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傳美
【摘要】《荀子》是先秦古籍中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之作,是研究上古漢語的重要語料。由《荀子》產(chǎn)生的很多成語源遠流長,風格多樣。本文主要通過《荀子》的成語來探究先秦時期《荀子》成語的語言風格
【關鍵詞】《荀子》;成語;語言風格
引言
《荀子》是先秦古籍中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上古漢語的重要語料,全書多為長篇專題性論文,語言風格質(zhì)樸縝密,說理性強?!盾髯印分械某烧Z內(nèi)涵豐富、風格典雅,其語言風格方面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積淀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底蘊,有很強的語言研究價值。
關于成語的定義,學術界一直有著很大的分歧,眾說不一。綜合各界對于成語的各種認識,我們認為黃伯榮、廖序東先生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中對成語的解釋是比較恰當?shù)?,他們認為,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含義豐富、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固定短語。這一看似簡短的定義,卻點出了成語相沿習用、含義豐富、書面語色彩、固定短語等4個重要特征。我們以此標準統(tǒng)計出《荀子》中的成語73個(見附錄),并分析總結《荀子》成語的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是作家通過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作語言特有的格調(diào),是作家使用語言特點的綜合,包括語體風格、民族風格等等?!盾髯印烦烧Z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漢語的語言風貌,是研究上古漢語的重要語料。
一《荀子》成語的語體風格
語體就是運用民族共同語的功能變體,是以語言交際功能為依據(jù)而劃分的語言風格類型,可以劃分為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兩類。
1.口頭語體風格
口頭語體主要用在日常的交際之中,主要用于日常交流、傳遞信息,語言較隨意,生活氣息較濃。例如:
狗彘不若 反手可得 跛鱉千里 暖衣飽食 橫行天下
積水成淵 言之成理 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 專心一志
一唱三嘆 駑馬十駕 載舟覆舟 積土成山,積水為海
“狗彘不若”即為“連豬狗都不如”的意思,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罵人的一種表達,訓斥一個人品行卑劣的連豬狗都不如,化用口語之詞入成語將人們的唾棄之情溢于言表。“反手可得”是形容一件事情極其容易,就像翻轉手掌一樣。這些成語都來自于人們?nèi)粘5目陬^用語,意思簡單明了,語法結構簡單,質(zhì)樸無華,但反映了人們真實的感情和生活,真切形象。
2.書面語體風格
書面語體由口頭語體發(fā)展而來,比口頭語體更為嚴謹、周密、文雅。書面語體結構較復雜,注意字詞的加工斟酌,更富有表現(xiàn)力。例如:
博聞強識 拒諫飾非 豐取刻與 開源節(jié)流
胼手胝足 生殺予奪 提綱挈領 兼權熟計
“胼手胝足”指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手腳生繭,“胼”與“胝”都是“繭”的意思,這里綜合運用借代、比喻、對偶,形容人勤奮刻苦、辛勤勞動。“提綱挈領”原意為撒魚網(wǎng)要抓住總繩才撒得開,鑒定裘服要提起衣領才看得清,這里綜合運用借代、比喻等來比喻善于抓住問題的關鍵。《荀子》書面語體的成語不同于簡單直白的口頭語體,往往綜合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豐富的含義,用字用詞精雕細琢,多有引申的象征意義,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荀子》成語的民族風格
語言的民族風格,是同一民族的人民運用本民族語言的各種特點的綜合表現(xiàn),世界上有許多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也就是說,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民族風格。成語是漢民族語言與文化濃縮的精華,《荀子》成語也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首先,成語的基本格式是“四字格”,《荀子》中的成語絕大多數(shù)都是“四字格”?!八淖指瘛背烧Z是漢語所特有的,漢語成語在“四字格”中運用語法、詞匯、修辭等各種手法來傳達豐富的意義內(nèi)涵,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另外,《荀子》成語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漢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與民族思想,比如“弓調(diào)馬服”、“駑馬十駕”反映了漢民族在先秦時期的工具使用狀況;“兵不血刃”反映了漢民族親善重德、以和為貴的思想;“開源節(jié)流”、“強本節(jié)用”反映了漢民族特有的理財思想。這些都是漢族人民獨特的民族思想與風格,顯示出漢語言簡義豐、寓意深厚的語言風格。
小結
不同的語言風格的運用使得《荀子》成語風格呈現(xiàn)多樣化,既富有生活氣息又莊重典雅,有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盾髯印烦烧Z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是研究上古漢語的重要語料,對后代漢語詞匯的豐富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其多樣化、典雅化的內(nèi)涵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
參考文獻:
[1]荀況.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劉川民.淺談語言的民族風格[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1992(2)
附錄:《荀子》中的成語
安如磐石 持之有故 后發(fā)制人 令行禁止 強本節(jié)用
偷合茍容 與世偃仰 鶉衣百結 橫行天下 口耳之學
前車之鑒 提綱挈領 以卵擊石 以指撓沸 始終如一
其勢洶洶 開源節(jié)流 過猶不及 創(chuàng)巨痛深 比肩并起
罰不當罪 積厚流光 美意延年 鍥而不舍 梧鼠技窮
裕民足國 以一持萬 是是非非 欺世盜名 拒諫飾非
規(guī)矩準繩 長慮顧后 兵不血刃 反手可得 積水成淵
目迷五色 青出于藍 物腐蟲生 源清流潔 一唱三嘆
不失毫厘 狗彘不若 救經(jīng)引足 生殺予奪 胼手胝足
冰寒于水 跛鱉千里 豐取刻與 掎挈伺詐 言之成理
窮閻漏屋 駑馬十駕 公正無私 兼權熟計 鳥窮則啄
約定俗成 窮年累月 行不勝衣 載舟覆舟 弓調(diào)馬服
博聞強識 井井有條 暖衣飽食 如丘而止 移風易俗
專心一志 置錐之地 錙銖必較 坐言起行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積土成山,積水為海 流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