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莉莉 馬月軺
摘 要:基于小學生自身特性,加強小學生管理至關重要,如果管理質量不高,就難以讓學生有效融入學習環(huán)境中,進而對學生的學習造成較大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到班級管理的重要性。而實際情況是,很多教師雖然進行了一定的班級管理,但是也存在較多問題。教師大都以自身為教學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只是采用一些傳統(tǒng)觀念和方法進行教學及管理,致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受到了限制。本文主要對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方法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以人為本;班主任管理;小學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小學教學也有了較大進步,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設施都有了較大改善,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便利。以人為本理念要求教師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個體管理,關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一、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我國小學教學得到了較大發(fā)展,小學班主任職業(yè)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在實際班級管理過程中,依舊存在多種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一定影響。小學生的班級管理參與度低,學習積極性不高,這些都是傳統(tǒng)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受應試教育、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都采用“滿堂灌”形式進行教學,主要以教材作為教學內容,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學習興趣,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很多班主任都不太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及時了解,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許多班主任主要依照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定,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整體性,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信心,而且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進而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嚴重影響。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方法
1.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問題難以及時得到解決,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而一些教師又不注重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致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有著重要作用,這是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方式下培養(yǎng)的學生,可能在理論知識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但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這些學生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因此,教師須多鼓勵學生,采用開放理念進行教學,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2.完善評價綜合體系
以往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主要以學習成績作為參考,但小學生在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欠缺,在這種情況下,評價結果會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很可能對學生心理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對評價體系進行完善,落實以人為本理念,促進評價的公平公正性。教師須認識到個體之間的差異,將學生課堂表現、努力程度等內容均納入評價體系中,采用學生互評、自評等方式進行綜合評價,對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對表現較差的學生給予鼓勵,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保障班級管理效果。
3.樹立服務學生意識
在以人為本理念下,要求教師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自身則加以輔導,樹立服務學生意識,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這樣才能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面對小學生群體,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及時幫助小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滿足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求,這樣才能更好保障班級管理效果。
小學生處于知識萌芽期,對多種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不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依舊采用傳統(tǒng)方式進行教學和管理,將會導致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受到較大限制,影響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合理引入以人為本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發(fā)展,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信賴自己,這樣才能更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維靖.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22-23.
[2]江建榮.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赤子,2015(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