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寶
【摘要】眾所周知,在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是當時的偉大戲劇家,他擁有最為著名的作品四大喜劇四大悲劇,而《仲夏夜之夢》則是喜劇中最為成熟的一部作品,該部作品通過描述仙王好心辦壞事,將雅典時期的四個年輕男女之間復雜的感情關系展現的淋漓盡致。盡管過程復雜,讓人感到哭笑不得,但是最終的結局卻是皆大歡喜。本文主要針對《仲夏夜之夢》這部作品,對莎士比亞喜劇的語言特色展開深入的分析,其目的在于使得更多的后人了解莎士比亞的喜劇特色。
【關鍵詞】喜劇;《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語言特色
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很多都擁有較為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仲夏夜之夢》也存在著這一特點。在這不作品中,有魅力的森林、古靈精管的仙子以及善良敦厚的仙王。雖然這部作品的過程較為曲折,讓很多欣賞著有著揪心的感覺,但是莎士比亞也用了詼諧幽默的表現手法對整個過程進行了描述,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讀者感到輕松愉快,讓該部作品充滿更多的喜劇特色,最終以美好的結局收尾,這大大的提升了喜劇效果。
一、淺議莎士比亞和《仲夏夜之夢》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天才便是莎士比亞,他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并沒有應用慣用的人物塑造“命運模式”,而是運用了一種嶄新的方式在他的文學作品中,這使得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深深的感受到莎士比亞的才思泉涌與文采斐然。莎士比亞著有四大喜劇與四大悲劇,而《仲夏夜之夢》則是喜劇中最為成熟的一部作品,不僅在世界上的喜劇史擁有較高的地位,同時也是文學史上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并且后人也很多次將這些作品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1]。《仲夏夜之夢》中欣賞者能夠深深的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充滿著浪漫歡喜的色彩,這也深深的吸引著欣賞者的眼球。
《仲夏夜之夢》中,莎士比亞對“亂點鴛鴦譜”所引發(fā)的“有情人終成眷侶”的故事進行了描述,在描述的過程中,其筆法較為詼諧,但是在這同時語言也比較幽默。盡管這部劇中莎士比亞所展現的幸福生活需要經過一定的踐行與斗爭才能夠得到,但是這也和悲劇作品中的那些讓人傷心難過的情節(jié)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這些艱難的斗爭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充滿歡樂意味的鬧劇所延續(xù),為此,該部作品充滿了很多的歡快色彩與戲劇色彩。在該部作品的結尾部分,莎士比亞運用了皆大歡喜的收尾方式結尾,這更加的為這部作品增添了一定的喜劇色彩,勾起了讀者的興趣。正是由于這些特點的存在,后人才將其改編為電影與戲劇作品。
二、《仲夏夜之夢》的喜劇語言特色分析
在莎士比亞戲劇的基調為樂觀主義,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主要通過喜劇的形式,達到宣揚人文主義的目標,并且倡導人們不斷的追求自由與幸福,該思想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主流思想相吻合。因此,《仲夏夜之夢》這部作品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語言特色,即:
首先,在對語中的語言特色體現為:對語模式主要體現在作品中,并且也是在人物之間展開對話過程中所形成的最終語言特色。該種形式在感情表達方面比較直接,與其他的作品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以往的很多作品都是通過其他的人、物以及事將感情表達出來,而這次應用了對語方式將作品的感情更為強烈的表達出來[2]。在該種對語模式當中,莎士比亞在表達愛與恨的過程中存在著極大的不同點,在愛意表達的過程中,以甜言蜜語的方式進行表達,如“你是我的女神、是我這輩子渴望得到的人”等等類似的語言。而在恨意表達中則選擇了一些較為犀利的語言直接表達,如:“你去死吧、你不配做人”等等。正是由于這種愛恨分明的語言使得讀者更加對主人公的感情變化感興趣,讀者也更加容易理解劇情,并且對劇情難以自拔。
其次,在獨白與對唱運用方面也有充分的體現:在劇中歌唱很多都是仙子的歌唱。對于那些美麗的事物用美麗的意境與歌聲進行表達,并且營造出一種夢幻氛圍,使得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便能夠拉緊讀者和劇情之間的距離,該種表達方式能夠將作者內心索要表達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同時仙子的純凈歡快的內心也能夠被表達出來[3]。在《仲夏夜之夢》這部作品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即海麗娜追狄米特律斯到深林的深處,仙王偷聽到了海麗娜內心深處的獨白。海麗娜利用獨白的形式將自己對狄米特律斯的愛充分的表達出來,使得讀者深深的感受自己愛的人給自己帶來的喜悅,但是自己愛的人不愛自己的那種痛苦的感受也極為強烈。該部作品的語言充滿著熱情,并沒有做作的成分,這也讓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對作品中的愛恨深深吸引。
最后,浪漫主義色彩充分的體現。實際上,每種藝術都有不同的派別存在,如音樂有搖滾與爵士等之分、繪畫分為野獸派與抽象派;文學也如此,依據不同人的喜好會有不同的派別[4]。莎士比亞的喜劇中運用的最多的便是浪漫主義手法,他如實的記錄了顯示的生活,但是浪漫手法的運用很多時候使得讀者對未來生活產生了向往與美好的幻想,使人的心靈隨之放松,精神上也較為愉悅。但是在浪漫主義表達期間,最為直接的方式便是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其原因在于只有語言的存在,才能夠將感情更加深刻的表達出來。莎士比亞在這部作品種將人物的對話進行反復的推敲,并且對四個年輕人之間的復雜愛情進行精心的設計,使得整部作品的人性化存在感更加的強烈,同時與現實的生活相連接。
總結:
本文主要著手于兩個重要方面,第一方面分析了莎士比亞和《仲夏夜之夢》這部作品,第二方面分析了《仲夏夜之夢》的喜劇語言特色。通過分析明確,莎士比亞在文藝復興中倡導人性的宣揚,股利人們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為了能夠將自己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他通過喜劇的形式進行表達,這得到了很多讀者與欣賞者的支持,因此,它的很多作品被后人改編成了電影與戲劇,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
參考文獻:
[1]覃春華.莎士比亞喜劇的語言特色解讀--以《仲夏夜之夢》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8):48-50.
[2]王娜.從《仲夏夜之夢》分析莎士比亞喜劇的語言特色[J].企業(yè)導報,2014,(10):184-185.
[3]馬艷珍.從《仲夏夜之夢》解讀莎士比亞喜劇的語言特色[J].青年與社會,2014,(6):352-353.
[4]覃春華.莎士比亞作品《仲夏夜之夢》的語言特色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