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雪梅
品德與生活教材以嶄新的面貌問世,其特點是從兒童自己的世界出發(fā),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會。這門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綜合課程,為此,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在實驗中成長。同時教材也為教師搭建了一個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大舞臺,不僅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我們應該科學地用好新教材,讓我們的品德與生活課與學生親近起來,使課堂更具吸引力。以下是我的一點教學體會:
一、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品德課是最受歡迎的
1.特點一:愛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權利。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庇纱丝梢?,玩對孩子是多么重要。在教《我的課余生活》時,其中一課時的內容為“就讓我們來玩一玩”,當我宣布這節(jié)品德課我們要到操場上去玩時,學生特別驚訝,也顯得特別興奮。我?guī)е鴮W生來到操場上,讓學生盡情地玩,玩自己平時比較喜歡的游戲或活動,此時讓我看到了學生與課堂上完全不一樣的另一面,平時比較文靜的學生這時也完全釋放出來了,她們笑得如此開心!
2.特點二:愛觀察 小學生的感知正處在發(fā)展階段,知覺情緒性比較明顯,容易被一些新鮮的事物和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讓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就必須激發(fā)他們觀察的興趣。學生一旦對觀察產生了興趣,就會變?yōu)橹鲃拥膶W習。如在教學“觀察螞蟻喜歡吃什么時?”我讓學生四六人一組,自己動手做一個小實驗——觀察螞蟻喜歡吃什么。學生在做實驗之前,先對組內成員進行了分工,再和同伴們動手做一做、記一記、比一比,最后得出了結論。這樣的學習學生印象是深刻的。
二、注意課堂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品德教育是內在于生活的活動,要反映兒童的真實生活、整體生活,我們在使用手中的課本時,就應該特別注意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課本,又敢于跳出課本。思品教育三分得于課內,七分得于課外。我們的課堂應既包括課本內容,又充滿生活內容、現(xiàn)實內容和時代內容。例如:在教學《收獲的感覺真好》這一主題活動時,活動前,我先讓學生利用課外或雙休日時間,收集有關秋天的果實和農村秋收情景的圖片、照片以及古今中外有關描寫豐收季節(jié)的詩歌等資料?;顒娱_始,采用談話方式,引導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談一談對秋天收獲的感知,讓學生感受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進而導入活動,激發(fā)學生“我們收獲去”的活動興趣?;顒舆^程中,圍繞“我們到哪里進行收獲活動”,啟發(fā)學生充分討論。根據(jù)學生討論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確定收獲活動的地點、時間、內容及注意事項。我們學校附近有農田,我就組織學生到田野里,幫助農民收玉米、摘棉花、挖地瓜、等,通過參加秋收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體驗秋收的過程、勞動的技巧和收獲的樂趣。
學生參加秋收的活動后,我還組織了一次收獲后的交流會。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在這次秋收勞動中的體會,然后推薦一至二名學生代表小組在全班發(fā)言,交流收獲的體驗。這樣從課堂走向課外,再從課外走向課堂,學生學有所得!
三、在活動教學情境實施過程中,創(chuàng)設競爭氛圍,讓學生體驗生活的苦樂
孩子們生活在世界中,有快樂,有煩惱,更有競爭。學生體驗生活的苦與樂和競爭的艱辛,去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煩惱,可使他們意志更加堅強,懂得遇到挫折應自強不息。例如:在教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走進市場》時,我們把班級、操場作為學生體驗當“售貨員”的具體環(huán)境,讓學生親自銷售自己的“商品”。剛開始“擺攤兒”時,有的學生不好意思吆喝,還有的學生不會“殺價”,有的盈利多,有的連“本”都沒回來……經過鍛煉,他們逐漸適應了環(huán)境。在這項活動中,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完成了身心體驗。它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競爭的范圍中,使自己成為體驗者,并產生與體驗對象相一致的情感和心理。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體驗,幫助和引導他們把生活經驗和習得知識提煉出來,使得到升華,學習得到進步。
四、換位體驗 內化認識
換位體驗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鳴的一種情感體驗。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采取換位體驗方式,以促成有如親身感受的體驗,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激發(fā)他們的道德情感內化為道德認識。例如在《有多少人為了我》一課中,有一組名為“你能為他們想一想嗎?”的漫畫。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還有哪些只圖自己方便,給他人添亂的事;然后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想:假如這些勞動者是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態(tài)度會怎樣?假如自己是這些勞動者,會有什么感受?從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勞動者的態(tài)度,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使學生懂得凡事不要只為自己著想,只圖自己痛快,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接受道德知識,進一步指導行為實踐。
在小學品德課教學中需要各種生活體驗,人生就是一種體驗歷程。要想讓學生通過品德課的學習,通過親身經歷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就獲得生命體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是很難一下子就能達到的。在教學中,我們能夠做到的:一是通過課程滲透的方式傳達生活體驗理念,通過學習方式改變的方式實現(xiàn)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二是更需要引導學生從點滴做起,從點滴的小事中感悟體會整個人生,從每天的生活小節(jié)入手,從每段日常對話中體味。通過教學來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做起,把握自己的每一天,既具體、現(xiàn)實,又對口、適用。引導學生主動地對自己的每一天生活進行回味、反思與總結,體驗圓滿的人生歷程,獲得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