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莫日根高娃 韓娜仁花
[摘要]蒙漢雙語教學是內蒙古地區(qū)高校中蒙古族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多種原因,蒙古語授課學生的《普通化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存在諸多質量問題。本文重點分析了主要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教學效果的一些建議,以求提高蒙古語授課學生教學質量。
[關鍵詞]蒙漢雙語 《普通化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247-02
蒙漢雙語教學是內蒙古地區(qū)高等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蒙漢雙語教學的高低和蒙漢雙語教學的加快發(fā)展直接關系到能否提高內蒙古自治區(qū)民族教育水平的關鍵。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內蒙古自治區(qū)根據內蒙古地區(qū)民族教育的特點和發(fā)展的需求,[1]關于在蒙漢雙語教學方面制定并實施了種種措施,使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蒙漢雙語教學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然而,因蒙古族學生學習基礎、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制約因素,蒙古族蒙漢雙語教學尚存在著種種問題。
內蒙古民族大學坐落在全國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qū)——通遼市,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民族院校。我校每年招收本科生人數(shù)中蒙古語授課學生占總人數(shù)的25%左右,為我區(qū)乃至全國培養(yǎng)了眾多的蒙漢雙語兼通的人才,他們現(xiàn)已在各個領域發(fā)揮著自己特有的作用。[2]
《普通化學》是內蒙古民族大學基礎課程之一,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在內蒙古民族大學而言,生命科學學院、動物科技學院、農學院、醫(yī)學院等6個學院的本科生在大學第一學期就開設《普通化學》課程,而且每個學院都有一到兩個蒙古族學生班級.面對如此龐大的蒙古族學生群體,如何采用蒙漢雙語教學教好《普通化學》課程,將直接影響蒙古族學生的教學質量。
筆者作為一個擔任內蒙古民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大學化學組《普通化學》課程的授課教師,對蒙漢雙語教學教好《普通化學》課程的教學特點、教學效果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存在問題
(一)蒙古族學生漢語基礎相對薄弱
內蒙古自治區(qū)的高等院校的蒙古族學生大部分來自于內蒙古的農村或牧區(qū),學生們幾乎在純蒙古語的環(huán)境中生長,不管在學校還是社會上的都用蒙古語交流,而且從小學到高中,除了漢語課程外所有課程都用蒙古語授課、蒙古語考試。蒙古族學生對漢語的學習至局限在小學三年級開始的漢語課程中或電視、電影等媒體中,因此學生在漢語“聽”和“說”能力方面的基礎非常薄弱。
蒙古族學生走進大學校園后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適應全新的環(huán)境。需要蒙古族學生適應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在大學里,學生們在打飯、打水、買生活用品等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時不得不開口說漢語,然而,他們學習的“啞巴漢語”很難讓他們用漢語準確地表達自己所想,會讓他們倍感壓力。也需要蒙古族學生適應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在大學里,大多數(shù)課程都漢語授課,而且課程的教學進度比中學課堂快很多,蒙古族學生很難完全聽懂和理解,跟不上課程,長此以往可能使學生產生畏學或厭學情緒,以致影響蒙古族學生學業(yè)的順利完成。
(二)適宜教材相對缺乏
沒有適宜的教材是《普通化學》課程蒙漢雙語教學的實際困難。我?,F(xiàn)使用的教材是針對教育部高等院校的漢語授課學生而編寫的《普通化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與漢語授課學生使用教材相同。蒙古族學生班級的任課教師若想蒙漢雙語教學,在備課時不但認真看《普通化學》教材,還需自己購買或借閱蒙語版本的《無機化學》教材,因此備課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會更多,教學任務相對沉重。
(三)教學任務相對沉重
蒙古族學生的《普通化學》課程的教學課時和教學進度與漢語授課學生相同。蒙古族學生與漢語授課學生相比,在中學所學內容相對較淺,所以《普通化學》課程的知識深度和教學進度都超出了他們的接受范圍。例如漢語授課學生在中學的時候學過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雜化軌道理論等知識,在大學《普通化學》課程中這些章節(jié)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講明白,但是蒙語授課學生在中學時候就沒有學過這些內容,就需要額外給學生加課時才能講透徹,還需加課時多做習題,因此給蒙語學生講課時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對多數(shù)教師來說,用蒙漢雙語講好《普通化學》課程,很多時候會讓教師覺得有些力不從心,所以大部分教師直接就用漢語講課。這對蒙古族學生來說,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還是講授的速度都遠遠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會嚴重影響學習興趣,甚至影響考試成績。
二、解決方案
(一)端正學習態(tài)度
首先,加強學生的緊迫感。很多蒙古族學生已經適應中學時候教師和家長督促下學習的狀態(tài),升入大學離開督促的環(huán)境后,很多學生會自然地放松下來,就覺得能夠順利畢業(yè)就可以了,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偏科、課堂上不認真聽課、甚至曠課等現(xiàn)象。但是在這競爭的時代,除了學生個人素質、能力和學習成績,漢語語言能力也是影響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無論從學習知識的角度還是提高就業(yè)率的角度來說,學生都不容放松,必須時刻都有緊迫感。
其次,端正學習態(tài)度。對蒙古族學生來說,漢語是第二母語,無論在身邊的環(huán)境還是電視、電影等媒體,都為蒙古族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在課堂上無論是漢語授課還是蒙漢雙語授課,都應認真聽課,不但能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還能提高漢語語言能力。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幫助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困難并克服困難,使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
(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普通化學》課程中涉及的很多內容與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在講授課程的時候可以結合知識點,講通俗易懂的例子或與我們生活有關的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分子結構》一章中乙烯的雜化類型和分子結構時,可將其描述為類似漢堡形狀:一個碳碳單鍵及四個碳氫單鍵處于同一個平面上像漢堡中間的肉片,碳碳之間肩并肩重疊形成的鍵像漢堡的面包部分,處于肉平面的上下兩側。再比如學習反應平衡時,可舉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死亡的例子,人體吸入的一氧化碳會破壞血紅蛋白與氧氣形成的配合物,可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計算出空氣中一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達到萬分之一時就對人的生命造成威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激勵教師采用蒙漢雙語授課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蒙漢雙語授課的教師給予鼓勵和表彰,對優(yōu)秀的蒙漢雙語教師的職稱評定或解決住房問題等方面采取更多的鼓勵和優(yōu)惠政策,為蒙漢雙語教師對民族教育事業(yè)的貢獻奠定物質和精神的保障,使蒙漢雙語教師將全部心思都放在學校蒙漢雙語教學教學工作中,為提高民族蒙漢雙語教學水平而繼續(xù)努力。[3]
蒙漢雙語教師對課程內容和課程進度的掌握上學校應給予靈活的調整空間,對考生的試卷和及格分數(shù)上也可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可稍作調整,從而減輕蒙漢雙語教師的教學壓力。
(四)編著蒙漢雙語教材
針對蒙古族學生應盡快編寫適合蒙古族學生知識結構的蒙漢雙語版的《普通化學》教材,不但能使蒙古族學生在平穩(wěn)過渡中進入大學的學習模式,還能減輕授課教師的教學壓力。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教師也應重視蒙漢雙語教材,對編寫蒙漢雙語教材的教師給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勵,重視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五)加強蒙漢雙語教學的重視
加強蒙漢雙語教學的重視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政府及學校對蒙漢雙語教學的重視
內蒙古民族大學的教學基礎條件已基本滿足正常的教學運行,但在蒙漢雙語教學人才的培養(yǎng)上也有一些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或補充。[4]首先,購買蒙文教材及圖書,解決蒙文圖書嚴重短缺的現(xiàn)狀。其次,購買并安裝各類蒙漢雙語教學需要電子軟件和產品,方便老師和學生開展蒙漢雙語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進行。再次,提高蒙漢雙語授課老師的相關待遇,使老師們積極投入到雙語教學并提雙語教學的教師質量。
2.教師對蒙漢雙語教學的重視
教師的蒙漢雙語教學能力是做好蒙古族學生教學活動的重要條件。教學質量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高低。[5]蒙古族教師都具有特殊的民族情感,教師對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是提高蒙漢雙語教育中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蒙古族教師應出自內心地、自覺地弘揚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人才為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主動用蒙漢雙語授課,并勤于反思教學過程,以改進教學質量。蒙漢雙語教師之間勤于交流教學經驗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為民族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三、總結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活動,教育是有計劃地將人類過去的文化和經驗系統(tǒng)地傳授給下一代。蒙漢雙語教育是適合于蒙古族學生的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是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傳承內容,是關乎蒙古族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更甚至為內蒙古地區(qū)培養(yǎng)蒙漢兼通人才的一種教學模式。蒙漢雙語教授《普通化學》是根據蒙古族學生的民族語言文化、生長環(huán)境和思維特點,結合《普通化學》知識結構,適合蒙古族學生學習和掌握《普通化學》知識的教學。
總之,影響蒙古族學生《普通化學》課程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筆者對蒙古族學生的《普通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了不成熟探索,希望能引起專家、學者及給位教師們對民族教育事業(yè)的關注,并探索出更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及蒙古族學生的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和途徑。
【參考文獻】
[1]照格申白乙.影響高校蒙漢雙語教學質量的教學語言因素及改進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11(103):66-70.
[2]愛如那.高校蒙漢“雙語”專業(yè)《現(xiàn)代文學教學之思考》[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17):40-41.
[3]王頂柱.蒙漢雙語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6):1-5.
[4]照格申白乙,吉日木圖.內蒙古高校蒙漢雙語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4(05):67-75.
[5]娜仁塔娜.內蒙古蒙漢雙語教育問題研究——以通遼科爾沁左翼后期為例[D].西北民族大學,2013:41.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