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
摘 要: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要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文章針對寧夏南部山區(qū)農村中學從事多年教學的老教師在新課改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作出一些簡要的闡述,并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方法和措施,旨在提升教學質效,促進新課改的全面實施。
新課改已經實施多年,“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還沒有在我們偏遠地區(qū)真正落實,一些老教師總是忘不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青年教師剛走上教學崗位還沒有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開展初中數學新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成為每一位數學老師的當務之急。面對當前新課改要求,我認為教師面臨以下幾個問題的困擾:
1.觀念與認識問題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重新定位角色,要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yōu)榻虒W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由教會學生知識轉變?yōu)榻虝W生學習。同時,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要發(fā)生轉變,教學的出發(fā)點應放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活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討論意識和問題意識,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去探索,去親身體驗,能自己提出新問題,實現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
2.教師的知識構成與新課改的要求之間的問題
傳統(tǒng)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只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過硬的課堂講授能力就行。面對新課改,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大的轉變,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組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構成豐富多彩,悉心聽取專家的講座,學習課改的理念,勇于探索,勇于實踐,才能在新課改中走得更好。
3.教師的教法和教材使用之間的問題
過去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演示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程強調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降低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教材設置的“觀察”“探究”“思考”“討論”等都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由居高臨下變?yōu)槠降戎械氖紫蔀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這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的不斷轉變,使教師能夠活用教材,用活教材。
4.重形式而不重實效問題
大多數教師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即形式化。課堂上膚淺, 沒有思維活動過程,沒有創(chuàng)新;把合作、探究式學習簡單理解為小組合作,而且不管是否需要“合作、交流”,都要小組“討論”一下,結果教室一會兒三五成群、一會兒同桌對話,把氛圍弄得亂哄哄,且活動目的性差,與動腦相脫節(jié),更缺少體驗與反思,為了“活動”而活動,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知道學到了什么,沒有明顯的教學效果,純粹是為了新課堂的“形式”而走形式。
5.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新課改理念之間的問題
新課程理念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建立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他們求異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如在學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時,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去探究,采用小組合作等形式去發(fā)現一次函數所具有的性質,然后共同交流,總結出結論。這一改變使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也學會了探究知識的方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能夠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6.評價機制與課標要求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的評價體系明確指出,要打破唯學生成績論來定教師業(yè)績的傳統(tǒng)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強調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
傳統(tǒng)的教學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而社會、家長甚至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評價學校也主要看升學率,導致學校評價教師時只看教學業(yè)績,因而教師為了班級的排名,不得不題海戰(zhàn)、搞突擊、滿堂灌,抓知識點的落實,甚至押題,讓學生背題,這在導向上就無形引導教師走上了應試教育的回頭路。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束縛了教師的手腳,抑制了教師課改的積極性,嚴重影響和延誤了新課改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總之,面對新課改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從事教學多年的老教師,我們肩負著“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使命,一定要轉變觀念,充分利用有效的培訓學習的機會,悉心聽取專家的講座,吸收他們的成功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從課堂切入,實現高效課堂模式的轉變,推進新課改的全面實施。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隆德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