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澤
【摘 要】隨著各門學科教學的改革推廣,中學語文學科也不甘落后融入改革大軍,想要改變目前中學語文教學收效甚微的現(xiàn)狀,很多學校、教師都意識到應當把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即將中學語文教學做一個良好的課內和課外銜接。本文在總結中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前提下,表明現(xiàn)在中學語文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西部西藏地區(qū)中學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就此提出如何將中學語文教學課內和課外銜接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課內與課外;銜接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很多教師都改變以往的作風,認真接受大眾對于中學語文教學的一些偏見,使新課改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之而來的“一邊倒”教學其實并沒有讓中學語文教學從根本上發(fā)生轉變,從原來重視課堂學習的應試教育過渡到后來課外學習的開放式教育,這個過程并沒有很好的銜接起來,雖然教學方法發(fā)生了改變,但卻沒有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一、當前中學語文教學課內和課外銜接現(xiàn)狀
(一)應試教育仍然沒有從本質上得到轉變
很多教師在新課改的課程改革指揮棒下,雖然意識到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必須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但是中考以及高考兩道門檻讓教師不敢放手去做,教學雖不再是以前的講授式教學,但一味的灌輸卻變成了大量的課堂練習,講授內容也從課文講解變成了試題分析,學生們考試很厲害,可是在中學階段的學生,卻連一個復合句子里的句子成分都劃分不清楚,忽視語法邏輯,說話病句頻發(fā),語句理解不通,更別提通過語文教學來提高他們的文學水平和人文素質。而這種時候,很多語文教師為了應付考試題目當中的閱讀和作文,會要求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來提高作文和閱讀,可是,在沒有一個牢固的語言知識體系的支撐下去掌握那些課外讀物,顯然只起到暫時提分的作用,學生沒有從根本上了解那些知識,對日后學生的語文學習是一個漏洞存在。
(二)“一邊倒”形式嚴峻
所謂的“一邊倒”有兩種趨勢,一種是說,課改之前的語文教學,教師經常根據考試重點難點來選擇性的教授語文內容,后來發(fā)展成以題海戰(zhàn)術來應對應試教育,試題當中沒有的語文內容,教師完全不做講解,只是一遍一遍的講著考試題目,最后導致學生語文成績很高,但卻不懂最基本的一些語文常識,寫作方面也得不到創(chuàng)新,通過語文來談學生的道德建設也是枉然。另外一種趨勢則是:很多教師誤解了新課改的含義。認為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那么所有的時間都應該讓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學習、自由看書、寫作也自由發(fā)揮,整個語文教學中沒有任何的指導講解、也沒有給學生具體的要求與提示內容,就放手讓他們到課外去領略,去自己體會,然后完成一篇作文。其實,這是缺乏管理的做法,也是因為教師沒有很好地將課內與課外相銜接,學生的課外學習漫無目的,教師“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融入課外,很多學生卻空手而歸,這反而不利于教學,還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貫穿于課內,這期間,是絕不能離開教師的指導的。
二、西藏地區(qū)的中學語文教學情況
(一)地理環(huán)境與生活環(huán)境阻礙著語文的教學
受地理位置的影響,自新課改以來,很多東部地區(qū)都順利完成著課改要求,而作為偏遠的西部地區(qū):西藏,要將語文教學的課內與課外相銜接實屬不易。西藏的第一民族是藏族,他們平時交流的語言都是藏語,學生平時生活用語已經養(yǎng)成了用藏語交流的習慣,漢語的使用和深入學習讓他們感到困難。因為很多學生沒有課外使用漢語的習慣,因此對于語文這門學科沒有太大的關注,缺乏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加上沒有良好的語言習得環(huán)境,教師很難做到讓他們課外課內相結合來學習語文。
(二)區(qū)域經濟制約了語文教學水平的發(fā)展
西藏是我國較為偏遠的一個西部地區(qū),其經濟水平對教育水平其實有著很大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1.教材更新?lián)Q代更不上。很多西藏中學由于經濟困難,還一直用著之前的老舊課本,課本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學生學到的知識很多都是陳舊的觀念,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也不利于他們更好的走出西藏。2.缺乏優(yōu)秀外來中學語文教師。由于生活水平低下,很多教師拒絕到西藏來任教,缺少語文先進知識與先進技術的傳入,教師不能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指導,就算培養(yǎng)學生課內課外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也得不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實現(xiàn)中學語文教學課內和課外銜接的策略
(一)教師應該樹立一個全新的語文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應該告別過去的應試教學觀念,轉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將學生從那些落后的教育當中解放出來,使其真正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來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和道德素質。嚴格按照教學培養(yǎng)目標來完成教學內容,而不是考試用到的才去學習,什么樣的課外讀物有利于語文考試成績的才去閱讀,這是一種完全功利性的教學模式,雖然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但是會讓學生出現(xiàn)考過便忘,學過不會用的頻繁現(xiàn)象。
其次,正確掌握課堂內容與課外讀物的關系。提倡課外閱讀固然是好的,但是有些時候,為了應付考試,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丟棄課本內容的講授,這是極不可取的。從古至今,我們的語文課本都是集古今中外名人軼事之精華,很多用詞用句甚至是文章表達的內容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的,學好這些東西,學生也才能依靠這些去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理解它們來提升自己的文學知識和素養(yǎng)。
而對于西藏這樣的地方,我們應該積極引進人才,引進教材,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在藏民之間普及語文教學,從最簡單的漢語普及開始做起,讓他們課外能夠有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另外針對一些中學,購進大量的課外讀物,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
(二)正確理解中學語文教學課內與課外的銜接
將課內與課外銜接起來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并不意味著就要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到課外學習。中學學生不具有自制能力,如果放任其自由學習,教師不加以引導,那么語文學習只會“泛濫成災”。課內知識的學習好像一棵大樹的根,那些課外的學習則是樹上繁茂的葉子,外界知識掌握得越多,葉子也越茂密,然而決定那些葉子位置的確是連接根和葉的樹干,枝丫,這就好比是教師,學生將課內書本知識與課外讀物相連接,靠的是教師的積極指導和正確領導,比如學生學習了一篇魯迅的文章《孔乙己》,那么教師便可以指導學生課外去閱讀他的其他文章,通過對這篇文章的梳理講解學習,學生對魯迅其他的文章,就懂得如何去欣賞去理解那些文章,通過積累,學生能夠對一定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一個基礎定位,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正確的將課內與課外有效的連接起來了。
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提倡將課內與課外相銜接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在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后,能夠熟練運用于生活當中,擴寬他們的認知,從而將生活與學習相結合,不僅能夠學以致用,還能夠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情操與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富強.提高西藏地區(qū)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方式方法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5(27)
[2]龔永標.試論語文教學課內與課外的“銜接”[J].湖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