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 恭
圖∕彭可興
筆畫的起始
——“點”字的故事
文∕畢 恭
圖∕彭可興
書法筆法中,“點”是最基本的筆畫,其他筆畫,如橫、豎、撇、捺的起筆也都是由寫“點”開始。“點(點)”的本義為細小的斑痕或點跡。東漢許慎所撰《說文解字·黑部》:“點,小黑也。”“點”是由“黑”和“占”組成的形聲字?!墩f文》:“黑,火所熏之色也?!薄昂凇弊值纳喜肯駜?nèi)有黑灰的煙囪形,下部為“火”或“炎”,本義指熏黑的顏色?!包c”字聲旁“占”字的本義是預測吉兇,即查看甲骨裂開的紋路推算吉兇征兆。《說文》:“占,視兆問也。從卜,從口。以口問卜。”但作為聲旁的“占”多含有“黏著、合覆”的意思。故而“點”字就有了“附著于物品上的黑點”的本義。由本義引申為用筆加上點跡,或讀書時加點斷句,或重復、劃去表示修改,如成語“文不加點”。由“點”字“細小”的本義衍生出很多引申義,這里不一一列舉,只說一下和書法有關的“點畫”。
唐代孫過庭撰寫的《書譜》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敝刂赋觯阂稽c的起筆,往往成為這個字的準則,而這一篇的第一個字,也常常是整篇字要看齊的目標。有一則流行于民間的傳說更說明了“點畫”的重要性。
書圣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從小就非常喜歡書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練習覺得大有長進,于是捧著習作請父親指點。王羲之看到某字缺了一點,便順手補上,然后又交給了他。獻之當時不知道父親的用意,又請母親來看。獻之的母親郗璿精通書法,翻閱中指著一個“點”說:“吾兒寫盡三缸墨,只有一點似羲之。”獻之一聽,深感自己寫的字還遠遠趕不上父親,因為這一個“點”并不是自己寫的。從此再也不敢驕傲自滿了,更加刻苦地練習。后來不斷吸收前人的長處,自成一體,也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大書法家。王獻之學書的傳說很多,大都為了說明“業(yè)精于勤”“成功在于苦練”這樣一個道理。可見學好任何一門學問都是不容易的,絕不可輕易自滿。
大篆(周鼎文)
小篆(秦代)
隸書(鄧石如)
草書(孫過庭)
楷書(趙孟頫)
行書(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