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菊 楊占嶺 劉文佳
摘 要:2004年3月14日,“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九個字正式載入了我國憲法,隨之而來的是我國越來越多的法律、政策均把人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我國政府和執(zhí)政黨歷來重視民生問題的解決,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當做判斷工作得失的重要標準之一。強調一切政令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始終要看人民是否擁護、贊成,是否答應、高興。然而這個結論只是經驗之談,缺乏更高層次的理論指導。這就需要更高層次的哲學思想的出現,使民生問題的解決有更宏觀的指導。
關鍵詞:民生;法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4-0276-01
一、解決民生問題的指導思想
目前在我國法學界占統治地位的是“物本主義”的哲學觀,對于關注人的基本權利的民生問題的解決顯然是力不從心,對人的終極關懷、人文關懷顯然是不夠的,這也是我國當下的法理學界的一大缺陷。我們法學界,尤其是法理學界出現了一大批有遠見卓識的法學家,他們舉起了“以人為本”、“人文主義”的大旗,并與改革開放之后形成的“物本主義”展開論戰(zhàn),而且逐漸取得了人們的肯定和支持。人文主義法學強調尊重人的需求和利益,認為人們滿足合理需要和追求正當利益是人的本性,即人的正當利益必須予以尊重,滿足人們的合理的個人利益,對社會中下層和軟式群體的利益必須予以特殊保護。筆者認為,人文主義法學與民生的問題的解決有著質的符合性,即人文主義法學天生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指導思想。
二、人文主義法學視野下的權力位階理論
權力位階理論是人本主義法學體系下的子理論,是與實踐更接近的理論,是解決法定權利發(fā)生沖突時的理論。我們暫且可以概括的認為權利沖突就是利益沖突,權力糾紛的案件就是利益糾紛的案件。權力位階理論就是在不同位階的權利發(fā)生沖突的情況下發(fā)揮作用的,該理論認為法律應該優(yōu)先保護高位階的權利,同時也不能放棄對低位階權利的愛護。權利位階理論對我們的法律實踐也有一定的影響,具體體現在:
第一,法律更重視保護生命健康權。生命權是最基本的權利,是其他一切權利得以存在的前提條件。生命權在權利位階體系中處于最高的位置,生命權在人的所有權利中處于最高地位是常態(tài)的情形,并不能否認在特殊情況下特殊情形的存在。
第二,法律應當重視保護生存權。生存權是維持生命、維系健康的基本條件的權利,很顯然生存權應當是一個權利束,而不可能是單一的某種權利。食物權、居住權、醫(yī)療權、財產權都可以分為基本權利部分、一般權利部分、較高權利三部分。法律對于這三個層次的生存權的處理態(tài)度顯然應當是不一樣的:首先,其基本權利部分與生命權相當接近,在權利位階體系中的地位當然比較高,必須予以特殊保障。其次,生存權中的一般權利需求明顯處于權利位階體系的中間位置,只需與已相當的尊重。
(一)權利位階理論在住房改革中的運用
據統計,在我過的大中城市中有大約2億平方米的空置住房,卻又存在著數以千萬計的公民解決不了最基本的居住問題。權利位階理論告訴我們,此時政府必須有所作為,打破“有房無市”、“有房無買”的泡沫,使房價回歸理性,最終實現“民有所居”。 我國的人權主要是公民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居住權當然是生存權的題中之義。公民的居住權,尤其是基本居住權被認為與人的生命權相當接近,在權力位階的體系中居于較高的層次,應該予以特殊的保障。
(二)從權力位階理論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
社會保障關系普通公民的健康和生存,是任何政府和社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社會保障的核心是讓每個公民都活得有尊嚴,不至于因為某些原因失去作為人的基本權利和基本尊嚴。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也必須遵循權利位階原則,社會保障中關于保護公民生命權和健康權的部分是政府最先應發(fā)揮作用的領域,如保障公民的最基本醫(yī)療權利,不至于讓公民因為經濟原因喪失生命權和健康權;至于公民的尊嚴和自由的保護就可以在公民的生命和健康都很好得以保障后再關注。
(三)以醫(yī)療改革問題為例看權利位階
醫(yī)療體制改革直接關系著公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馬斯洛的人類心里需求層次說認為生命和健康是人最低層次的需要,因生命權和健康權肯定在整個權力位階體系的最高點。“不同位階的權力的權重是不一樣的,高位階權力的權重高于低位階權力的權重。權利位階理論氣勢我們在當前的法律實踐中,應當重視保護高位階的權利?!贬t(yī)療體制改革當然要按照權利位階原則進行,公民有公平接受醫(yī)療救助的權利,政府和社會也應當尊重公民的醫(yī)療權利。對于飽受詬病的基本醫(yī)療保障制度,由于其明顯的公益性質,直接關系民眾利益和公眾福祉,政府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成立專門機構、撥出專項資金,并構建科學的制度予以特殊的保障。
(四)以教育問題為例看權利位階理論
我國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也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這里的受教育權包括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和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權力位階理論認為,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更接近于生存權,故而其位階較高;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更接近于發(fā)展權,并且兼具有身份權和發(fā)展權的性質,應該處于身份權和發(fā)展權之間的位置,即享受高等教育權在權利位階體系中的位置較低。根據權力位階的基本原則,由于接受義務教育的位階較高,應當予以更高的尊重。需要政府和社會予以多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