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鵬飛
(黑河學院,黑龍江黑河164300)
《瑪依拉變奏曲》的演唱分析
富鵬飛
(黑河學院,黑龍江黑河164300)
《瑪依拉》是一首新疆哈薩克族民歌,這首歌曲高亢嘹亮,在這首作品中能夠體會到放牧的意境,具有濃烈的草原風格。通過歌詞我們能夠感覺到哈薩克族人民樂觀的天性和質樸的情感,這一點和中原民歌不大相同。
《瑪依拉變奏曲》;演唱;技巧
《瑪依拉》這首民歌旋律性極強,能夠讓人一聽就能記住?!艾斠览北旧硎莻髡f中的一名哈薩克族少女,這個少女歌聲動人,長的漂亮非常,哈薩克族牧民以及一些慕名的年輕人,都經(jīng)常圍繞在“瑪依拉”帳篷周圍,聽她歌唱。而民歌《瑪依拉變奏曲》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主要通過歡快的旋律表現(xiàn)出“瑪依拉”這個少女活潑、天真、快樂的性格,以及她動聽的歌喉和高超的演唱技巧。
我們本文中所用的《瑪依拉變奏曲》五線譜版本是由胡廷江老師改編并配鋼琴伴奏的,他本人是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于2000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在校期間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秀,在2005年畢業(yè)之后破格留校。而且胡廷江老師本人不僅在鋼琴以及鋼琴伴奏的教學上有著獨特的見解,還在樂曲的改編、樂曲的創(chuàng)作上有著比較大的成就。
本首歌曲《瑪依拉變奏曲》是根據(jù)《瑪依拉》這首民歌改編而成,樂曲由原來的主歌和副歌兩部分改編成現(xiàn)在的三部分,第一部分為E大調四分之三拍子,拍子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原來所用的《瑪依拉》也基本均是E大調三拍子的,樂曲都是要求歡快,熱烈的。在這里胡老師進行了準確的要求,就是拍子要一分鐘150拍,這在音樂的速度上也是相當快的。
《瑪依拉變奏曲》音樂的風格是多樣化的,但卻有同一性。胡老師為了讓大家一聽就知道這是新疆的音樂風格,一聽就知道這是“瑪依拉”,所以在右手的伴奏上使用了三小節(jié)總共九拍子的一、三、五、七、九的右手單音半拍重音的節(jié)奏型,而這種節(jié)奏型讓人們一聽就知道這是新疆民歌。而且胡老師在原曲的音樂元素和旋律基礎上又加入了美聲中“花腔唱法”的段落,這在音樂中53小節(jié)開始我們就能夠看出,而一直延續(xù)到87小節(jié)E大調結束。而音樂進行到122小節(jié)開始把這中唱法發(fā)揮到極致,這就是創(chuàng)新。
(一)花腔技巧的處理
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花腔是指在極高的音域中能夠完整、自如的運用氣息來完成“炫技”色彩的音樂段落,而花腔本來是通過音樂極大的跳躍來比擬一些內容。現(xiàn)在的花腔已經(jīng)在音樂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過是通過女生演唱來完成的,因為女生的聲帶構造更好地能夠完成花腔這一唱法。
(二)呼吸技巧的處理
呼吸是歌唱者演唱的基礎,就像蓋樓必須有地基的意思一樣,歌唱最主要的動力來源于氣息,而氣息也就是呼吸而來的。在這首《瑪依拉變奏曲》中,對于呼吸的要求也是極為高的,因為這首作品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的作品,不論哪個聲音類型、哪種唱法都必須有“氣息”的支撐,而花腔女高音和花腔唱法,必須要有極深的氣息作支撐,也就是我們聲樂中所說的氣息“要深”,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順利完成演唱。
(三)共鳴技巧的處理
共鳴是歌唱的最高要求,我們所說共鳴是音樂中所說的共鳴,歌唱中的共鳴指的是“三腔共鳴”,具體說的是口腔共鳴、胸腔共鳴、頭腔共鳴。那么本首歌曲對于共鳴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因為本歌曲是一首美聲花腔女高音的歌曲,所以對于共鳴是必須的,特別是到后面大半段花腔的演唱,一定要做到三腔統(tǒng)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三腔共鳴的比例問題,正常我們在演唱時,在低音區(qū)需要胸腔多一些,而到高音花腔時則需要頭腔占大比重,因為大段的花腔想要完成好,就必須“掛”在頭腔上,甚至更高的位置。
《瑪依拉變奏曲》是一首描寫哈薩克民族風土人情的歌曲,它在民歌的基礎上進行改編,而且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融合了類似于速度、花腔、變奏等新型的音樂元素,所以我在演唱這首歌曲的過程中首先注意了音色和節(jié)奏風格的相互統(tǒng)一和情感情緒的和諧一致。在演唱這首歌曲的花腔部分時,要注意情感的融入,表現(xiàn)出哈薩克族姑娘自信、豪放的性格特征。在演唱歌曲第三段慢段部分時,要注意速度減慢,目的在于增強歌曲的敘事性,而這時哈薩克族姑娘的性格并沒有因為這種敘事性的演奏而減弱,而是豐富了自信這一特征的表達。其次在演唱的過程中要定位明確,突出快板樂段、慢板樂段、花腔樂段、敘事樂段的對比性。最后需要主動調整自己的演唱情緒,把自己與哈薩克族姑娘的角色融為一體,做到聲情并茂,以情帶聲。
以上是對于胡廷江老師改編的《瑪依拉變奏曲》在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特征、音樂風格、音樂作品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在演唱中的共鳴、氣息、花腔技巧等方面進行了淺顯的論述?!冬斠览冏嗲吩谠行傻幕A上增添了新的音樂元素,給原作注入了新鮮血液,賦予了新的含義,讓它呈現(xiàn)出新的藝術高度和藝術特點。也讓聽者能夠深切的體會到哈薩克風情,感受到哈薩克人民的審美情趣,以及音符中所滲透的哈薩克人民的那種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身臨其境般享受這一視聽盛宴。
J616
A
1005-5312(2016)11-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