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躍欣
摘 要 本文根據(jù)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評價中存在問題,深入分析問題所在,提出教學評價應遵循的相應原則,在此原則基礎上,構建公平、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提高學院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踐活動能力,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 教學評價 評價體系 評價原則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3.008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
TIAN Yuexin
(He'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follow the corresponding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this principle, build a fair, scientific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Key words teaching evaluation;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principles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增長,高考人數(shù)不斷增加,高考通過率也不斷上升,人們進行高等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職業(yè)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不斷發(fā)展,教育質量決定了高職教育的成敗,而怎樣提高教學質量,其中的關鍵就是教學改革。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改革中重要組成部分,為學校教學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教學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所進行的評價活動,是一種綜合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方法。教學評價是一項客觀性、科學性都很強的工作,評價結果是否合理、是否客觀公正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積極性,它不僅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可以看到存在的問題,為改進教學提供參考。為提高教學質量,我院教學評價也進行了好幾年,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包括學生評教,督導評教,系領導評教,教師自評,教師評學,雖然在評教過程中不斷改進,但仍不盡人意,不同專業(yè),不同的授課方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畢業(yè)設計與綜合實訓,這些如果都用統(tǒng)一的評價體系,則顯然是不太合理的。如何適應高職教育的特點,根據(jù)不同情況得到一套合理的評價,成為當前一個比較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適應生產(chǎn)、服務第一線的高層次應用性人才。其特點是獨特的培養(yǎng)目標、獨特的培養(yǎng)方式、專業(yè)設置的職業(yè)本位性、教學內容的應用性、職業(yè)教育的區(qū)域性。但在我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教學評價中學科的系統(tǒng)性,學生的接受程度占主導地位,并沒有根據(jù)“必須,夠用”的原則,培養(yǎng)目標不確定,定位不明顯,高職教育的特色沒有顯現(xiàn)出來,從而導致在評教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過程評價比較片面。目前我院的評價過程大部分局限于課堂教學,比如教學文件是否完備,課堂內容是否豐滿,授課計劃是否脫節(jié),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大綱要求,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積極性是否發(fā)揮,還有教師是否遵守上課紀律,學生是否按時出勤等。雖然評價過程看起來包含很全面,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作為一個高職院校,我們培養(yǎng)的實用型技術人才,我們注重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評教過程對教師關注太多,而忽略了學生的實訓、實習,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評價較少。
(2)教學質量評價范圍不全面。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很多。我院學生在錄取時因為專業(yè)不同,分數(shù)線劃分也不相同,同時有一些文科生轉學理工科,還有一些單招的學生,這些學生之間層次水平不一樣,在學習時接受程度也就不同,這樣對于一些公共課程,如數(shù)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如果用同一標準,則結果差別會很大,顯然,這是不太合理的。
(3)評價指標模糊。我院在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中,督導過于強調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以及對課堂的掌控能力,而學生評教內容也集中在這幾個方面,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的掌握上非常欠缺,評價指標的模式化使教師只注重課堂的效果,有些教師為了有一個良好的評價而不斷迎合現(xiàn)有體系,使得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大打折扣,不敢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也不敢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質量徘徊不前。
(4)實訓考核形式和標準單一。本著理論夠用,技能嫻熟的教學目標,我院很多專業(yè)都有專門的實訓教學周,但是對實訓課程的考核卻沒有統(tǒng)一標準。很多時候,不同的任課教師有自己不同的考核方法,有些根據(jù)平時實訓成績得到總評,有些根據(jù)理論考核,結合平時出勤率得出總評。沒有根據(jù)不同的專業(yè)特色制定不同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來考核學生理論運用能力和實際技能的掌握情況,勢必造成考核片面性和任課教師主觀性,得不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評價。
(5)評價的“改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每學期評價過后,很多評價信息不透明,有些教師根本沒有看到自己的評價,所以雖然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很多監(jiān)督檢查和信息采集,但是發(fā)現(xiàn)問題后并沒有具體到個人,沒有限期整改或跟蹤調查,因此許多問題就會反復出現(xiàn)。從上學期開始,我院每月刊登督導簡報,將督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一一列出,對性質比較嚴重的,提名批評,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問題解決,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 教學評價體系的原則
基于以上在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應遵循和貫徹好評價的原則,發(fā)揮教學評價的積極功能,以便提高教學質量。
(1)權威性與公正性性原則。這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評價標準,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能摻雜個人情緒,或主觀臆斷。為了保證評價的結果真正有效,可將評價結果與年度評先、職稱晉升、年度考核,業(yè)務進修等掛鉤,對評價效果優(yōu)秀的教師,可適當獎勵,在待遇方面可適當傾斜,若對于結果較差的,可實行一票否決,甚至調離工作崗位,通過各種手段,發(fā)揮教師工作積極性與競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系統(tǒng)性與可行性統(tǒng)一原則。系統(tǒng)性是指教學評價應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技術,按照教學評價活動本身的客觀規(guī)律辦事,以評價信息為依據(jù),以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為尺度,對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進行實事求是的價值判斷??尚行允侵附虒W評價程序要便于實施和操作,評價的指標體系以及方法技術要盡可能簡便易行。
(3)動態(tài)性與創(chuàng)新性原則。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根據(jù)社會需求與科技發(fā)展,不斷調整評價的標準和方法。根據(jù)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與專業(yè)設置,如3+2的學生和統(tǒng)招大專生,他們的培養(yǎng)方案不同,那么評價標準可以不同。再比如,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和汽車專業(yè)的學生,一個用電腦操作比較多,一個在車間實習比較多,則評價時參考標準也不同。同時在評價的時候,還可以不拘泥于統(tǒng)一的原則,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大家可以隨時可以通過微信、網(wǎng)絡進行投票,進行評比。
(4)一致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原則。對于一些公共基礎課,如數(shù)學、英語、政治等,可以統(tǒng)一評價指標與評價標準,但是根據(jù)學生不同層次,可以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與評價程序。在教學評價中,既要貫徹一致性原則,又要貫徹靈活性原則,將兩者統(tǒng)一起來。
(5)定期性評價與經(jīng)常性評價相結合原則。教學評價是一項長期的持久的工作,教學質量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 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進步,學生也隨時代發(fā)展不斷變化,不能僅憑一次評價定終身, 要使教學質量評價工作隨時化、經(jīng)?;瑥亩菇處熢谡麄€教學過程中不能有片刻的松懈。將定期性評價如期末評價,年終評價與經(jīng)常性評價相結合,確保教學評價的實際功能得以實現(xiàn)。
3 科學客觀的教學評價體系實踐性探索
針對我院具體情況鑒于現(xiàn)有評價體系存在的上述問題, 我們需要建立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同時要加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在符合行業(yè)需求的基礎上, 對用人單位多加調研,對畢業(yè)生多進行回訪,充分考慮各方面綜合評價意見,最大化調動教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提高用人單位的認可度。
(1)教學督導體系與院系兩級聽課制度的完善。我院的教學督導制度自建立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師上課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備課講課更加認真。督導與院系領導同時聽課,極大促進了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是評價標準嚴重妨礙了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創(chuàng)新和使自身的潛能的發(fā)揮。督導聽的是全院教師的課,系部聽的是本系的專業(yè)課,這樣在評價時學科、年級、教學風格、學生特點及教學背景不同,得出結果也不同。督導應與系部相結合,根據(jù)系部特點,發(fā)揮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評價,明確評價標準和個性化評價,關注教師和學生個體差異,鼓勵他們發(fā)揮自己的不同特長,形成個性化評價。
(2)構建集體參與、多方主體參與的評價模式。為了科學、客觀、準確地評價教學活動,評價應該由不同方面的人共同參與,除了有督導評價,院系領導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自我評價,還應聘請本專業(yè)專家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權威性的科學評價。同行特別是同專業(yè)同門課的教師評價具有極強的參考性, 因為同門課老師對課堂教學的內容與效果比較了解,對學生掌握情況也比較了解,所以具有發(fā)言權;而專家在本領域內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可以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參加工作后社會上的使用水平具有權威判斷。
(3)科學分析評價結果,建立良好反饋體系。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評價還應該包括評價之后被評價主體的反饋,針對評價結果,院系和教師本人都要進行分析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整改意見。院系、教師和學生應相互溝通,使評價結果透明,形成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使評價形成良好的運行和反饋機制。院系應不定期對用人單位進行回訪,根據(jù)用人單位需要以及學生工作需要,及時調整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根據(jù)社會需要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由以上分析可見,建立完善科學的高職高專教學評價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提高,保障高職高專教育良好運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不斷提高教學評價體系, 才能進一步發(fā)展高職教育,使我國高職教育邁向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 首珩.高職學院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湖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1).
[2] 王旭.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理論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2).
[3] 肖海濤.大學的理念[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4] 劉志軍.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探討[J].教育科學研究,2006.
[5] 張建敏.教學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嘗試[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