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新
摘 要:談到如何激發(fā)七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可能很多老師會想到要用多媒體、精美的課件、精彩的課堂導入、面面俱到的導學案、科學探究等方式,但很少有老師會去思考用好顯微鏡也能激發(fā)七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可能效果要比其他方式更好。
關鍵詞:顯微鏡;七年級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逼吣昙墝W生好奇心強,探究興趣濃,但動手能力差、生活經(jīng)驗不足,缺乏對事物本質(zhì)的細致探究精神。要想激發(fā)七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用好顯微鏡、開好頭顯得尤為重要。
一、用好顯微鏡的意義
(一)激發(fā)七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需要
蘇教版生物學七年級新教材一般在開學第二周即安排“顯微鏡的使用”相關教學內(nèi)容,這正是培養(yǎng)七年級學生對生物學感興趣的關鍵時期。
又到了新學年開學第二周,按照教學安排,我們進入了顯微鏡相關教學內(nèi)容,為了能讓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對顯微鏡有一些感性認識,我準備用一定的時間進行相關指導。我讓班長到實驗室領了一臺顯微鏡放到班上以備上課用。上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顯微鏡放到班上以后,學生沒有對它“進行探究”,原來什么樣,現(xiàn)在還是什么樣。上課的時候,我對同學們說:“這是什么箱子啊,里裝的是什么呀?”大家一起說道“顯微鏡”,有一個女生卻說:“百寶箱”,引得班上其他同學大笑,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但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教育機會,我略加思索,說道:“同學們,這里面裝的是顯微鏡,但它也是一個“百寶箱”“萬花筒”,也可以說是“魔術(shù)箱”,因為在我們打開這個箱子認識和學會了使用顯微鏡以后,它將為我們打開探究生物微觀結(jié)構(gòu)的大門,看到你所看不到的世界,在顯微鏡下你將看到神奇的生物世界,它會將我們領進一片神奇的世界。來,讓我們用掌聲感謝這位同學。老師從來沒有這么想過,只是把顯微鏡當做教學的工具,一種沒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實驗器材,今天這位同學的想法讓我對顯微鏡有了新認識,她的想法賦予了顯微鏡“生命”,她的想法激起了我們用顯微鏡探究生物世界的興趣,就讓我們一起打開“魔術(shù)箱”,開始今天的探究之旅。
(二)提高全體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的需要
生物科學經(jīng)歷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定性到定量的發(fā)展過程,生物學教學應提高全體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
生物學課程標準“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正確使用顯微鏡等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和用具,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這就為用好顯微鏡找到了理論支撐。
(三)終身學習的需要
顯微鏡是初中生物學學習中最重要的觀察工具,在整個七年級生物學教學中,顯微鏡的使用貫穿始終,對學生認知和理解微觀結(jié)構(gòu)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或者說對于某些學生來說,用好顯微鏡甚至是一輩子的事。顯微鏡規(guī)范操作對于培養(yǎng)七年級學生規(guī)范操作的自覺性、嚴謹細致耐心的實驗態(tài)度、開發(fā)探究精神、愛護器材用具等良好習慣具有重要意義,為終身致力于生物學學習的學生奠定基礎。
二、如何用好顯微鏡
(一)教師放手,學生動手
我們的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害怕上實驗課,未進實驗室之前,把種種不利情況考慮再三,最后退避三舍。我們的老師怕這個怕那個、怕出各種狀況,學生進實驗室后動都不能動,像機器人一樣,完全按程序和指令來操作和使用顯微鏡,一點學習探究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得不到,還怎樣談顯微鏡的使用,還談什么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在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操作培訓之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探究,但要加強巡視指導。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觀察對象
常見的顯微鏡使用教學方法有:先通過課件進行理論指導,然后再進入實驗室;對照顯微鏡實物示范規(guī)范使用指導;學生先自主學習,進入實驗室后,師生共同探究顯微鏡的規(guī)范使用,及時糾正使用偏差;每種方法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當然應根據(jù)學情等進行不同選擇。七年級學生還具有許多小學生的特點:對活的、能動的對象感興趣,所以可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在第一次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可以觀察池塘中的一滴水,改變課本中的觀察對象,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興趣,從而做到循序漸進。
(三)拓展第二課堂
為了用好顯微鏡,激發(fā)七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光靠幾節(jié)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拓展第二課堂——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顯微鏡進行“親密接觸”去探究。七年級學生課余時間多,興趣容易培養(yǎng),這是內(nèi)部因素;國家投入加大,標準實驗室的建設在增加,這是外部有利因素;現(xiàn)在幾乎所有學校都配有實驗員,許多還進行過專門培訓,這是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指導的有利因素,當然我們生物學教師更要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
現(xiàn)在各校都注重班級文化建設:放一些書、張貼一些照片、制作一些展板。班級中放顯微鏡,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訓練、觀察、探究,這難道不是一種班級文化建設嗎?當然要想使這項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一定要選操作規(guī)范、樂意為其他同學服務、管理能力強的同學來管理和輔導。
三、反思
生物學教學要想真正“突出重圍”,就必須從生物學自身特點中尋找突破點,緊緊圍繞生物學課程標準,教師要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找到最佳的切入點,找到最好的方法,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shù),使生物學教學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tǒng)一,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盧潤祥.初一學生使用顯微鏡實驗教學的體會[J].生物學雜志,1988(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