以參與比賽的人數較多;國家公務員、教師和醫(yī)生由于工作環(huán)境所致,具有較固定的時間、閑暇時間相對較少,所以參與比賽的人數少.
表3 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參賽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職業(yè)結構統計表(N=90)
3.2.3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收入狀況的調查分析
從調查結果顯示(見表4),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調查人數58%,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月收入在1000-3000元占調查人數的30%.收入在1000以下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占12%,據了解,這一部分運動員基本都是學生.可見,參與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愛好者,經濟收入的高低是影響參與比賽的重要因素.
表4 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參賽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收入狀況的調查表(N=90)
3.3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經費來源及組織管理的狀況調查
3.3.1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經費來源狀況的分析
調查得知,舉辦“達爾罕”杯通遼市中青年網球大獎賽和“安代杯”中青年網球比賽經費主要來源靠大型企事業(yè)單位的贊助費,少部分由通遼政府和組織單位承擔,此外,向參賽運動員收取報名費.大學生網球賽資金來源一般是由承辦學校出資或報名費.比賽目的是推動全民健身的開展,激發(fā)大學生對網球運動的熱情,提高本校知名度,為學校爭光多彩,獎金對參賽學校來說不重要,因此比賽并不需太多的資金投入.資金只需能維持比賽開展.
3.3.2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組織管理狀況的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得知(見表5),通遼市在組織中青年網球比賽項目時主要是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和混合雙打.與組織管理者訪談得知,比賽不是不設置女子項目,每次報名人數過少,無法進行比賽,這種現象得不到很好的改善,慢慢就被取消了,為了照顧極少數女性參賽,設立了混雙比賽,在競賽方法方面,“達爾罕”杯通遼市中青年網球大獎賽采用了單淘汰制,而“安代杯”杯中青年網球大獎賽采用混合制,第一輪采用分組循環(huán),第二輪采用淘汰制.在參賽隊員較多的情況下一般采用淘汰制比賽,可是“達爾罕”杯通遼市中青年網球大獎賽參賽的隊員并不多(見表1)采用單淘汰制是比較適合的,有利于網球愛好者通過比賽相互溝通與交流球技,“安代杯”中青年網球比賽更適合淘汰制,因為參賽的人數較多,在即將展開的通遼市大學生網球比賽中設置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和團體比賽.據了解學校比賽資金大部分是國家教育部門提供,再加比賽目的為了給學校爭光多彩,進一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獎金對參賽學校來說不重要,因此比賽并不需太多的資金投入.資金只需能維持比賽開展.所以有效保障了各個項目的參賽人數.在比賽制度上采用單淘汰制,據了解學校網球比賽項目和參與人數較多,同時也受時間、比賽場地和裁判員因素的影響,采用單淘汰制有利于比賽的順利進行.說明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制度的安排基本適合通遼市網球運動的發(fā)展要求,這次大學生網球比賽的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通遼市網球運動向前邁進.
表5 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組織管理狀況的調查統計表
3.4影響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因素
3.4.1參加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球齡年限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6),有8名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學習網球年限在3年以下,占調查人數的9%;有52人學習年限在3-5年,占調查人數的58;有26人的年限在6-10年,占29%;10年以上的有4人,占4%.從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參加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愛好者學習網球年限集中在3-5年,在3年以下10年以上的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相對較少,根據分析得知,近年來通遼市網球發(fā)展速度較快,雖然網球人口較多,但是達到比賽水平的網球人口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和磨練,所以出現了網球運動近幾年才在通遼市有了較快的發(fā)展,網球人口的培養(yǎng)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說球齡的長短是影響中青年網球比賽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6 參加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愛好者學習網球年限統計表數據(N=90)
3.4.2中青年網球運動員和愛好者參與比賽的動機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7),中青年網球運動員和愛好者參與比賽的動機中,有38人選擇了提高技能(占42%),排在第一位,這部分參賽者一般球齡在3年以下,其比賽的目的通過比賽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有27人選擇了結交朋友(占30%),排在第二位,這部分參賽者球齡一般在6-10年居多,通過比賽展示自己的風采,放松心情,以娛樂為主不重視比賽的結果,排在第三位的是提高體質(17%),因為網球運動適合不同人群參與,主要以鍛煉身體為主,不追求質量.以休閑娛樂為動機占10%,這部分人員來自各個行業(yè).排在最后的是奪取名次(6%),這部分人都是專業(yè)出身,技術水平較高,主要為了奪取獎金,說明中青年網球運動員和愛好者參與比賽的動機過于分散是影響通遼市網球比賽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7 中青年參與比賽的動機調查
3.4.3影響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組織管理因素
通遼市網球管理的體制主要是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結合型的管理體制.政府機構負責擬定政策制度,監(jiān)督規(guī)劃其標準的實施情況.社會組織機構是通遼市體育總會,通遼市網球協會的下設單位,在管理方面具有行政方面的職能,通遼市舉辦的中青年網球賽都是由通遼市網球協會統一組織和管理的.以宣傳和推動網球運動的普及發(fā)展為目的.此外,學校網球比賽的組織管理是社會最高社會管理機構大學生體育協會,總的來說,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管理體制主要是以單一的結合型管理體制為主,是影響通遼市中青年網球賽事的因素之一.
3.4.4通遼市贊助商對中青年網球比賽開展的影響
體育贊助是企業(yè)有效營銷的主要手段,企業(yè)為了提升自己品牌的知名度,非常愿意通過體育賽事贊助的形成達到預期的效果,贊助商不僅僅要求觀賞網球比賽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從中獲取更多的利益.通過調查發(fā)現,通遼市的贊助商對網球賽事贊助的較少,由于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使大多數商家對網球投資比較謹慎,通過對網球賽事的一兩次合作,使個別贊助商覺得沒有起到宣傳廣告的效應,因為通遼市網球運動參與人口與其他體育項目相距甚遠,所以出現了贊助商對中青年網球比賽投資少的現象,從而導致了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舉辦次數偏少,影響了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開展.
4.1結論
4.1.1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主要分業(yè)余和專業(yè)網球比賽兩種(注:專業(yè)并不是注冊專業(yè)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
4.1.2在參加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職業(yè)以學生和個體老板為主,參加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中男性遠遠大于女性.
4.1.3近3年通遼市區(qū)舉辦中青年網球比賽的次數基本是每年一次.比賽時間在6-10月份
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項目主要以男子為主,女性參賽項目太少,如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和混合雙打.
4.1.4參加中青年網球比賽的運動員和網球愛好者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4.1.5中青年網球比賽經費主要來源靠大型企事業(yè)單位的贊助費,少部分由通遼政府和組織單位承擔,或向參賽運動員收取報名費和觀眾入場費.大學生網球賽資金主要是由承辦學校出資或收取報名費.
4.2建議
4.2.1加強政府組織的青年網球比賽頻數,為中青年網球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保障;建立中青年網球組織機構,促進中青年之間網球交流;組織建立企事業(yè)單位之間、學校之間網球比賽,通過賽事促進網球運動的發(fā)展.只有這樣,通遼市中青年網球這項運動才會有所發(fā)展,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玩的人才會多,適合女性參與的網球項目才會被組織和實行.
4.2.2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的組織管理者應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拓寬中青年網球比賽的經濟來源.改善中青年網球比賽的現狀,努力開拓各種渠道,提高企事業(yè)單位的贊助頻次,有效解決經費不足的難題.
4.2.3加大宣傳效應,為通遼市中青年網球比賽營造良好氛圍,在舉辦比賽前期和比賽過程中通過電視、廣播、宣傳單等不同形式公告參賽的相關事宜;在比賽結束后,也要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公布比賽結果,比賽結果間接的為中青年網球賽起到了宣傳作用.通過宣傳讓贊助商了解其重要性;認識到它在群眾體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G845
A
1673-260X(2016)10-0130-04
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