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艷,張蓊薈
基于語料庫的《簡愛》中詞簇特征及其功能分析
姜曉艷,張蓊薈
(江蘇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徐州221116)
利用AntConc語料庫檢索軟件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簡愛》,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頻率最高的20個三詞詞簇進行了分析,并對I could not和I should have索引行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I could not的搭配詞主要是心理、語言表達、肢體動作等相關(guān)的詞匯;I should have生動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動,得出簡愛的心理活動、對周圍事物的感知是小說的主線。三詞詞簇在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和刻畫人物心理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加深了讀者對小說人物故事的認知。
《簡愛》;語料庫檢索;三詞詞簇
隨著計算機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語料庫的研究方法為語言學(xué)研究帶來了實證和量化兩個標志性的特點[1],并已應(yīng)用到語言教學(xué)、話語分析、翻譯研究、詞典編纂、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領(lǐng)域[2],這使得語言學(xué)研究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景象。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語料庫的研究方法和文學(xué)作品分析結(jié)合起來,語料庫文體學(xué)(corpus stylistics)的概念應(yīng)運而生[3],其研究成果使得探索傳統(tǒng)研究中未能發(fā)現(xiàn)的語言深層結(jié)構(gòu)及其隱含意義成為可能,并可通過客觀的數(shù)據(jù)分析闡釋文本語言結(jié)構(gòu)[4]。這也使得語料庫文體學(xué)成為傳統(tǒng)文體學(xué)的一種有效補充[5]。
目前,國外許多學(xué)者運用語料庫語言學(xué)的方法對文學(xué)作品的語言結(jié)構(gòu)及其意義,特別是對高頻詞簇或短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Starcke、Fischer-Starcke、Mahlberg都對奧斯汀的相關(guān)作品進行了分析。Starcke[6]檢索出《勸導(dǎo)》中頻繁出現(xiàn)的短語及其搭配,著重探討she could not和she had been的前后搭配,并對人物心理作了深刻分析;Fischer-Starcke[4]分析了《傲慢與偏見》中的主題詞和高頻詞簇,揭示了語料庫文體學(xué)對文學(xué)作品及其意義分析的巨大潛力;Mahlberg[7]通過對《傲慢與偏見》與其他作家作品的參照語料庫對比,從而對《傲慢與偏見》的主題詞、詞簇等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肢體語言對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并提出定量與定性相結(jié)合分析小說特征的研究方法。此外,還有學(xué)者運用語料庫的方法對康德拉的《黑暗的心》[8]、狄更斯作品中的高頻詞簇[9]等進行檢索分析。
相比國外學(xué)者對文學(xué)作品中高頻詞簇或短語的廣泛研究,國內(nèi)語料庫文體學(xué)的研究大都是關(guān)于詞頻統(tǒng)計和主題詞的分析[10-14],對文本中詞簇或反復(fù)出現(xiàn)的短語研究相對較少[15-17]。任艷等[15]考察了英國哥特式小說中的四詞詞叢,對詞叢進行語義域和詞位分析,從而挖掘了文本隱含意義;陳嬋[16]分析了愛麗絲·門羅小說中三至六詞詞簇的特征和功能,并和同時期英文文學(xué)作品的詞簇進行了對比研究,指出這些詞簇的運用反映出門羅小說中女性角色在困境中的迷惘和內(nèi)心的糾結(jié);楊元媛和宋軍[17]從認知和心理活動方面研究奧斯汀的《勸導(dǎo)》,對第一人稱詞簇I am sure和I do not的主要搭配進行深層次的探討。
《簡愛》[18]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深受讀者喜愛。目前對《簡愛》的研究,大多限于女權(quán)意識、人物命運等方面,定性研究者居多,鮮有運用語料庫研究方法來分析的文獻。本文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利用AntConc[19]語料庫檢索軟件檢索《簡愛》,提取文本中的高頻詞簇,分析這些詞簇的特征及功能,讓讀者對詞簇在刻畫人物心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等方面的作用有更清晰的認識。
所謂詞簇,也指詞叢,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形構(gòu)筑的連續(xù)序列,是一種具有詞匯與語法特征的語言結(jié)構(gòu),按所含詞形的多少,詞簇可以分為二詞詞簇、三詞詞簇、四詞詞簇等[20]340。
本研究通過AntConc的Clusters/N-grams功能,檢索《簡愛》中的詞簇,發(fā)現(xiàn)二詞詞簇出現(xiàn)頻率過高且結(jié)構(gòu)、意思存在不完整現(xiàn)象,四詞詞簇頻率太低(最高的僅為12次),所以本文選取三詞詞簇作為研究對象,由于篇幅所限,選取三詞詞簇中頻率最高的20個詞簇作為具體研究對象,并選擇典型詞簇作詳細分析,探討其在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功能。統(tǒng)計得出頻率最高的三詞詞簇如表1所示。
表1 頻率最高的20個三詞詞簇
(一)《簡愛》中三詞詞簇整體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在頻率最高的20個三詞詞簇中,有15個三詞詞簇包含助動詞(be、do、have等)。大量助動詞的使用,表明小說文本中暗含大量的動作,而情態(tài)動詞(could、would、should)的出現(xiàn)則表明小說中有諸多關(guān)于心理活動的描寫。
表1中11個詞簇含有be動詞,其中6個是過去時態(tài)(it was a、it was not、there was a、it would be、I had been、I was not),5 個為一般現(xiàn)在時(I am not、it is not、it is a、you are not、I am sure),說明過去時態(tài)在小說文本中的廣泛使用是敘事的主要特征,同時也表明小說文本中有大量的對話,而小說中的對話可以使小說內(nèi)容更加生動形象,也縮短了讀者與小說中人物的距離。
表1中15個詞簇含有代詞,其中有9個含有第一人稱I,1個含有第二人稱you,5個含有第三人稱it。從索引行中發(fā)現(xiàn),大量第一人稱I的使用,表明小說以第一人稱為敘述視角,第二人稱you則出現(xiàn)在對話中,第三人稱it所在的詞簇基本是在描述小說故事的發(fā)展。只有一個詞簇和具體人名相關(guān)(Mr.Rochester’s),說明Rochester是小說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人物。
表1中有9個詞簇包含否定結(jié)構(gòu)(not/no),其中否定詞與I連用的有6個(I could not、I did not、I don’t、I am not、I was not、I have no),這些詞簇很少出現(xiàn)在對話中,大多為描述簡愛的各種否定想法或活動;否定詞與第二人稱you并用的只有一個(you are not)。大量否定的使用與人物的動作和心理密不可分,表示人物不愿、不能夠做某事,或某種行為受到了抑制,具體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三詞詞簇整體情況
(二)詞簇I could not的詳細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三詞詞簇是I could not,為109次,遠高于居第二位的三詞詞簇I did not。語料庫語言學(xué)認為文本中某種語言結(jié)構(gòu)的頻率與其重要性息息相關(guān)[21],頻率越高,其功能越強大,也就越重要,所以本研究將根據(jù)I could not所在索引行詳細分析I could not的使用情況和作用。
首先,本文觀察I could not在小說文本中的分布情況。利用檢索軟件統(tǒng)計出I could not在每個章節(jié)的分布情況,如表3所示,I could not出現(xiàn)在小說的32個章節(jié)中,占總章節(jié)的84%,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章節(jié)是第25章和第27章,分別出現(xiàn)10次和14次。小說第25章和第27章主要講述簡愛和Mr.Rochester婚禮前夜的可怕噩夢及法律阻礙了他們的婚姻,使他們陷入痛苦之中。I could not頻繁出現(xiàn)在這兩個章節(jié)中,多數(shù)涉及簡愛對婚姻和愛情的思考,為情節(jié)發(fā)展作了必要鋪墊。
表3 詞簇I could not每個章節(jié)中的分布情況
對I could not(109次)索引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11次“I”指Mr.Rochester,4次指簡愛的舅媽,其余都指簡愛。I could not的主要搭配有心理相關(guān)的動詞、形容詞(27次),語言表達(20次),肢體動作相關(guān)的詞匯(15次)等,部分例子見圖1、圖2和圖3。
圖1 與I could not搭配的心理動詞、形容詞的部分示例
圖2 與I could not搭配的表示語言表達的部分示例
圖3 與I could not搭配的表示肢體動作的部分示例
統(tǒng)計得出與I could not搭配最多的是表示心理活動的詞匯(27次),這表明人物的心理活動是小說的一個重要焦點,這些心理詞匯主要包括bear、comprehend、persuade、certain、composed等。這些動作的主語只有1處指簡愛的舅媽,其余都是簡愛(26次),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簡愛的情感與反思是小說的主線。
進一步觀察I could not與心理相關(guān)的共現(xiàn)行(27次),發(fā)現(xiàn)其中13處簡愛的心理活動和Mr.Rochester相關(guān),表明簡愛與Mr.Rochester的關(guān)系是小說的一大主題,簡愛的這些心理活動大多是對自己和Mr.Rochester愛情與婚姻的思考。如例(1):
(1)And then I strangled a new-born agony—a deformed thing which I could not persuade myself to own and rear—and ran on.
簡愛看望病重的舅媽后,再次回到Thornfield,心急如焚,迫切地想見到Mr.Rochester。
(2)When-how-whither,I could not yet discern[..]Real affection,it seemed,he could not have for me;it had been only fitful passion.
例(2)中簡愛得知Mr.Rochester結(jié)過婚,覺得他對自己也只是一時的喜歡,雖不知道自己還有什么地方可去,但仍然決定離開。
這兩個例子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例(1)中簡愛迫切想見面,例(2)中則迫切想離開,簡愛在不斷地思考著自己和Mr.Rochester之間的關(guān)系,并作出不同的決定。在與Mr.Rochester相關(guān)的心理搭配中(13次),詞簇I could not中“not”總是伴隨簡愛對自己和Mr.Rochester之間關(guān)系的反思或感想,表明他倆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順利發(fā)展,而是波折起伏的,很多事情簡愛不能理解或不敢相信,表明他倆之間存在著距離,溝通并不順利。否定詞not的使用,豐富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也使得情節(jié)更加曲折。I could not與心理相關(guān)的共現(xiàn)行(27次)中有4處與St.John Rivers相關(guān),St.John Rivers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傳教責(zé)任,想和簡愛結(jié)婚,簡愛深刻分析了自己和他的關(guān)系,覺得他并非真心愛自己,只把自己當作一個好助手。還有3處與Helen Burns相關(guān),在Lowood教會學(xué)校,Helen受罰,簡愛起初并不理解Helen如何做到受罰時還是那樣冷靜。其余都是簡愛對自己行為的反思。
I could not與心理相關(guān)的共現(xiàn)行(27次)對人物的心理作了細致的描述,生動反映了簡愛的各種心理活動,時而難以置信,時而不能理解,這些都是活生生的簡愛,這些描繪豐富了簡愛的人物形象。
I could not與語言表達相關(guān)的詞匯共現(xiàn)20次,主要的搭配詞是tell、express、say,主語都是簡愛,其中17處,簡愛不能夠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3處(I could not help ejaculating;I could not forbear saying;I could not help saying)忍不住說了出來。無論是不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忍不住說了出來,都不是成功的交流,側(cè)面說明小說的重點并不是語言的表達,而是描述人物內(nèi)心活動。
在這些表達中,簡愛很多時候很困惑,這反映了簡愛獨立自強性格的另一面:困惑與無助。如例(3):
(3)“How do people do to get a new place? [..]I have no friends[..]and what is their resource?”I could not tell:nothing answered me.
簡愛想離開Lowood學(xué)校,重新給自己找個地方,但自己無親無故,也沒有朋友,不知該請誰幫忙,最后只得自己想辦法,而“I could not tell:nothing answered me”中,“not”和“nothing”兩個否定詞同時使用,更是突出了簡愛的困惑與無助,但也正是簡愛的這種無助才促使她變得獨立。
此外,還有5處I could not與語法上有否定意義的詞一起使用,圖4是其所在共現(xiàn)行的句子:
圖4 I could not與語法上有否定意義的詞共現(xiàn)
圖4 中的句子說明了簡愛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性格,與其他否定意義詞的連用更是突出了簡愛的這種性格。這種表述方式既能反映簡愛的性格特點,也能烘托整本小說的氛圍。全文頻率居前的20個三詞詞簇中,有9個包含否定意義,說明小說中有大量表示否定的語言,否定、不能順利做某事、無能為力等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一個重點,小說中人物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加強了小說情節(jié)的曲折性。
此外,I could not與肢體動作相關(guān)的詞匯共現(xiàn)15次,主要的搭配詞為sleep、rest、stand等,主語都是簡愛。其中I could not sleep/rest出現(xiàn)了6次,圖5是其所在的共現(xiàn)行:
圖5 I could not與sleep/rest共現(xiàn)
根據(jù)圖 5,前兩句為:I sat down and tried to rest,I could not;though I had been on foot all day,I could not now repose an instant;I was too much excited。簡愛忙碌了一整天,終于把事情都忙好了,但這一刻她并不想休息,而正因為要開啟新的人生旅程非常激動。連續(xù)兩個I could not表明簡愛是如何激動,如何情不自已。I could not sleep unless it[the little toy]was folded in my night-gown.節(jié)日的夜晚,大家都到熱鬧的地方,簡愛獨自在孤寂的房間,只有抱著破舊的玩偶才能入睡。童年的簡愛是多么缺乏關(guān)愛,只有玩偶能給她帶來一絲安慰,才能讓她入睡。I came to see you,Helen[..]I could not sleep till I had spoken to you.得知自己的好友Helen就要不久于人世,簡愛是多么傷心難過,以致難眠。Though I had now extinguished my candle and was laid down in bed,I could not sleep for thinking of his look when he paused in the avenue.簡愛滿腦子都在想著Mr.Rochester,他的表情,他對自己說的話,一點睡意也沒有,其實這時的簡愛已經(jīng)有點喜歡 Mr.Rochester了。For some time after I went to bed,I could not sleep—a sense of anxious excitement distressed me.婚禮前夜,簡愛因激動、憂心忡忡而不能入睡。她既期待婚禮,又不知道未來的命運是什么樣子,這些語句描繪出簡愛矛盾、復(fù)雜的心理。除此之外,I could not與肢體動作搭配的例子還有許多,主要表達簡愛童年的孤單、對朋友的關(guān)心、對愛情的向往、對未來命運的激動與不安。這些心理與肢體動作深深刻畫了簡愛積極而又孤僻、關(guān)心朋友、渴望愛情的復(fù)雜性格。
I could not除了與心理、語言表達和肢體相關(guān)的詞匯共現(xiàn)外,I could not forget出現(xiàn)了6次,其中3次I指簡愛的舅媽,她忘不了簡愛曾經(jīng)對自己的憤怒與憎恨,忘不了自己丈夫曾經(jīng)對簡愛的疼愛。I could not remember出現(xiàn)了2次。I could not unlove出現(xiàn)2次,雙重否定,強調(diào)此時簡愛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 Mr.Rochester。
I could not為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三詞詞簇,對小說文本的構(gòu)建起著重要作用,對它的詳細分析使得我們更清晰真切地“讀懂”小說的語言、情節(jié)和人物心理,通過這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得出的對小說人物事件的認知是普通閱讀所不能帶來的。
(三)詞簇I should have的詳細分析
I should have這個三詞詞簇在表中排第15位,出現(xiàn)32次,都明顯地傳達了虛擬語氣,能夠反映人物心理。檢索發(fā)現(xiàn)這個詞簇很少出現(xiàn)在對話中,I基本都指主人公簡愛,所以I should have這個詞簇所在的共現(xiàn)語句能夠反映簡愛的各種心理活動,故本文取I should have為例,進一步分析小說人物事件。
通過AntConc檢索軟件的Concordance功能檢索發(fā)現(xiàn):
(4)I devoured my bread and drank my coffee with relish;but I should have been glad of as much more—I was still hungry.
例(4)描寫了簡愛初到Lowood學(xué)校,晚飯只有一片面包、一小杯咖啡,簡愛并沒有吃飽,多么希望再有點食物。這段文字既寫出了簡單的晚餐不能滿足饑餓的簡愛,簡愛渴望更多食物的心理,也暗示了學(xué)校生活條件的艱難,為下文學(xué)生們因營養(yǎng)不良而感染疾病、簡愛在學(xué)校生活的不易作了鋪墊。
同樣,檢索中發(fā)現(xiàn):
(5)If she had managed the victory at once,and he had yielded and sincerely laid his heart at her feet,I should have covered my face,turned to the wall[..]I should have had one vital struggle with two tigers—jealousy and despair[..]I should have admired her-acknowledged her excellence.
例(5)描述了Miss Ingram等人來到Mr.Rochester家做客,簡愛對Miss Ingram進行了觀察后,有了這段心理描寫。如果Miss Ingram和Mr.Rochester真心相愛,自己會退出;如果Miss Ingram是位高尚、出色、富有熱情、善心的女士,自己會嫉妒、絕望,會欽佩她的出色。然而,三個I should have表明事實并不是這樣,Miss Ingram沒有真愛著Mr.Rochester,也不是位足夠優(yōu)秀的女士,并沒有俘獲Mr.Rochester的真心。連續(xù)三個I should have,既描述了簡愛對Miss Ingram的認真分析,也表明簡愛自己愛上了Mr.Rochester,為下文Miss Ingram和Mr.Rochester會不會結(jié)婚,簡愛對Mr.Rochester的愛情如何發(fā)展作了鋪墊。
I should have的最后幾個索引行,也是小說最后部分:
(6)I should have told him my intention.I should have confided in him:he would never have forced me to be his mistress[..]rather than I should have flung myself friendless on the wide world.
例(6)中簡愛再次回到Mr.Rochester身邊,Mr.Rochester讓簡愛講述離開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這是簡愛簡單敘述之后的一段心理描寫,短短的一段文字連用了三個I should have,簡愛覺得當初應(yīng)該把自己的想法告訴Mr.Rochester,應(yīng)該和他推心置腹,而不是選擇離開。這段文字生動地描繪了簡愛見到受傷的Mr.Rochester時難過、同情的心理。從這些索引行發(fā)現(xiàn),I should have出現(xiàn)比較集中,經(jīng)常多個連用,生動地描寫了人物各種心理活動,也串聯(lián)了故事的主線。
本文主要統(tǒng)計了《簡愛》中使用最頻繁的20個三詞詞簇,對其整體情況作了分析,發(fā)現(xiàn)含有I、be和否定結(jié)構(gòu)的詞簇最多。重點分析I could not和I should have的部分搭配發(fā)現(xiàn),與這兩個詞簇搭配最多的是心理詞匯,這表明了小說的重點是描述人物心理,并刻畫簡愛的性格。詞簇I could not也與語言表達相關(guān)的詞匯共現(xiàn),描繪了簡愛很多時候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缺乏與他人之間的適當溝通。I could not與肢體動作的搭配表達出簡愛對自己經(jīng)歷的思考,細致地刻畫了簡愛的復(fù)雜性格。此外,I could not以及I should have的搭配也是對小說周圍事物發(fā)展的影射,串聯(lián)了小說線索。
以上通過語料庫的研究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三詞詞簇對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及人物心理刻畫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這些利用語料庫獲得的量化、詳盡的分析是一般的閱讀與分析所做不到的,運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對文學(xué)文本進行分析給小說的文學(xué)評論與理解帶來了新的視角。
[1]常寶寶,俞士汶.語料庫技術(shù)及其應(yīng)用[J].外語研究,2009(5):43-51.
[2]何中清,彭宣維.英語語料庫研究綜述:回顧,現(xiàn)狀與展望[J].外語教學(xué),2011(1):6-10.
[3]Semino E,Short M.Corpus Stylistics:Speech,Writing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 in a Corpus of English Writing[M].London:Routledge,2004.
[4]Fischer-Starcke B.Keywords and frequent phrases of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A corpus-stylistic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9,14(4):492-523.
[5]盧衛(wèi)中,夏云.語料庫文體學(xué):文學(xué)文體學(xué)研究的新途徑[J].外國語,2010(1):47-53.
[6]Starcke B.The phraseology of Jane Austen’s Persuasion:Phraseological units as carriers of meaning[J].ICAME Journal,2006,30:87-104.
[7]Mahlberg M.Corpus linguistics and the study of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J].Journal of Victorian Culture,2010,15(2):292-298.
[8]Stubbs M.Conrad in the computer:Examples of quantitative stylistic methods[J].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05,14(1):5-24.
[9]Mahlberg M.Clusters,key clusters and local textual functions in Dickens[J].Corpora,2007,2(1):1-31.
[10]王雁.《傲慢與偏見》的語料庫檢索分析[J].江蘇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23(2):100-102.
[11]吳琦,李文中.名與實的悖論——《真誠最重要》的語料庫檢索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xué),2007(3):13-16.
[12]張仁霞,戴桂玉.語料庫檢索分析在文學(xué)批評領(lǐng)域中的應(yīng)用——以海明威《永別了,武器》為例[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學(xué)報,2010,21(5):34-38.
[13]夏秸,周衛(wèi)京,韓菁菁.對賽珍珠短篇小說作品的語料庫檢索分析——以《圣誕的早晨》為例[J].江蘇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13(3):60-63.
[14]謝少華,劉葉.《馬販的女兒》的語料庫檢索分析[J].北京化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4):76-81.
[15]任艷,陳建生,丁峻.英國哥特式小說中的詞叢——基于語料庫的文學(xué)文體學(xué)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13,36(5):16-20.[16]陳嬋.愛麗絲·門羅小說中的詞簇特征及其功能分析——一項基于語料庫的文體學(xué)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14(3):151-159.
[17]楊元媛,宋軍.基于語料庫詞簇的文學(xué)作品人物心理分析——以《勸導(dǎo)》為例[J].商丘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5,31(7):91-94.
[18]BrontC.Jane Eyre[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19]Anthony L.AntConc(Version 3.4.3)[CP/OL].Tokyo:Waseda University,2014.a(chǎn)vailable from http://www.laurenceanthony.net/.
[20]楊惠中.語料庫語言學(xué)導(dǎo)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1]Teubert W.My version of corpus lingu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5,10(1):1-13.
A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3-word Clusters in Jane Eyre
JIANG Xiaoyan,ZHANG Wenghu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The methods of corpus linguistics are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o analyze the 3-word clusters in Jane Eyre written by Charlotte Bront.The twenty most frequent 3-word clusters are retrieved by AntConc,and then the concordance lines of“I could not”and“I should have”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Findings show that the major concordance words of“I could not”are the ones that describ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language and body behaviors;the 3-word cluster“I should have”indicates that Jane Eyre’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erception of the surroundings are the themes of the novel.The 3-word cluste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accelerating the plot and describing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increasing readers’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Therefore,the methods of corpus linguistics can discover the unfound structures and meanings in text analysis.
Jane Eyre;corpus retrieval;3-word clusters
H313
A
2095-2074(2016)03-0017-07
2016-03-09
姜曉艷(1988-),女,江蘇淮安人,江蘇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張蓊薈(1969-),男,河南許昌人,江蘇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