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延鳳
實施快樂教學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精神,是更新教育觀念,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需要,是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的需要,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快樂教學呢?
首先,要把快樂教學的內容及方法體現(xiàn)在教案中。
快樂教學中應自覺體現(xiàn),努力做到教者樂教,學者樂學,師生同樂,樂中求學。我在多年教改的探索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在思想上認同學生是主體,形式上看似用快樂教學法,授課前展示目標,授課時也有游戲、表演等活動,但他所用的一切都趨于形式,授課時遇到疑難、重點問題時不把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卻將結論統(tǒng)統(tǒng)地講了出來,使“主體”過程都成了泡影。產生這種認識與實踐脫離的原因是缺少一種把先進的教育思想轉化為師生的教育實踐行為的中介,備課時沒有把學生備出來。為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備課中,把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改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詳盡地寫出學習該課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知識。學習目標,盡量用具體、明確、直觀的行為來描述學生的學習行為。如:說出、畫出、寫出、舉例等,避免用理解、了解、掌握等的顯行為動詞。學習目標的內容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避免面面俱到。備課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寫出教師的激樂方法和學生的樂學方法;教師的激樂方法:主要是指教師設計的主要問題和起步性引導的具體方案;學生的樂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設計的提供學生學習知識,操作練習等具體方案,要用外顯行為動詞寫出學生學什么,怎么學。
其次,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教案中所備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樂學、會學。
備課中詳實地寫出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進行教育的良好開端。但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如實地反映出你的備課設計,才能把快樂教學落到實處,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樂呢?
1.游戲式快樂教學法。
游戲是兒童心理追求的一個重要項目,它最能滿足少兒的心理需要,根據(jù)這一特征,我在教學中適時地組織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如我在講完《蔬菜》這一課,復習鞏固時,我叫四名同學站在講臺上分別戴上蘿卜、白菜、扁豆、黃花菜的頭飾用“我叫______,人們吃我的______”的句子向大家介紹自己,然后,我又讓代表蘿卜、白菜、扁豆等同學上黑板找朋友,也用我叫______,人們吃我的______,因此我和______是好朋友,的句子來介紹自己?!边@樣學生不但在游戲中掌握了新知識,學習了語言文字,還參與了講解,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2.實踐操作快樂教學法。
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完成學習任務,即可以為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又可以使學生把客觀上的“要我學”內化為主觀上的“我要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體驗內心的歡樂,如我教小學語文第四冊《蜜蜂引路》這一課時,為了很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即:列寧是如何找到養(yǎng)蜂人的。我采用快樂教學法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我用電腦分別打印出小山、路、花叢、蜜蜂(一群)園子、小房子的圖片,教學時將圖片分發(fā)給學生,同時很風趣地對同學們說,“讓我們和列寧一起去找養(yǎng)蜂人,好嗎?”學生當然欣喜極了。他們饒有興趣地親自擺出列寧找養(yǎng)蜂人的路線圖,從中體會到列寧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語文快樂教學的激樂方式很多很多,諸如:課堂導入激樂法,演示激樂法,電教激樂法,語言激樂法等等是因文而異的。
綜上所述:課堂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主要陣地。實施快樂教學能更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它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雙方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圍繞學習目標共同進行教與學的活動。這樣久而久之,不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會”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教給學生“會學”的能力。還能使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高。“素質教育”就自然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