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航運交易公報
韓國第一大班輪公司轟然倒塌之后
文丨航運交易公報
作為全球第7大、韓國第1大班輪運輸公司,韓進海運突然宣布申請法定管理,引發(fā)市場震蕩。
8月31日,韓國最大船公司韓進海運舉行董事會會議,決定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申請法定管理(指對頻臨倒閉的企業(yè),由法院指定第三者管理)。
8月30日,韓進海運最大債權人韓國產業(yè)銀行(KDB)召開了債權團會議后并對外正式宣布,債權銀行否決了韓進海運的自救計劃,決定自9月4日起停止對該公司提供財務援助。
8月29日,市場傳出韓進海運主要船舶出租商賽斯潘航運改變強硬態(tài)度,同意降低船舶租金7.15億美元。
8月25日,韓進海運向債權方提出以韓進集團出資5000億韓元(約合4.5億美元)資金為核心內容的自主重建計劃。
近兩年來由于班輪運輸市場低迷,韓進海運的經營狀況同樣不容樂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韓進海運債務超過6.6萬億韓元,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將近850%。
今年一季度,韓進海運凈虧損達到2611億韓元,二季度繼續(xù)虧損2120億韓元,使得上半年累計虧損達到4731億韓元。
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1日,韓進海運擁有的船隊規(guī)模為100艘、61.68萬TEU,占據全球3.0%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7、韓國第1。其中,自有運力規(guī)模為37艘、27.41萬TEU,租賃運力規(guī)模為63艘、34.27萬TEU。另一家韓國班輪公司現代商船擁有的船隊規(guī)模為60艘、43.55萬TEU,占據全球2.1%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14、韓國第2。
盡管經營困難,然而韓進海運突然宣布進入法定管理程序還是出乎市場意料,就連韓進海運內部人士也大呼意外。
然而,對于與韓進海運相關的各方而言,即使措手不及也需要緊急應對。業(yè)內傳聞,8月30日晚上上海港已經全面不接受韓進海運的船舶掛靠,港區(qū)也不接受韓進海運的集裝箱進港。而在鹿特丹港、新加坡港、天津港均有韓進海運的船舶被扣留。
目前,韓進海運已經通知所有港口不接受訂艙,已經訂艙的進行取消。
而目前韓進海運所屬的CKYHE聯盟的運營也受到一定影響。聯盟成員一方面暫停接受韓進海運船舶訂艙,進行航線調配;另一方面,聯盟成員也召開緊急電話會議,考慮在韓進未宣告破產前,如果有任何行動可能平白增添損失,因此決議先觀察等候。
韓進海運突如其來的法定管理程序,使得整個集裝箱班輪市場為之震動。而在震驚之余,不妨從理性角度探討下未來。
韓進海運內部人士對《航運交易公報》表示,擺在韓進海運面前有三條路徑:經法院判決繼續(xù)正常運營、無法運營進行破產清算、無法運營進行資產出售。
盡管進入法定管理程序并不意味是韓進海運一定會破產清算,但是鑒于韓進海運目前面臨的船舶停航、停止訂艙等不穩(wěn)定因素對其品牌的巨大傷害,其未來“起死回生”的可能性較小。而若進行破產清算以及出售資產,勢必面臨曠日持久的債權人會議、債權債務糾紛以及訴訟,對于韓進海運的品牌同樣是難以彌補的傷害。
可以說,如果當下韓進海運的停航一旦持續(xù)下去,其翻身幾率微乎其微。
韓進海運公司。
韓進海運的命運同樣牽涉到其大量服務商。船東、港口、拖車公司等產業(yè)鏈上的各類服務商,將面臨租金等收入無法收取的窘狀。而若進入破產清算階段,將是長時間的等待、訴訟。而對于貨主而言,目前已經在途的集裝箱或將遭遇扣留的風險。
據韓國媒體報道,目前韓國海洋水產部等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政府層面的對策。韓國海洋水產部認為,在韓進海運進入法定管理程序后,該公司裝載的數十萬集裝箱貨物將由政府主導斡旋。韓國金融委員會等金融業(yè)界也緊急召開會議,該委員會將積極研究接管韓進海運所有船舶及核心人力的方案。
目前,韓進海運所屬的CKYHE聯盟在亞歐航線上所占市場份額為26.05%,其中韓進海運投入運力所占市場份額為5.68%;在北美航線所占市場份額為36.59%,其中韓進海運投入運力所占市場份額為7.62%。可以看出,這兩條主干航線也是韓進海運的主要航線。一旦韓進海運的運力全部撤出,CKYHE的航線布置勢必要進行大量船舶補給。
而對于將于明年二季度正式運營的THE Alliance 而言,同樣是一大打擊。少了韓進海運的運力投入,其市場份額、航線布局等同樣面臨巨變。
韓進海運進入法定管理程序,其船舶停航將會導致班輪運輸市場陷入暫時性的運力緊張局面,將極大緩解當前的供需失衡局面,市場運價將會快速翻升好轉。但長期而言,韓進海運所擁有的運力一定會通過某種方式重新進入市場,若經貿局勢不能好轉,班輪市場的供需態(tài)勢不會得到根本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