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雷州市博物館,廣東雷州524200)
博物館陳列展覽要點研究
陳銳
(雷州市博物館,廣東雷州524200)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是知識和思想傳播的載體,是博物館實現其文化價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和直接服務民眾的重要手段。因此,對博物館陳列展覽進行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對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策劃、選題、布展要點進行了分析,以期能為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及相關研究提供幫助。
博物館;陳列展覽;策劃;選題;布展;要點
博物館是以教育、娛樂、欣賞為目的,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機構,是我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通過舉行陳列展覽的方式來傳播歷史科學文化知識,對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及社會主義教育,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因此,對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要點進行分析,更好地舉行博物館陳列布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鑒于此,筆者進行了相關分析。
精心策劃是做好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前提基礎。陳列展覽所包含的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展和特展中,無論是哪一種陳列形式,要深受觀眾歡迎、有社會影響力,都離不開對其高水平的策劃。每個成功的策劃,經過了高智慧的運籌謀劃,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影響力。一些較好的陳列展覽策劃體現了以下方面的要求。
(一)著力構建陳列展覽體系
陳列展覽的魅力,在于給予觀眾獨特視聽感受和心靈啟迪的同時,更多在于其系列化、規(guī)?;木C合展示效應,帶給觀眾多元化文化享受。建立體現自身優(yōu)勢、彰顯個性的陳列展覽體系,有助于博物館保持持久力和后續(xù)效應,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公眾的博物館意識,推動公眾愿意親近博物館、有效利用博物館有著積極作用。
(二)主題和內容多元化
與以往展覽的主題、表現手法較單一相比,現在的陳列展覽不僅類型多樣、內容豐富,而且注重思想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與觀賞性、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滿足了觀眾多元化文化需求。許多高水平的陳列展覽是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進行精心的運籌謀劃,通過館際聯合或多方聯手打造而成。
(三)本著量體裁衣式舉辦展覽
由于資源稟賦、文化底蘊的不同,各個博物館所藏文物數量、等級等方面千差萬別。因而在策劃上除注重主題內容多元化外,也應根據館情考量。特別是中小型博物館對陳列展覽要有準確的定位,在突出主題鮮明、特點分明的同時,應因地制宜、量體裁衣,不能盲目貪大、不切實際,避免造成不倫不類之感,以致留下敗筆。
(四)圍繞主題內容拓展衍生項目
只要是具有一定影響的陳列展覽,特別是臨展或專題展覽,許多博物館都會極盡所能地擴充配套項目,增加相應內容,使之成為一項綜合性的文化活動,以增強吸引力。陳列展覽的系列性、綜合性、時代性特點,為不同文化背景和興趣愛好的觀眾帶來了多樣的文化選擇,也體現了博物館所獨特的文化氣息與魅力。
陳列展覽的選題,其實也是策劃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關乎陳列展覽的定向,是陳列展覽成功與否的關鍵。選題是對陳列展覽的題材和主題的選取。題材選取主要取決于博物館自身的性質與任務(臨展例外),而主題是構成陳列展覽的主導因素,規(guī)定每件展品在展覽中的位置和作用。陳列展覽選題的研究與確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一)符合本館實情
選題的主題思想是以館藏品為前提條件和基礎來體現的。所以,要根據本館的性質、任務和特點,抓住重點,以保證選題確切。一是要確認館藏品能反映一定主題思想,比較完整地反映某一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社會生活場景、自然現象、科學技術或藝術風格,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二是要利用館藏品所凸顯的地方特色與優(yōu)勢,強化陳列展覽的個性色彩,以帶給觀眾深刻啟迪。三是要挖掘館藏品蘊涵的歷史信息,更好地與現實需求發(fā)生碰撞,為與觀眾溝通交流建立平臺和基礎。四是要盡可能運用科學研究的成果展示考古新發(fā)現,使觀眾從更多方面去真正理解文物的價值和意義并從中受益。
(二)滿足社會需求
陳列展覽工作要適應市場需求進行征集、保護、研究和傳播館藏品及其信息,以更好地發(fā)揮社會教育作用。一是根據時代需要和社會熱點開拓選題。近幾年,許多博物館開辦成功的臨時展覽或特展,對其主題思想進行科學的論證和準確的定位,較好契合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受到觀眾的歡迎。二是根據觀眾需求進行選題。不同的觀眾群體對陳列展覽有著不同的需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要對觀眾觀賞的需求、心理、習慣及年齡、文化層次等特點進行分析,從中尋找共性和差別,從而組織不同形式的陳列展覽。三是以主題貼近觀眾確定選題。要充分發(fā)揮館藏品的優(yōu)勢,把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融入展覽之中,用具有震撼力的陳列展覽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激發(fā)觀眾愛國主義激情和生活熱情。
(三)力求普及化
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服務面是社會大眾,傳播館藏品相關信息要以通俗化和普及化為出發(fā)點,將知識性、新穎性、情趣性、觀賞性融于一體,盡量化繁為簡,縮短觀眾與陳列展覽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觀眾對陳列展覽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真正達到讓展覽“活”起來、觀眾“動”起來的目的。
(四)樹立精品意識
優(yōu)秀的陳列展覽是時代特點、創(chuàng)新精神和雅俗共賞的統一。要創(chuàng)新選題,從新的視角去研究館藏品,充分體現館藏品的最大價值;要掌握國內外博物館界的發(fā)展動態(tài),揚棄陳列展覽傳統模式,更新理念,滿足觀眾更新更高的需求;同時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文物藏品是陳列展覽的“主角”,展示其應有價值,需要通過陳列布展方式來實現。陳列布展方式包括圍繞文物展品所使用的設施設備、道具、采光、色彩、音像等各種物質手段和藝術方法。良好的陳列布展方式可使展出的文物藏品熠熠生輝,而受觀眾推崇的陳列展覽則是文物藏品與陳列布展方式完美結合的產物。陳列布展方式有以下功用:
(一)用以詮釋文物信息
觀眾從陳列展覽中能獲取多少歷史信息、記錄多少內容,都與陳列布展方式有較大關系。陳列布展方式通過藝術的加工與組合,讓文物所蘊涵的信息盡可能地釋放出來,幫助解答觀眾疑惑。許多博物館在運用圖表、沙盤、模型、燈光等常用的方法方式外,引入了互聯網和新科技手段,采取動與靜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聲光電技術的運用,以產生新的陳列語言,使陳列展覽更具觀賞性、親近感和時代特征。
(二)用以美化文物展品
博物館具有美育職能,不止是簡單地向觀眾展現文物信息。許多文物具有科學、歷史價值,但缺乏藝術美,特別是其內在美或價值需要通過特殊手法手段來發(fā)掘和開發(fā)。陳列布展設計可以運用不同的材料、設備、色彩、燈光來裝飾、襯托文物,從而發(fā)掘美、創(chuàng)造美,進而達到引導觀眾欣賞文物內在美的目的。每個成功的陳列展覽都是件藝術作品,其陳列布展設計中的每一個展具、每一束燈光、每一種顏色對文物起著美飾作用。
(三)用以豐富陳列內容
文物作為歷史遺存是有限的,不能毫無遺漏地將歷史完整紀錄下來。陳列布展方式對有歷史文獻記載而無實物、有實物而說不清的陳列展覽的缺憾,可起到彌補不足的作用。在有些陳列展覽中,由于文物數量不足或質量不高,常常用圖表、繪畫、沙盤、景觀、雕塑等輔助展品,對文物注解和文物缺漏補充,體現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給觀眾以完整的歷史印象,其效果是陳列單件文物難以達到的。
綜上所述,陳列展覽是博物館最基本的職能之一,是博物館實現其文化價值及核心功能的最重要途徑。我們要認真分析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要點,做好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策劃、選題及布展設計工作,從而提高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水平及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更好地發(fā)揮博物館的功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1]賈春麗.博物館展覽規(guī)劃要點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4(05).
[2]周進.近代中國博物館陳列研究[J].創(chuàng)意與設計,2014(03).
G265
A
1005-5312(2016)05-0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