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
語文課堂不應該是“教學設計”的機械重復,而是充滿動態(tài)和不斷生成的過程,因此,語文課堂中經常會有與課前設計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況發(fā)生。教師如何巧妙化解,變意外為驚喜,如何即興發(fā)揮,不留痕跡地點拔學生,就成了一門學問。
一、不拘泥于教案,學會靈活調整預設
我們雖然可以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fā)情況的出現(xiàn);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fā)情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為教學環(huán)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因此,教師在實施預設時遇到學生冷場的意外時,需隨機重新調整教學預案,組織教學語言打破僵局,激活學生的思維。
《我選我》是一篇情節(jié)較簡單的文章,薛法根老師本想以介紹所執(zhí)教班級的班干入手,慢慢引著學生往課文中的委員補選上靠。課一開始,就出了意外。二年級的孩子都是童言無忌的,什么真話都敢說。薛老師要讓學生介紹班級里的委員。結果,這個班級是個實驗班,沒有固定的班級委員。弄了半天,只有管路隊的,只有看眼保健操的,只有主持課前三分鐘的,所以,原先設計的自我介紹訓練因為這個意外變成了一場原生態(tài)的辯論會。體育課代表好不容易有兩個,但有個還去寧波了;好不容易有一個語文課代表,這個學生表示他是暫時的。薛老師因為在課前和孩子們溝通時他們班有很多社團,干脆把委員的介紹變成了學生的自我介紹和相互介紹,順利地引入了自己之后的課堂中。
面對一開始就出現(xiàn)的這個大大的意外,薛老師當機立斷,重新調整了教學流程,先放手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通過熱烈的自我介紹和相互介紹,順利地開始了新課教學。課后薛老師說課時自己也笑了笑說:“上課嘛,總會有意外發(fā)生?!笔前?,有意外的課才是真實的課堂。面對意外,我們老師應該做的是如何達到“預設”“生成”的統(tǒng)一,薛老師很好地給我們上了一課。
二、認真分析準學情,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生作為焦點,要研究學生的知識起點、能力水平,尤其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學生學習語文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力求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水準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學生能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教師除了要備教材外,還要“備學生”“備方法”“備設問”“備心境”,通過正確的引導實現(xiàn)高效課堂、有效教學。
三、認真解讀文本,遇事胸有成竹
文本是教學的重要憑借與依據(jù),教師研究文本是備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正確、到位、深刻地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深層次地走入文本,才能大視野、大手筆、大境界地構建教學的整體框架,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地引領學生抓住要點由淺至深、由表及里地解讀文本,感悟文本。
曾經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
師問:“這篇課文歌頌了什么?”
生答:“這篇課文歌頌了老麻雀的勇敢?!?/p>
師問:“是勇敢嗎?”
生答1:“這篇課文歌頌了狗通鳥性。”
生答2:“是人通鳥性,因為狗是人喊走的。”
生問:“獵狗用來干什么的?”
生問:“獵狗連個麻雀都害怕,要它有何用場?”
生答:“這篇課文是假的?!?/p>
……
這是一位特級教師上課的實錄,他借班上了這一課,上完課后,他問校長:“你們學校的孩子怎么都這樣呢?”校長連連賠不是,說:“我們這個班孩子的家長都是碩士、博士,可能有的學歷更高。”特級教師聽完嘆了口氣:“我以后再也不會拿別的班來做課。”
是的,課是不能做的。這位老師在教學《麻雀》這課時,學生卻對這篇課文歌頌的內容不能正確地表達,這個問題老師在備課時沒能“預設”到,因此,被學生牽著鼻子走。老師更因為學生的想法“偏離”了他課前的預設,且未能予以正確引導,其實只需改一下老師的提問。學生回答“這篇課文歌頌了老麻雀的勇敢”后,老師不應該是反問,改問:“還有呢?”這樣就不會有后面的“狗通人性”“鳥通人性”了。
四、提高自身素質,四兩撥千斤
真實的課堂中永遠不缺乏“意外”之喜。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因此必須充分重視生成資源。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同時發(fā)揮教學機智,利用生成性課程資源,實現(xiàn)非預期的目標。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的不斷修煉,提高自身的素質。曾經聽過戴建榮老師執(zhí)教的一堂課,他就給了我們很好的示范。
在教學中,戴老師在教學如何讓學生區(qū)分“揠”與“拔”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一開始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提醒孩子們是否看過《水滸傳》,其中有一個魯智深倒拔楊柳的故事,知道這個故事的孩子立刻就理解了,然后順利地完成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在要順利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時,一個孩子舉起了小手,用稚嫩的聲音問老師:“是哪個頻道在播呀?”聽課的上千位老師都笑了。戴老師四兩撥千斤,提醒孩子要少看電視多看書。
意外的出現(xiàn)證明了教師已經為學生搭建了寬廣的、發(fā)揮的舞臺,學生有了創(chuàng)造的苗頭;意外的出現(xiàn)也使教師有了自由揮灑的空間。錯,也許是另一種美麗,意外,也許蘊含著另一種收獲,讓我們笑看“意外”,巧對“意外”,期待一份出乎意料的喜悅!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