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林,王厚文*,周煜,畢壯壯,曹貴發(fā),華壽南
(1. 山東金科力電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5100;2. 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差示掃描量熱法測定鉛膏中添加劑含量的試驗研究
劉文林1,王厚文1*,周煜1,畢壯壯1,曹貴發(fā)1,華壽南2
(1. 山東金科力電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5100;2. 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本文提出了一種應用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鉛蓄電池鉛膏中復合添加劑含量的方法。研究結果表明,鉛膏的 DSC 曲線在 490~570℃ 溫度范圍內的放熱峰與添加劑的熱效應相呼應,由此放熱峰面積計算得出的每克鉛膏樣品放熱量與其中添加劑含量呈正比關系,得到單位樣品放熱量 y 和添加劑含量 x 關系的線性方程:y = 43.609x-11.705,相關系數 r = 0.992 1。由此可通過極板鉛膏的 DSC 曲線上相應的放熱峰來計算極板中添加劑的含量。
鉛酸蓄電池;鉛膏;差示掃描量熱法;復合添加劑;木素磺酸鈉;炭黑;熱效應
在鉛酸電池的生產過程中,鉛膏的制備是重要的一環(huán)。添加劑在鉛膏中所占質量分數雖然很小,但對電池性能的影響相當大。極板鉛膏中正確合理地加入添加劑可以有效地改善電池的循環(huán)性能、充電接受能力及活性物質的導電性,提高活性物質的孔隙率防止極板收縮,提高電池輸出功率和低溫放電性能等[1-2]。添加劑的種類、數量、添加方法和其分布的均勻性對于電池的性能都會產生影響,所以測定添加劑在極板鉛膏中的含量和均勻分布的情況,對于監(jiān)控電池極板的品質、提高電池的性能和產品的一致性是很有意義的。
添加劑原材料的檢測可以采用化學分析和譜學分析等方法,但極板鉛膏中添加劑的正確測定比較困難,缺少標準方法,只有少量的研究報道,如文獻[3] 采用發(fā)射光譜法測定鉛膏中的硫酸鋇,文獻 [4]采用紫外光譜法分析負極鉛膏中的木素磺酸鈉等。
差示掃描量熱法(DSC)是一種重要的熱分析方法,是指在程序控溫下和一定氣氛下,測量流入流出試樣物和參比物的熱流或輸給試樣和參比物的加熱功率與溫度或時間關系的一種測試技術[5]。該法廣泛應用于測定物質在熱反應時的特征溫度及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包括物質相變、分解、化合、凝固、脫水、蒸發(fā)等物理或化學反應。熱分析技術用于電池的有關研究報道很少,主要是利用差熱分析,如文獻 [6] 利用 MnO2的差熱分析曲線比較其不同晶型的特征,文獻 [7] 對鉛蓄電池正極板中的 α-PbO2和 β-PbO2進行了差熱分析研究。DSC 技術在含量方面的檢測早有相關報道,如文獻 [8] 利用差示掃描量熱法定量測試阿德福韋酯晶型,文獻[9-10] 利用差示掃描量熱法測定藥品的含量。本文試圖采用差示掃描量熱儀檢測極板鉛膏添加劑在升溫過程的熱效應來計算添加劑的含量。經過大量試驗,比較鉛酸蓄電池極板鉛膏的 DSC 曲線,發(fā)現DSC 曲線在一定溫度范圍的放熱峰與復合添加劑的熱效應相呼應。針對該放熱峰,確定了熱分析條件,建立了差示掃描量熱分析快速測定極板鉛膏中復合添加劑含量的方法。
從 DSC 曲線圖上可看到差熱峰的數目、高度、位置、對稱性以及峰面積。峰的個數表示物質發(fā)生物理化學變化的次數,峰的大小和方向代表熱效應的大小和正負,峰的位置表示物質發(fā)生變化的轉化溫度。在相同的測定條件下,許多物質的熱譜圖具有特征性,因此,通過與已知的熱譜圖的比較可鑒別樣品的種類,通過峰面積的測量可對物質進行定量分析。圖 1 為水平式熱天平的 TGA-DSC 同步測試結構圖[5]。
圖1 水平式熱天平的 TGA-DSC 同步測試結構圖
試驗證實生極板鉛膏的熱分析曲線圖顯示兩個放熱峰:一個為鉛的放熱峰(圖 2a 中 340~450 ℃所對映的);另一個為添加劑的放熱峰(圖 2b 中490~570 ℃ 所對映的)。還有一個很大的吸熱峰為氧化鉛的熔化吸熱峰。
圖2 鉛膏的 DSC 曲線
為確定圖 2b 中添加劑放熱峰的來源,分別對添加劑中的組分進行了熱分析比較。圖 3 為鉛粉與硫酸鋇、鉛粉與木素磺酸鈉、鉛粉與炭黑混合后在空氣氣氛中的熱分析曲線。由于硫酸鋇的分解溫度大于 1 600 ℃,且不與鉛粉或添加劑發(fā)生作用,因此圖 3a 中 0~1 000 ℃ 溫度范圍內不存在硫酸鋇的吸熱或放熱峰。從圖 3b 可以看出,在木素加熱過程中,在 470~570 ℃ 熱解出現放熱峰。從圖 3c 可以看出,炭黑在 550~650 ℃ 出現放熱峰。據此可以確定圖 2b 中的放熱峰是由木素與炭黑貢獻所產生的。
圖3 加入添加劑的鉛膏 DSC 曲線
檢測方法是對圖 2b 曲線上添加劑的放熱峰面積進行積分,由此面積換算得出每克樣品的放熱量。理論上,每克樣品的放熱量與添加劑的含量呈線性相關關系,利用樣品的放熱量和對應添加劑含量的工作曲線,就可以計算出極板鉛膏中添加劑的含量。
2.1 材料與儀器
試驗所用材料有:蓄電池用鉛粉(工業(yè)品)、超細沉淀硫酸鋇(自制)、木素磺酸鈉(挪威產)、炭黑(卡博特公司產)、硫酸(分析純)和JS-4810 預混式復合添加劑(自制)。試驗儀器為同步熱分析儀(TGA/DSC1 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產)。
2.2 試驗方法
試驗按照電池中添加劑的添加量(質量分數在 0~2 %),以 0.2 % 為間距,分別稱取添加劑與鉛粉混合物約 100 mg 置于陶瓷坩堝內,參比物為 Al2O3(空陶瓷坩堝),共 8 個樣品,分別編號(參見表 1)。在空氣氣氛下進行測試,升溫速度為 20 ℃/min,從 50 ℃ 升溫至 600 ℃,獲得樣品的DSC 曲線。注意,若對鉛膏進行檢測,需要對鉛膏進行預處理,一般將樣品在 50 ℃ 干燥 2 h,使用研缽研磨后再使用 200 目篩進行篩分。
表1 樣品中添加劑與鉛粉的質量
3.1 熱分析
相同條件下,依次對 8 個樣品進行熱分析,將檢測得到的 DSC 曲線進行對比,見圖 4。從圖 4 中可以看出,熱分析曲線共有兩個較大的放熱峰:第一個在 340~450 ℃,為鉛氧化的放熱峰;第二個出現在 490~570 ℃,通過對比分析可知其為添加劑的放熱峰。由圖 4 可以明顯看出,添加劑放熱峰面積隨著添加劑量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建立峰面積與添加劑含量的對應關系。
圖4 樣品的 DSC 曲線圖
3.2 峰面積與添加劑含量的關系
經過反復試驗驗證,應選取從放熱起始折彎處約 (500±10) ℃至曲線的下一個折彎處 (560±10 )℃或稍低點范圍內作為放熱峰的有效放熱區(qū)域,其間的連線法面積計算值為有效面積。每個樣品添加劑放熱峰的具體積分情況見圖 5,用特征峰積分值除以測試樣品的質量,就得到每克樣品的單位放熱量(見表 2)。應注意,上述的積分區(qū)域只對實驗所使用的 JS-4810 復合添加劑而言,如果使用的添加劑變換,需根據具體試驗曲線折彎處的溫度范圍調整積分區(qū)域。
表2 特征峰積分值與放熱量
從圖 5 中可以看出,樣品中所含的添加劑含量不同,在 DSC 曲線圖上表現為峰面積不同,添加劑含量大的樣品對應的 DSC 曲線的峰面積也相應較大。在 490~570 ℃ 范圍內,添加劑特征放熱峰的峰面積與添加劑含量呈線性關系。由于檢測鉛膏樣品時,樣品的實際質量并不相同,所以需要對峰面積即放熱量進行歸一化處理,建立每克樣品放熱量與對應添加劑含量的關系。從圖 6 中可以看出,單位放熱量與添加劑含量的線性擬合方程為y=43.609x-11.705,相關系數 r=0.992 1,計算得出的每克樣品放熱量 y 與添加劑含量 x 之間有明顯的正比例對應關系。值得注意的是,當樣品中添加劑所占質量分數低于 0.4 % 的時候,樣品放熱量與對應添加劑含量的關系開始偏離線性。據此,只要測定出鉛膏中添加劑放熱峰面積,就可以用該放熱峰面積計算得出的每克樣品放熱量來反應出鉛膏中添加劑的含量。
圖5 八個樣品積分區(qū)域圖
圖6 單位放熱量和添加劑含量關系
3.3 方法的驗證
重復性檢測,以添加劑的質量分數為 1 % 的情況為例,在相同測量條件下,對被測樣品進行連續(xù)多次測量,驗證所得結果之間的一致性。分別稱取添加劑與鉛粉混合后共約 100 mg 置于陶瓷坩堝內,共 6 個樣品,具體檢測數值及計算值見表 3。在空氣氣氛下,用空陶瓷坩堝作為空白樣品,以20 ℃/min 的升溫速度從 50 ℃ 升溫至 600 ℃,獲得樣品的 DSC 曲線(見圖 7)。由圖 7 可以看出,樣品中所含的添加劑含量相同時,添加劑的放熱峰面積大致相同。
由表 3 可知,鉛膏中添加劑的質量分數為 1 %時,放熱量的平均值為 29.66 J/g,標準差與變異系數分別為 0.565 與 0.019,二者都很小。并且,在此添加劑含量下,經過多次熱分析,所得結果是一致的,表明由該檢測方法測得的添加劑含量是穩(wěn)定可靠的。
圖7 添加劑的質量分數為 1 % 時樣品 DSC 曲線
表3 添加劑量為 1 % 時各個樣品的數據表
目前,添加劑含量的檢測缺乏相關標準,有關的文獻報道也很少。本文中提出了采用差示掃描量熱法,通過極板鉛膏的 DSC 曲線上相應的放熱峰來計算極板中添加劑的含量。試驗結果表明,鉛膏的 DSC 曲線在 490~570 ℃ 溫度范圍內的放熱峰與添加劑的熱效應相呼應,由此放熱峰面積計算得出的每克鉛膏樣品放熱量與其中添加劑含量呈正比關系。同一添加劑含量下,多次重復驗證表明,該方法可用于添加劑含量測定。
[1] Pavlov D. Lead-acid batte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 Elsevier, 2011.
[2] 徐品弟, 柳厚田. 鉛酸蓄電池—基礎理論和工藝原理[M]. 上??萍嘉墨I出版社, 1996: 510-521.
[3] 鄭桂林, 李愛玲. 負極活物質中硫酸鋇測定方法的探討[J]. 蓄電池, 2009 (2): 93-94.
[4] 陳小川, 林永興. 鉛酸蓄電池負極中有機膨脹劑的定量分析及應用[J]. 蓄電池, 2008, 45(1): 28-30.
[5] 劉振海, 陸立明, 唐遠旺. 熱分析簡明教程[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2.
[6] 陳震. 不同晶型 MnO2差熱分析曲線 (DTA) 特征的比較[J]. 電池, 1985 (6).
[7] 華壽南. 鉛蓄電池正極板中 α-PbO2和 β-PbO2的X-射線衍射及差熱分析研究[J]. 蓄電池, 1986 (2): 3-8.
[8] 袁鉆如. 差示掃描量熱法 DSC 定量測試阿德福韋酯晶型的研究[J]. 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 2008, 14(2): 105-10.
[9] 陸錦芳. 差示掃描量熱法測定布洛芬片劑的含量[J]. 上海醫(yī)科大學學報,1990 (4): 275-277.
[10] 郭永輝, 郭盈杉, 呂麗娟, 等. 差示掃描量熱法測定比沙可啶的純度[J]. 化學分析計量, 2014, 23(6): 46-48.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 additives in the plate paste of lead-acid battery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LIU Wenlin1, WANG Houwen1*, ZHOU Yu1, BI Zhuangzhuang1, CAO Guifa1, HUA Shounan2
(1. Shandong Jinkeli Power Sour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Zibo Shandong 255100 ; 2.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 new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organic compound additives in the plate paste of lead-acid battery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othermic peak of the DSC curve of the past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90~570℃ is relative to the heating effect of additive. The output of heat quantity calculated by peak area per gram of sampl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quantity of additive in the sample.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y (per gram of sample) and x (quantity of additive): y=43.609x-11.705 with correlative coefficient r = 0.9921. The content of the organic additives in the paste could be calculated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exothermic peak of the DSC curve of plate paste.
lead-acid battery; lead past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compound additive; sodium lignosulphonate; carbon black; heating effect
TM 912.1
A
1006-0847(2016)03-101-05
2016-01-25
*通訊聯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