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華
【摘 要】作文是反映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課改精神和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教給學生語文知識,而且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特別是小學高段,作文教學是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nèi)容,也是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之一,作文可以檢驗語文教學的水平和效果,這已成為語文教學中的共識。寫作能力正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梢蕴岣邔W生從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轉(zhuǎn)化的能力,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提高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想象力,激發(fā)興趣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決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教學模式,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靈活多變的課堂結(jié)構(gòu),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大膽質(zhì)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巧妙構(gòu)思,對學生寫作興趣進行激發(fā),這些都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以五年級動物寫作教學為例,可通過圖片,對各種動物進行展示,也可通過《動物世界》的視頻播放。通過有趣味的話題,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向教材的要求過渡。對不同的動物進行選擇,并對比和分析其動作和外形上的特征,再說明觀察的過程,最后對作文的要求進行布置。這樣學生對寫作順序掌握之后,按照心中的寫作對象進行寫作,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寫作興趣,就會有話可說,有物可寫,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寫作的興趣。
二、讀寫結(jié)合拓展應用,豐富學生體驗
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必須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的整合起來,在閱讀中引導學生以寫作方式來拓展,以此來豐富學生的體驗。首先,注重在閱讀后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寫作。采用這種方式在形式上要講究多樣化,如拓寫、縮寫、讀后感等。如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可圍繞文本中的人物或主題或事件而談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學生在《變色龍》的讀后感中就寫出了變色龍變色是環(huán)境所需,也是變色龍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手段。其次,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去體驗。如根據(jù)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根據(jù)觀察而寫作。但無論采用上述哪種方式,都要注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而進行,要求不宜太難,要讓學生有興趣參與,能獲得獨特的體驗,這樣才會有效。
三、加強寫作方法引導,讓學生多操練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要求后學生寫作,教師將更多精力放在對學生作文批閱和講評過程中,而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卻較少。其實,寫作不僅需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寫作方法也是關鍵。在寫作中,只有寫作方法得當,才能讓作文質(zhì)量更上一層樓。而從小學高段學生的寫作狀況來看,很多學生的寫作都較為“主觀”,多是憑借經(jīng)驗寫作,方法不到位。在小學高段作文教學實踐中,首先要注重在作文結(jié)構(gòu)方法進行引導。作文結(jié)構(gòu)是作文的骨架,少了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再豐富的作文也會顯得零散。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提綱式的方法來進行寫作,即先構(gòu)思好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和結(jié)尾,然后再豐富內(nèi)容。其次,要針對具體的作文進行方法引導。
四、培養(yǎng)學生情感積累
教師要發(fā)揮小學生的情感、知識的增多、社會性的豐富懵懂之時的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情感積累。小學生的情感除了充實生活這一途徑外,還可以借助語文學科中寓意深刻的詩歌、優(yōu)美雋逸的散文、感人肺腑的故事,來增強他們的道德感、理解感、審美感和理智感。例如,學習《桂林山水》、《美麗的小興安嶺》,可以使學生在對祖國自然美景的欣賞中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等,能夠使學生體會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這樣學生寫作起來就會有樣可循,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五、探究、合作和自主學習,作文更加形象生動
新課標倡導語文教學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以探究、合作和自主學習為主,目前在作文教學中也擴展了這一模式。在作文教學中,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導學生對基本的寫作對象進行掌握。以小組的形式,從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上,進行合作探究。這樣不僅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寬,還能幫助學生對寫作對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作文也更加生動和豐滿。
以小學六年級的作文教學為例,可以擬定這樣的寫作方向:老師不在場時,你和小伙伴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在作文講授時,可采用這樣的探究方法:一是對插圖進行整體觀察,對畫面的描述進行感知,并展開討論,畫面上都有什么人?當時具有怎樣的情形,這些人都在做什么?二是抓住插圖,對局部進行觀察。對點的描寫進行感知。選擇插圖中最感興趣的人進行觀察,并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他們都在做什么?從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揣摩。插入突發(fā)事件、添加細節(jié)。如忽然有人喊,老師來了,會是怎樣的情形?教室的門被忽然打開時,會是怎樣的情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通過與實際相結(jié)合,進行體驗和交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心理活動、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緊緊抓住,同時能生動地描繪出其他學生的種種表現(xiàn)。最終對各自的寫作思路進行梳理,并對本次的寫作材料進行確定。先交流、再寫作,同學會初步掌握寫作計劃和步驟、寫作輪廓,寫作的事件和人物等,在深入體會寫作,會使作文更加形象而生動,寫作事件也更加真實可信。
總之,作文教學雖然在小學高年級段是重點、難點,但只要在課內(nèi)課外摸索做法,因材施教,教師應想盡辦法發(fā)揮學生的寫作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探討理論、總結(jié)經(jīng)驗,努力提高作文教學的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李風霞.語文教育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J].語文學刊,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