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婷
[摘要]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間隨機抽取的16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其中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進行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差異,探討下肢骨折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干預效果。結果表明,下肢骨折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運用預防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減少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加快術后恢復,提升患者滿意率。
[關鍵詞]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是下肢深靜脈腔中產生血液異常凝結,進而對靜脈管腔造成阻塞,影響靜脈回流,如果不能有效預防與控制,甚至會導致患者下肢功能缺失、肺動脈栓塞等嚴重情況。一般情況下,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較容易產生該問題。對于該類問題,除了治療積極干預預防,護理工作上也需要做好預防管理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間隨機抽取的16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范圍為32歲至78歲;骨折情況中,股骨上段者11例,股骨頸者8例,脛骨干者11例,踝骨10例;觀察組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范圍為29歲至76歲;骨折情況中,股骨上段者13例,股骨頸者6例,脛骨干者9例,踝骨12例。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進行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對患者情況做全面的觀察評估,尤其對患者具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貧血、煙酒習慣、高齡、小腿水腫、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靜脈曲張以及動脈硬化等情況。而后將患者做對應不同護理等級的劃分。
1.2.1 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
讓患者充分知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險性與注意事項,讓患者提升自我監(jiān)察的能力,有效的配合護理人員展開預防控制處理。同時積極的讓患者做好戒除煙酒,控制好合并疾病等。患者由于骨折會產生一定不良心理情緒,要積極的做好安撫,及時回復患者產生的疑問,保持穩(wěn)定的心理情緒,樹立積極治療的信心。
1.2.2 飲食護理
要督促患者多飲水,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同時多食用豐富纖維素的蔬菜瓜果來促進胃腸蠕動,同時每天進行一定腹部按摩來輔助胃腸蠕動,促進排便順暢,防止由于便秘而導致的腹壓提升,進而影響下肢靜脈正常回流。
1.2.3 病情觀察與處理
術后保持絕對臥床休養(yǎng),每2h進行一次體位轉換,可以對患肢以外身體做適度按摩。對下肢皮膚顏色、溫度與動脈搏動情況做觀察,同時觀察患肢周長,及時了解是否有下肢腫脹,如果患肢產生水腫,禁止運用冷敷或者熱敷。熱敷會導致局部組織的耗氧量提升而導致病情嚴重化,冷敷會導致局部血管組織收縮而導致疼痛加劇,對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產生阻礙,同時也避免對下肢進行按摩或者劇烈的運動活動,避免血栓松脫而引發(fā)肺栓塞。必要情況下可以運用利尿劑做有效干預治療來改善癥狀。
1.3 評估觀察
評估觀察兩組患者在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住院時長和護理滿意度上的差異。護理滿意度采用百分制調查表進行,滿意率為80分以上患者群體的總比例。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采集的數據通過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同時以p<0.05作為組問數據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的評判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與住院時長情況
如表1所示,在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上,觀察組為2.5%,顯著低于對照組16.25%,p<0.05;在住院時長上,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如表2所示,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95%顯著高于對照組72.5%,p<0.05。
3 討論
對于已經產生的深靜脈血栓情況,如果患者有疼痛持續(xù)性嚴重化,需要警惕深靜脈血栓產生,在觀察病情后可以去除繃帶與石膏,對患肢進行快速的抗凝治療。同時對患肢進行20至30cm的抬升,有助于促進血液回流,快速的緩解腫脹。如果患者產生呼吸困難、精神異常、咳嗽、發(fā)紺、血壓降低、胸悶甚至休克,可以考慮為肺動脈栓塞情況,要立即采取平臥,同時避免對患者進行搬動,及時進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