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九年級學生面臨中考,學習任務繁重,學習時間緊迫。而寫作復習課更是中考復習階段一項難度大、見效慢的校本作文課程。為了“急就章,走熟路”,讓語言困乏、習作平淡無味的學生,迅速盤活自己已有的語文學習資源,增添文章的詩意文采,設計作文校本教學案例,希望通過寫作指導,激發(fā)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的學習熱情,豐富作文的學習資源,增添作文的學習文采,以達成作文教學的既定目標。
【關鍵詞】生活作文;廣采素材;勤于筆耕;閱讀整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引詩入文添文采”是中考作文指導校本課程。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的寫作要求是要從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體驗生活,并且能夠抓住事物的特征來感知與認知生活現(xiàn)象,文章表達力求有一定創(chuàng)意;注重在生活中悉心采擷文章素材,創(chuàng)造性構思立意;還要養(yǎng)成列出寫作提綱快速起草初稿與不斷修改加工的寫作習慣。如此筆耕不輟,定能提高自己獨立寫作的能力。本課案例的設計宗旨,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能從多角度來觀察社會生活,搜集寫作素材,有創(chuàng)意的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1.學習寫作中引用詩詞的積累方法,增添寫作文采,提高寫作興趣和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寫作引用習慣。
二、教學步驟的策劃
(一)課前設想,活動導入。請以“我喜歡——”為話題說一段話,要求表意明確,語言優(yōu)美,至少恰當?shù)剡\用一種修辭方法。100字左右(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熱情。)
(二)教師示范,由點到面。教師以我喜歡——為話題進行口頭表達:我喜歡“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的初春情韻;我喜歡“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的夏日風采;我喜歡“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秋之高爽;我喜歡“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冬之素雅。我喜歡唐詩中的四季,更喜歡四季中的唐詩。老師說的好嗎?大家想學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踩著唐詩宋詞的情韻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板書課題)(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引詩入文的語言表達風格,激發(fā)本課學習的積極性。)
(三)方法點撥,采擷資源。方法一要直接引用,激發(fā)興趣。屏幕顯示示例:漫步于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繽紛。但換個思維方式,正如龔自珍所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好好享受這落英繽紛的秋景(《尋找快樂 精彩人生》開頭段)。方法二要擇引詩句,自主感悟。示例:聆聽書聲,是南唐后主“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钡膫麘?;是梁啟超“天地大矣,前途遼矣,美哉我少年中國”的期盼;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堅守本心;是木蘭替父從軍,心昭日月。聆聽書聲,是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惆悵;是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的悲涼;是毛澤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展望(《書聲嘹亮》節(jié)選)。方法三要媒體優(yōu)化,引發(fā)立意(有多媒體屏幕展示)。方法四要積累詩詞,萌發(fā)情趣。示例:長夜無聲,唯書自語。掩卷沉吟的片刻,仿佛穿越回千百年前那個詩意棲息的洛城春夜,誰家玉笛暗飛聲,低回出一嘆離人,一聲折柳的離鄉(xiāng)愁緒。仿佛行走在一夜魚龍舞的煙花長街、雪柳短巷,聞鳳簫聲動,觀玉壺光轉,回首只影闌珊處《文學恰如此歌行》片段。方法五要軼事誘發(fā),聯(lián)想體悟。把詩人軼事與詩詞創(chuàng)作融為一體,培養(yǎng)聯(lián)想與想象,益于自主體驗社會生活。(設計意圖:結合佳作片段,讓學生掌握引詩入文的幾種具體方法,能夠學以致用,自主發(fā)展。)
(四)詩海拾貝,以小見大。指導學生分組探究,將自己積累的詩詞佳句及作者的相關軼事分類整理,互動交流,小組推薦典型交流展示。(設計意圖:增加學生的積累,盤活個體的語文學習資源,培養(yǎng)善于積累靈活運用的作文習慣。)
(五)小試牛刀,創(chuàng)生佳作。請學生根據(jù)剛才小組交流的內容,運用學習的引詩入文的方法完成仿寫練習,并體會身邊佳作的寫作技法。深入領會引詩入文的技法。1.仿寫訓練。(1)瀟灑是一道恪守在每個人心靈中的美麗風景。瀟灑的內涵保羅萬象,“采菊東籬下”是一種清凈的瀟灑;“勝似閑庭信步”是一種喜悅的瀟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夢想馳騁于塞外遼闊的大漠,在夕陽的金黃中感受“長河落日圓”的雄渾;我夢想置身于江南秀麗的小鎮(zhèn),在綿綿的細雨中體味“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情調_____________________。2.范式探究。學生閱讀上屆學生的三篇佳作,并探究引詩入文的方法及妙處。用多媒體超鏈接展示三篇文章,學生閱讀研討(例文附后)。(設計意圖:用我們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作為例文,讓學習者感覺到寫出好文章并不難,目標很容易達成,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體會引詩入文的方法的具體靈活的應用,樹立學生寫好此類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六)拋磚引玉,立竿見影。總結本課學習的寫作訓練手段,適時強化訓練對策。從以下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作文題目,運用所學詩文和積累資源,開展學以致用實踐評價檢測(口語與書面語結合,反復循環(huán),形成常規(guī))。命題:1.我踏著詩詞的韻律______采擷蘊藉的意境_____2. 品讀課文詩詞_______,我真受益匪淺_______。
(七)板書設想,簡約易明。
如何引詩入文添文采
(八)理性反思,勤于筆耕。本節(jié)課學生都能把自己積累的詩詞分類整理出來,而且能引發(fā)他們把課外背誦的很多詩詞名句歸納到具體的分類中,比如在自然風光的描寫中,有的同學就朗朗吟誦起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佳句,歌頌母愛學生更是動情吟誦白居易的“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蔣士荃的“見面憐清廋,呼兒問苦辛”等詩句,學生搜集素材分類整理詩句的熱情無疑被調動起來了。但如何避免空洞,適時適當?shù)囊娙胛谋愠蔀榱吮菊n的難點,但這也恰恰是本節(jié)課學生知識的生成點和興趣點,教師出示的三個身邊佳作,都具有很典型的選擇材料、組織材料的特點。學生通過研討、感悟很自然的就能感受到怎樣運用詩詞才是最佳的增添文采的方法。正因為有了這樣典型的“他山之石”,學生才有了更多可以“攻玉”的本領。這樣就使平時語言功底差的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質的飛躍成為可能。當然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還需要在結構安排,主題突出,選材精當,情感真摯等方面加以很好的指導。相信“引詩入文添文采”的方法是提升學生寫作中語言表達能力的一條捷徑,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探索,就一定會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