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婧
(民權縣人民醫(yī)院外科,河南 民權 476800)
無縫隙護理對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影響
蘇 婧
(民權縣人民醫(yī)院外科,河南 民權 476800)
目的 探討無縫隙護理對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無縫隙護理組(30例)與對照組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無縫隙護理組患者實施無縫隙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感染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對照組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20.00%),明顯高于無縫隙護理組1例(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滿意率低于無縫隙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患者使用無縫隙護理可以增加患者滿意程度,減少切口感染,減輕患者的疼痛,值得臨床應用。
無縫隙護理;切口感染;手術
切口感染是手術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患者出現(xiàn)感染不僅使患者自身病情加重,還增加其疼痛及經濟負擔,不利于患者康復,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2]。切口發(fā)生感染與醫(yī)護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環(huán)境因素、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有關[3],臨床對于手術患者預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應給予高度重視。因此,本研究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患者60例,觀察無縫隙護理對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無縫隙護理組(30例)與對照組組(30例)。無縫隙護理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7~64歲,平均年齡(42.31±8.04)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41.72±8.53)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清洗傷口、預防切口感染等。無縫隙護理組患者使用無縫隙護理,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向患者講解手術方法、注意事項等,講解中護理人員需有耐心,對于患者不了解的問題予以解答。護士定時進行查房,做好手術前準備,包括藥品、物品等,嚴格對醫(yī)療器械進行消毒,為手術做好準備。(2)術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手術操作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保持術中無菌。手術室溫度保持適宜,對于患者暴露的皮膚部位,給予保暖,術中盡量縮短組織暴露時間,以免發(fā)生感染。(3)術后:護理人員陪護患者,直至患者蘇醒,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定時對切口進行消毒和更換敷料,敷料保持干燥,操作中均為無菌操作。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對于不可進食的患者靜脈輸液來給予營養(yǎng),根據(jù)機體需要合理安排患者飲食,減少患者因營養(yǎng)不良出現(xiàn)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患者切口感染情況;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shù)+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觀察兩組患者的滿意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患者切口感染情況對比
對照組手術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20.00%)、未感染24例(80.00%);無縫隙護理組手術患者中切口感染1例(3.33%)、未感染29例(96.67%)。無縫隙護理組手術患者中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手術患者滿意度對比
無縫隙護理組手術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7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患者滿意度比較 [n(%)]
手術患者術后若發(fā)生切口感染,將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延長其住院時間,降低治療效果及滿意度,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引起出血、敗血癥等,危及生命[4]。引起切口感染的原因較多,例如操作不規(guī)范、手術時間長、器械未徹底消毒等[5]。因此,臨床對于各種因素應予以重視,并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減少切口感染的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縫隙護理組發(fā)生1例(3.33%)切口感染,而對照組發(fā)生6例(20.00%),對照組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高于無縫隙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無縫隙護理在手術患者中應用,可減少切口感染的發(fā)生情況,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對照組手術患者的滿意率低于無縫隙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手術患者給予無縫隙護理可以增加患者滿意情況,使患者積極配合術后治療。無縫隙護理屬于一類新型護理模式,該模式以患者為主,本質是尋找護理中存在的縫隙,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革,使護理服務更專業(yè)、人性化,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6]。醫(yī)護人員術前為手術進行充分準備,對患者講解手術相關方面的知識,與患者進行交流,為患者解決問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積極預防和減少感染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手術患者給予無縫隙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及減少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縮短患者康復時間,增加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朱海英,陳 濤.門診手術室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與護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10):140-142.
[2] 劉鳳云.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減少婦產科院內感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8):224-225.
[3] 閆麗瓊.無縫隙護理管理在婦產科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01):127-128.
[4] 宋紅霞.無縫隙護理在肝膽外科連續(xù)靜脈輸液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06):141-142.
[5] 王紅菊.無縫隙護理管理對內科護士工作積極性和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12(26):184-186.
[6] 楊洪彬,楊 月,劉婷婷,等.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5,35(02):76-77.
本文編輯:白 璐
R817.5
B
ISSN.2096-2479.2016.06.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