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瑜
【摘 要】本文以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為契機,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數理統(tǒng)計法及歸納統(tǒng)計法,著重通過對比賽中德國隊前衛(wèi)隊員防守技術特點的觀察進行了分析研究,了解與掌握了當今世界前衛(wèi)隊員防守時的打法特點,為我國足球防守戰(zhàn)術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世界杯;前衛(wèi);防守;特點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主要研究德國前衛(wèi)隊員。包括:拉姆、赫迪拉、厄齊爾、克羅斯、格策、施魏因施泰格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internet網、國際足聯中英文網頁、各大體育院校的學報、中文期刊進行檢索,查找、收集與本文相關的內容、文獻、并對資料、文獻相關內容的閱讀。
2.數理統(tǒng)計法
對德國前衛(wèi)隊員參加的比賽中實施防守形式的數據進行數理統(tǒng)計。
3.錄像觀察法
對德國前衛(wèi)隊員參加的比賽進行錄像觀察。
4.歸納統(tǒng)計法
對全部資料和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從而得出最終結果和結論。
二、結果與分析
(一)后腰防守技術特點分析
通過對后腰在比賽中的錄像觀察以及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對本文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分析,在由攻轉守的瞬間,后腰隊員首先就地搶截對方控球隊員或就地盯防對方可能的接應隊員從而切斷對方的傳球路線,使對方無法順暢地發(fā)起快速反擊或組織有效地進攻。當本隊其他成員在中場附近封堵、搶截對方時,后腰隊員積極參加協防并特別注意從內線和距離上來保護邊前衛(wèi)的身后,使邊前衛(wèi)搶截時無后顧之憂。積極做好后腰前的屏障作用,在防對方地面進攻時往往是緊逼對手但并不盲目出腳搶斷丟失自己的重心或位置,以確保不被對手從中路突破時而增大本方中路防守的壓力。后腰隊員利用良好的身體素質積極地與對方爭奪制空權。布茨克斯身材高大,力量十足,在爭奪頭球方面有較大優(yōu)勢,使得對方很難從空中威脅本方的球門從而進一步減輕了本方中后衛(wèi)的防守頭球的壓力。
(二)前腰隊員防守技術特點分析
通過對優(yōu)秀前腰在比賽中的錄像觀察以及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對本文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本方在前場由攻轉守時,前腰隊員不惜體力地緊逼對方的控球隊員或封堵對方可能接應隊員的傳球路線,阻止對方輕易控球或任意地處理球。這一點反映在伊涅斯塔身上就是在前場的橫向跑動積極封堵范圍大。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有充沛的體能,另一方面要求隊員有高度的責任心和頑強的意志品質。積極主動地向中場附近收縮,目的性非常強地進行區(qū)域防守或積極地進行對口盯人,從而有效地協助本方前衛(wèi)的中場防守。一旦被對手越過,積極地進行第二次回搶或回追補位,不過分依賴于同伴的幫助,從而使本方的中場人數不至于處于劣勢,中場的防守陣型不至于被打亂。
(三)邊前衛(wèi)的防守技術特點分析
本屆杯賽優(yōu)秀邊前衛(wèi)有:克洛澤在7場比賽中,平均每場搶球8.5次,斷球5.4次,延緩16.5次。羅伊斯在7場比賽中,平均每場搶球9.5次,斷球6.6次,延緩18.2次。從邊前衛(wèi)防守類技術上看,他們的應用直接的防守方式也不是很多,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他們在場上所處的具體位置而造成的。一方面由于他們主要是在中前場活動,所以在防守時主要以整體防守為主,真正出腳搶截球的機會并不多且在中前場一般地也不容易搶下對方腳下的球。通過對邊前衛(wèi)隊員在比賽中的錄像觀察以及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對本文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在前場同隊隊員丟球(特別是同側邊后衛(wèi)插上丟球)時,邊前衛(wèi)首先不惜一切代價封堵對方有可能組織的長傳反擊,特別是同側的防守縱深距離較大時,更是以防直傳身后球為主。在中場注意與其它位置的同伴配合,積極地進行區(qū)域聯防并不使對方控球隊員輕易地越過自己的防守區(qū)域。防守中,時刻注意調整和控制與前、后腰及后衛(wèi)線的前后、左右距離,使前衛(wèi)線與后衛(wèi)線的防守成為動態(tài)的有機整體。在后場,時刻注意保護由于邊后衛(wèi)緊逼對方隊員時所留下的身后空當并注意向中路靠攏確保兩肋區(qū)域的安全。在防后場任意球時,同側的邊前衛(wèi)迎出去(或參與組織“人墻”),異側的邊前衛(wèi)積極主動的向內回收,以保證本方中路防守人數上的優(yōu)勢和防守體系的完整。在防對方角球時,優(yōu)秀邊前衛(wèi)主要負責控制同側前點及異側的肋部地區(qū)第二落點。注意配合同伴在邊路地區(qū)和角球區(qū)附近進行圍搶。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后腰隊員的防守主要以搶球和斷球為主,其中平均每場搶球和斷球平均數為16.6次和13.0次。個人實施防守主要以封搶、爭頂球和鏟球為主,成功率都在50%以上。
2.前腰隊員在防守時主要采取延緩性防守技術,平均每場延緩平均數為23.9次,而搶球和斷球的成功率不高,平均每場的平均數為7.3次和4.2次。
3.從邊前衛(wèi)隊員防守類技術看,他們應用直接的防守方式不多,平均每場搶球、斷球和延緩平均數為8.8次、5.4次和15.9次,所以在防守時主要以整體防守為主。
(二)建議
1.后腰隊員要能夠準確把握住搶劫時機,出腳速度要快而兇狠。
2.前腰隊員在由攻轉守時,首先要注意緊逼對方控球隊員或封堵對方可能傳球路線,達到延緩對方的進攻速度;其次要有充沛的體能,積極地參與本方中后場的防守;另外,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3.邊前衛(wèi)隊員根據場上的具體情況,特別要注意延緩、協防保護,并隨時與其他位置的同伴保持有機聯系。防守后場任意球時要有明確的分工,特別注意對前點、第二落點及兩肋地區(qū)的控制。
參考文獻:
[1]都祖德,胡 原,王洪武.《16屆世界杯各位置優(yōu)秀隊員主要專項能力特征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9,16(1):44-48.
[2]國家體委.《1997年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3]王洪武.《第16屆世界杯前4名球隊整體陣容組合結構特點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9,16(3):50-53.
[4]周毅.《第16屆世界足球錦標賽進球進攻技術運用結構模式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9,16(4):39-42.
[5]王民享等.《第16屆世界杯足球賽常用防守技術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9,14(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