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靜
摘要:本文在簡要介紹了馮驥才短篇小說《快手劉》的內容的基礎上,從時光的流逝以及寬容的力量兩個角度對其素材進行了精細解讀,并指出了該類型素材的運用手段與關鍵技巧,僅供參考。
關鍵詞:馮驥才;短篇小說《快手劉》;素材;精細解讀;運用
《快手劉》是馮驥才短篇小說的代表,小說短小精悍,以虛實結合的手法為讀者刻畫出了一個生動的賣糖者形象。《快手劉》小說語言樸實,但字字句句都飽含著作者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慨以及對寬容的力量的解讀,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應用上述兩項素材能夠有效提高文章質量。
一、《快手劉》內容簡介
《快手劉》中快手劉為主角,快手劉是以變戲法為途徑實現(xiàn)賣糖的目的的一個賣糖者。在作者小時候,快手劉便以變戲法手速快著稱,而快手劉這一稱呼也來源于此。某次,作者在觀看快手劉的變戲法的過程中,自以為看出了漏洞,懷著驕傲的心情,作者指出了快手劉的漏洞,但最終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錯誤,并對快手劉變戲法的手速產(chǎn)生了崇拜的感情,文章這一部分重點強調了快手劉的年輕與活力[1]。多年以后,作者再次回到故鄉(xiāng),回到了自己兒時居住的地方,發(fā)現(xiàn)快手劉仍在做著原來的買賣,但在又驚又喜之余,卻發(fā)現(xiàn)其手法已經(jīng)大不如從前。觀眾的減少其手速的減慢均體現(xiàn)了快手劉的衰老,而作者更是直接的從人物肖像描寫的角度刻畫了快手劉衰老的面貌。此時,快手劉所變的戲法已經(jīng)能夠被孩童輕松的發(fā)現(xiàn)漏洞,出于某種感情,作者為快手劉解了圍,快手劉最終賣出了兩塊糖。
二、《快手劉》素材精解與運用
《快手劉》中,作者主要表達了兩方面情感,其素材同樣集中體現(xiàn)在兩方面,即時光的流逝與寬容的力量。
(一)時光的流逝
1.素材解讀
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體現(xiàn),朱自清的《背影》中便從父親背影的角度出發(fā),側面刻畫了時光的流逝對父親的形象造成的影響。馮驥才的《快手劉》中同樣存在對時光流逝的感慨[2]。在作者的孩童時期,快手劉還以凈勝飽滿的形象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他的雙手快速且靈活,變戲法的時候,能夠使包括在作者在內的人全部震驚。此時,快手劉正處于人生較為輝煌的階段,不僅聲名遠播,同時也保持了昂揚的奮斗狀態(tài)[3]。在多年之后,作者再次回到故鄉(xiāng),此時快手劉已經(jīng)完全變了樣,其所變的戲法不再神秘,開始漏洞百出,觀賞者逐漸減少,僅僅一部分孩童愿意觀看其表演。同時,快手劉的手速也逐漸減慢,作者親眼見到戲法被孩童發(fā)現(xiàn)了漏洞。自始至終,快手劉均以同樣的方式維持著生活,不同的是,無情的歲月對其造成了太大的改變,皺著的“花白的眉毛”、“飽經(jīng)風霜的臉”以及“灰蒙蒙的眸子”均是快手劉衰老的體現(xiàn)。通過對上述內容的描寫,作者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2.素材運用
作者運用了時光流逝這一素材對快手劉整體形象的變化進行了描寫,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可以借鑒作者的方法,從時間流逝的角度對人物進行刻畫,并最終達到表達自身情感的目的[4]。除人物刻畫之外,對景物的變化也能夠體現(xiàn)出時光的流逝,對此,需要對素材進行靈活運用,以提高文章的整體水平。
(二)寬容的力量
1.素材解讀
寬容的力量在馮驥才的《快手劉》中也有所體現(xiàn)。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再次回到故鄉(xiāng),發(fā)現(xiàn)快手劉的戲法被孩童拆穿時,作者為快手劉解了圍?!帮@然他不明白,我這個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幫他一下”[5],作者以這一句話結尾,充分體現(xiàn)了寬容的力量。
在作者孩童時期,曾經(jīng)自以為發(fā)現(xiàn)了快手劉的漏洞,并懷著驕傲的心情指出漏洞,最終失敗,并紅著臉買了糖,退到了人群之后,這一事件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多年之后,當作者發(fā)現(xiàn)快手劉的漏洞被其他孩童發(fā)現(xiàn)并指出時,完全可以不理會,但作者選擇了“幫他一下”,最終使得快手劉的戲法成功。作者的這一行為是寬容力量的主要體現(xiàn),同時也是《快手劉》這一文章中的主要素材之一。
2.素材運用
馮驥才在《快手劉》中運用了寬容的力量這一素材,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同樣可以對這一素材進行利用。通過對比的手法能夠使寬容的力量得到更好體現(xiàn),要從最初矛盾的刻畫出發(fā),到最終矛盾的解決為止,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寬容,并利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使文章得到充實,最終達到強調寬容的力量的目的。在馮驥才的《快手劉》中,對寬容的力量這一素材的運用是提高文章吸引力的關鍵點,同時也使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與豐富,是《快手劉》一文中十分值得借鑒的一方面內容,因此必須對這一素材加以重視,進而使文章達到吸引讀者的目光的目的。
三、關鍵技巧
在利用上述素材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注意關鍵技巧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通過對馮驥才《快手劉》的解讀發(fā)現(xiàn),無論在對時光流逝的描寫過程中,還是在對寬容的力量的解讀過程中,作者均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方法[6]。
首先,在時光流逝的描寫過程中,作者利用其本身孩童時期快手劉的形象與作者成年時期再次回到故鄉(xiāng)時快手劉的形象做了對比,從原來的意氣風發(fā),到現(xiàn)在的“花白的眉毛”、“飽經(jīng)風霜的臉”以及“灰蒙蒙的眸子”,兩種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快手劉形象的變化以及歲月的無情。如無前者的對比,后者的描寫必定過于蒼白,不僅無法體現(xiàn)快手劉的衰老,同時也會導致文章本身不夠真實,對于讀者吸引力的提高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作者利用對比手法的目的在于突出快手劉衰老的形象,同時也真正的達到了這一目的,通過對文章的閱讀,讀者能夠切實的體會到衰老的悲哀,同時也能夠對快手劉產(chǎn)生同情的感受。
其次,在對寬容的力量進行解讀的過程中,作者同樣利用了對比的手法。從孩童時期作者拆穿快手劉戲法的失敗,到現(xiàn)在快手劉的戲法被拆穿,而作者選擇“幫他一把”,通過兩件事的對比,充分體現(xiàn)了包容的力量。如無前者的對比,寬容則無法很好的體現(xiàn)。在這一部分,作者利用對比手法的目的在于突出寬容,由此可見對比手法應用的重要性。
在實際寫作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對比這一方法的應用,不僅在上述兩種素材的運用過程中需要應用這一手法,在其他方面同樣需要應用對比手法。例如:在刻畫貧窮者與富有者的過程中,為重點體現(xiàn)前者的貧窮或后者的富有,便可以利用對比的手法來實現(xiàn)。通過對兩者穿著、出行以及生活方式等諸多細節(jié)的對比,可以有效的實現(xiàn)強調的目的。
四、結束語
馮驥才的短篇小說《快手劉》以快手劉為主角,深入刻畫出了一個賣糖者的形象。作者將對比的手法滲透到了對時光流逝的描寫以及對寬容的力量的解讀兩種素材中,達到了強調無情的歲月以及寬容的力量對人的影響,在寫作過程中,需要以《快手劉》的寫作方式為模板,借鑒其素材的運用手段,并對對比的手法進行靈活運用,這樣才能使文章的寫作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春曹.教師:在動態(tài)生成中教 學生:在動態(tài)感悟中讀——《快手劉》第2自然段教學實錄與反思[J].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4,Z1:90-93.
[2]科羅博娃.論馮驥才作品中的帶色調的詞語運用[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3,05:123-126.
[3]張計蘭.弱勢群體:“強”而不弱——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36-38.
[4]張計蘭.教科書對“弱勢群體”關注的社會學分析——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06,11:16-19.
[5]A·A·羅季奧諾夫.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步伐——蘇聯(lián)解體后中國新時期小說散文在俄羅斯的傳播狀況[J].小說評論,2009,05:129-137.
[6]王敏勤,李懷志,張玉蓮.語文素養(yǎng)在習慣中生長——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qū)實驗小學的語文教學改革[J].人民教育,2010,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