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燁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脛腓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脛排骨骨折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I臨床護理路徑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療效、治療時間、治愈時間及不良反應等進行對比評分。結果:觀察組的臨床護理療效、治療時間、治愈時間及不良反應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在脛腓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脛骨骨折;骨折;臨床護理;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脛排骨骨折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現(xiàn)將具體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脛排骨骨折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7到52歲,平均年齡(34±4.2)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0到54歲,平均年齡(35±4.5)歲;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患者在診斷期間均有不同程度的關節(jié)腫脹及疼痛等癥狀,均經(jīng)過x射線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等確診為脛排骨骨折。且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程度等一般資料上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的骨科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路徑護理方式,具體方法如下。
在患者接受住院后,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指導及健康教育等,向患者說明醫(yī)院的醫(yī)資及治療的手段方法,增強患者及家屬的信心,以減少患者的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因素。耐心幫助及指導患者進行診斷項目的檢查,明確注意事項,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
在患者接受手術前一天,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及肌肉訓練,向患者詳細地介紹手術前應當注意的問題,講解手術的操作流程及優(yōu)勢,并對患者及家屬的疑問進行解答,讓患者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治療。
在手術當天,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調整手術體位,對患者進行術前教育,并說明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等,并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幫助患者消除緊張心理。
在手術后的一到三天,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說明早期床上活動的必要性,對患者進行肢體的康復訓練指導、手術的切口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壓瘡護理等,并耐心向家屬及患者講解護理要點,以取得家屬及患者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在手術后的四到十天,護理要及時關注和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并發(fā)癥的預防情況,并進行針對性的用藥教育及心理指導。
在患者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幫助患者辦理相關手續(xù),記錄聯(lián)系方式,告知患者定期復查的日期,并對日常飲食及注意事項進行交代。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脛排骨骨折的臨床療效、住院時間、骨折治愈時間以及手術的不良反應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療效評價標準
分為治愈、有效以及無效三種標準,治愈——術后經(jīng)x線復查線束骨骼愈合狀態(tài)良好,關節(jié)能夠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得到緩解或基本消失,術后經(jīng)x線復查顯示骨骼基本愈合,關節(jié)功能得到改善;無效——癥狀沒有得到緩解,術后經(jīng)x線復查顯示骨骼沒有愈合,關節(jié)功能沒有得到恢復。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用P<0.05表示差異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對照組臨床治愈10例,有效12例,無效8例,治愈總有效率為73.3%;觀察組臨床治愈13例,有效14例,無效3例,治愈總有效率為9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8.8±3.0)天,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3.5±2.5)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為(92.3±5.9)天,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為(73.3±5.0)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手術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在手術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有7例,手術的不良反應率為23.3%;觀察組在手術時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有2例,不良反應率為6.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脛排骨骨折是人們生活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骨折類型,不僅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而且使患者飽經(jīng)痛苦的折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jīng)過護理后的治愈率,住院時間、痊愈時間及術中不良反應等對比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筆者認為臨床護理路徑在脛排骨骨折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尤其是對身體素質相對較差以及骨質疏松嚴重的患者,能夠對其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務,顯著的提高了患者手術治療的可靠性,降低了術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臨床護理路徑要求護理人員能夠根據(jù)路徑的要求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全程、全方位的針對性的護理,以增強治療效果,同時能夠改善醫(yī)患關系,提高患者對相關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