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晶
(滕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棗莊 277500)
中西藥聯合治療心源性哮喘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邵 晶
(滕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棗莊 277500)
目的 探討中西藥聯合治療心源性哮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哮喘患者8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加自擬中藥方劑扶正平喘湯,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對兩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肺功能各項指標比較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源性哮喘患者療效確切,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安全性較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心源性哮喘;氨茶堿;扶正平喘湯;療效;安全性
心源性哮喘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發(fā)病是由患者左心室衰竭和急性肺水腫等因素引起的呼吸困難性疾?。?]。對于心源性哮喘患者,西醫(yī)作為傳統(tǒng)的主要治療方法,一般采用鎮(zhèn)咳祛痰、吸氧、抗感染、強心利尿等綜合措施治療,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藥物,對治療反復發(fā)作的哮喘患者副反應較多,且效果不佳。本研究試用常規(guī)西藥加自擬扶正平喘湯治療心源性哮喘患者,觀察其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哮喘患者82例,男48例,女36例,平均年齡(56.8±9.1)歲,平均病程(6.2±2.3)年。所有患者既往無嚴重肺病史,經體格檢查,胸片、心電圖、心肌酶譜等輔助檢查符合診斷標準。全組患者按照研究的需要,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首先進行抗感染治療,給予頭孢類抗生素(頭孢氨芐或頭孢唑啉口服),同時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氨茶堿(山東魯抗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0.25 g靜脈滴注,1次/d,治療1周后若患者未出現明顯副反應或異常情況,則用同樣方法繼續(xù)治療,但治療劑量改變(靜脈滴注氨茶堿減半),同時用鹽酸氨溴索(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5 mg(kg·d),分兩次靜脈注射;觀察組患者加用自擬扶正平喘湯治療(西藥治療方法和劑量與對照組相同),方劑組成:黃芪40 g,沙參30 g,杏仁20 g,枸杞子20 g,補骨脂20 g,蘇子20 g,百部20 g,射干15 g,黃芩15 g,梔子15g,白術15 g,甘草10 g,麻黃5 g。若兼風寒加桂枝15 g,兼風熱加連翹15 g,痰多加浙貝母20 g,喘甚加桑白皮15 g,川芎15 g,桃仁20 g。150 mL/次,l劑/d水煎服。治療療程為2周,隨訪觀察兩組總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
1.3 療效判定標準[2]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三個類別判定標準,即顯效:患者經系統(tǒng)按療程規(guī)律治療后的缺氧狀況及呼吸困難癥狀明顯改善,哮鳴音明顯減輕或消失,喘憋明顯緩解或消失;有效:患者經系統(tǒng)按療程規(guī)律治療后的缺氧癥狀和呼吸困難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哮鳴音部分消失,喘憋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緩解;無效:患者經過系統(tǒng)治療后,其缺氧狀況、呼吸困難癥狀、喘憋癥狀無改善。
2.1 兩組干預前后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68%,對照組有效率為71.43%,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各項指標(以FEV1和FEF50%更為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組別nFEV1PEFFEF50%FVC對照組4167.4±11.558.2±13.463.7±10.569.8±14.1觀察組4187.6±14.376.3±11.882.6±16.480.3±15.6 P-<0.01<0.05<0.01<0.05
急性心源性哮喘是重癥左心功能衰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其發(fā)病機理臨床上比較復雜,相關研究顯示患者因治療不當發(fā)生重癥左心衰竭時,心室舒張末壓持續(xù)增高,心輸出量減少明顯,這導致肺不斷擴張,血漿外滲以及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液體在肺泡內潴留,引起肺間質水腫和急性肺水腫,肺血管淤血使小氣道收縮。哮喘如果不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會引起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若進一步發(fā)展可導致呼吸衰竭的發(fā)生,危及患者生命[3]。對于控制哮喘的急性發(fā)作,目前大多采用支氣管擴張劑加全身激素,但患者的副作用較大,效果達不到預期。心源性哮喘的主要臨床特點是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反復長期發(fā)作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使得患者發(fā)生慢性肺源性心臟?。?]。因此,去除病因控制心源性哮喘急性發(fā)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治療心源性哮喘上,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西醫(yī)傳統(tǒng)藥物治療,包括鎮(zhèn)咳祛痰、抗感染,強心利尿等常規(guī)措施,經臨床實踐證實西醫(yī)傳統(tǒng)治療在控制心源性哮喘患者的臨床癥狀方面效果較好,但西醫(yī)治療多采用抗生素或激素類藥物,藥物副作用較大,且復發(fā)率高。本研究應用中西藥聯合治療心源性哮喘患者,采用抗生素和對癥藥物配合自擬中藥方(扶正平喘湯)治療,經過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臨床總有效率與傳統(tǒng)西醫(yī)治療相比更為顯著(P<0.05)。
從傳統(tǒng)醫(yī)學上來說,心源性哮喘屬“哮證”范疇,哮證的發(fā)生,為外邪侵襲、體虛勞倦、情志刺激等誘發(fā),導致肺氣宣發(fā)、肅降失常[5]。哮病發(fā)作時痰阻氣閉,遇感引觸,病變表現以痰為主,以邪實為生,病變布于肺系[5]。久哮不愈,稍有誘因,則氣因痰阻,使氣道不暢,發(fā)為哮喘。本研究治療“哮證”心源性哮喘,自擬定喘湯中麻黃宣肺平喘,與地龍相伍,一宣一降;麻黃與蘇子、蘇葉相伍,可加強升降相協(xié)之功;蟬蛻、僵蠶以“伏其所主”,可解除患者的氣道攣急;石菖蒲芳香而散,可豁痰理氣;加以杏仁、百部止咳平喘,同時川芎止咳平喘,諸藥合用通竅降氣,祛風解痙,豁痰平喘,肺氣得以宣降,哮喘自平。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合并治療心源性哮喘與單用西醫(yī)藥物治療比較,治療有效率明顯增高,肺功能各項指標得到有效的改善,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1] COLIEE G I.The newly developed inhaled eortieostemid cicleson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sthma[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0,7:217.
[2] 蔡茜虹,郭雪霞,朱 敏.中西醫(yī)結合治療64例心源性哮喘[J].廣東中醫(yī),2011,l(1):145-146.
[3] 謝洪波,安美華,劉建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源性哮喘46例[J].吉林中醫(yī)藥,2009,26(1):41.
[4] 趙 杰,金沈蓉,王 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源性哮喘36例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2,25(5):39.
[5] 黃 波,張英謙,劉建華,等.沙丁胺醇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佐治哮喘急性發(fā)作的療效觀察[J].臨床薈萃,2013,21(2):127-128.
本文編輯:吳宏艷
R562.2+5
B
ISSN.2095-6681.2016.16.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