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娟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腸炎的臨床護理對策,為當前急性腸炎的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借鑒。方法:回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有效率97.67%、護理滿意率95.35%高于對照組的83.72%、81.40%,住院時間4.21±1.16天少于對照組的5.42±1.13天,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腸炎的臨床護理中,給予患者飲食、認知、藥物及心理等護理干預,有利于縮短臨床治療時間,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腸炎;護理;體會
急性腸炎是一種夏季多發(fā)的消化道疾病,通常患者會伴隨著腹痛、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對于急性腸炎患者而言除了接受常規(guī)藥物對癥治療之外,還需要接受有效的臨床護理,促進患者的康復。本文回顧分析我院急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探究其臨床護理對策,結果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收治的86例急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5~68歲,平均34.85±4.62歲;發(fā)病至就醫(yī)時間2~18h,平均6.81±2.48h。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5~66歲,平均33.59±4.47歲;發(fā)病至就醫(yī)時間2~18h,平均6.63±2.51h。兩組一般資料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并未發(fā)現(xiàn)明顯差異的存在,具有比較價值。
1.2方法
1.2.1對照組
該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常規(guī)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藥物護理。
1.2.2觀察組
該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干預:向患者說明本院先進的治療水平,消除該病發(fā)病突然、不適的癥狀給患者帶來的緊張、焦慮感;以患者的興趣愛好為話題增加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消除醫(yī)患之間的隔閡感。②藥物干預:如患者嘔吐強烈或者嚴重失水,則給予患者適量的抗生素+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如為細菌感染患者給予患者口服0.3g黃連素、0.1~0.2g的氟哌酸及16萬單位的慶大霉素,每天3次;如患者存在酸中毒癥狀則給予患者5%碳酸氫鈉注射液靜脈滴注;如患者消化道發(fā)生出血情況則給予患者冰鹽水加去甲腎上腺素注胃止血并給予患者補液、輸血。③飲食干預.叮囑患者以流質、易消化食物為主,禁食用刺激、辛辣食物;大量飲用含有適當鹽分的溫水,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同時促進排泄。④認知干預:采用面對面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該病發(fā)病因素,強調該病的發(fā)病與患者的飲食習慣、免疫力有關,說明科學飲食的重要性向患者說明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物功效及使用方法等。
1.3觀察指標
護理效果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情況進行判定,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3個評定標準,如下:①顯效:發(fā)熱、腹痛、嘔吐等癥狀消失,經(jīng)檢查腸道無炎癥反應;②有效:發(fā)熱、腹痛、嘔吐等癥狀基本消失,經(jīng)檢查腸道炎癥反應明顯好轉;⑨無效:發(fā)熱、腹痛、嘔吐等癥狀仍然存在,經(jīng)檢查腸道炎癥反應無明顯好轉;④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x100%。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3個評定標準,護理滿意率=(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x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中的數(shù)據(jù)資料均經(jīng)SPSS19.0軟件系統(tǒng)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t檢驗結果;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x2檢驗結果,P<0.05說明兩組差異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效果
經(jīng)過護理,觀察在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住院時間與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5.42±1.13天;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4.21±1.16天,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4,P<0.05)。對照組滿意13例、基本滿意22例、不滿意8例,護理滿意率為81.40%:觀察組滿意15例、基本滿意26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率為95.3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07,P=0.04)。
3.討論
急性腸炎與患者的飲食習慣及自身的免疫力有關,因此該病的臨床護理應從患者飲食方面加強護理干預。在飲食方面鼓勵患者多飲用含鹽水,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同時食用新鮮蔬菜、水果,提高自身對病菌的免疫能力。通過給予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相應的護理對策,可縮短患者的臨床治療時間,促進患者的臨床康復。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有效率97.67%、護理滿意率95.35%高于對照組的83.72%、81.40%,住院時間4.21±1.16天少于對照組的5.42±1.13天,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急性腸炎的臨床護理中,給予患者飲食、認知、藥物及心理等護理干預,有利于縮短臨床治療時間,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