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宗意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藝術教育逐漸變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藝術教育中的美術教育也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并能提高其審美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興趣。文章就美術教學中如何上好美術課,結合課堂的教學案例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一、特征描述,激活課堂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筆者設計了一堂氣氛活躍的課,教學內容是:描述“他”的特征。
在上課前,教師準備好具有不同特點的人物照片,隨機拿出其中一張照片,讓學生說說對照片上人物的“第一印象”,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仔細觀察人物有哪些比較明顯的特征。通過對照片上的人物進行描述,學生學會了觀察人物的特征,教師最后對學生們的描述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講評和贊揚,并利用余下的時間布置課堂作業(yè)。美術的第一堂課,首先是讓學生學會觀察,通過他們自己的觀察和描述,在腦海中產(chǎn)生對描述物象的印象。經(jīng)過同學之間你一言我一語的描述,課堂瞬間活躍起來,潛移默化地將美術的觀念“灌輸”給了其他學生。這樣輕松歡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對美術產(chǎn)生了新的理解和興趣,第一堂美術課被激活,對后續(xù)的教學有著一定的幫助。
二、美術欣賞,課堂賞析
美術欣賞課是讓學生學會對自然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趣味,以及提升美術欣賞能力。在美術欣賞課上,學生不僅能獲得審美感受,還能通過語言和文字的表述從美術作品等視覺藝術中獲得美的享受和理解。
1.美術欣賞課的課堂目標
一是引導學生參與到作品欣賞中來,學習從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形式、內容等,并通過欣賞作品了解到中外美術的發(fā)展概況。
二是利用美術欣賞課逐步提高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并通過欣賞后的評析掌握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是逐步讓學生形成崇尚文明,珍惜文化遺產(chǎn),尊重世界多元化的藝術形態(tài)的價值觀。
2.美術欣賞課的作品分類
美術教材中的作品欣賞大致被分為四類:古今中外名作欣賞、范圖的欣賞、同等級的學生優(yōu)秀作品欣賞、其他類別的作品欣賞。在美術欣賞課中利用PPT課件播放優(yōu)秀作品,通過課堂進行講評,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作者的優(yōu)秀作品,再通過所學的美術知識點對作品進行講評,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對知識點的掌握。如講到古今中外名作欣賞時可選取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蔣兆和的《流民圖》等古現(xiàn)代名家名作,這些作品風格迥異,藝術水平堪稱頂級,是作品欣賞課程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欣賞和理解,再通過教師的講評去體會作品的主題,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也感受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這對美術學習來說是重要的一部分。
三、學生勤練筆,課上輔導
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嘗試、接觸材料和創(chuàng)作想象等掌握美術工具材料及有關的創(chuàng)作技能。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勤練筆,并在學生練筆期間,在課堂上做好巡視輔導,讓他們可以掌握更多正確的繪畫技巧,以及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和鼓勵。同時能讓學生在親自作畫的過程中、從勤練筆的體驗中去一點點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加強在美術課上的參與感和自信心。
四、走出課堂,生活中學習美術知識
學校環(huán)境優(yōu)美,我常常會帶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美。美術教學中有個技法學生常常很難弄懂,那就是“透視知識”,在課堂上講解得再多,都不如帶學生去室外實地考察。美術學習中實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我們也從這次走出課堂得出了相關結論,帶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生活,美術知識通過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會得到很好的詮釋,通過學生自身觀察得出的結論,他們會很容易理解并能很快記住。
在走出課堂后,我給學生安排課后練習作業(yè),以“我身邊的美”為主題創(chuàng)作一幅畫,也通過這次的練習作業(yè),讓學生們去發(fā)現(xiàn)美并將其通過自身的感受創(chuàng)作出來。通過走出課堂,學生們會發(fā)現(xiàn)身邊各色各樣的人和物,這會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源泉,他們眼中的美也會通過他們的觀察和創(chuàng)作得以體現(xiàn)。
在學生的作品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作品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美。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們活躍起來了;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們的思維積極起來了。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