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友
杭 州
張勝友
《水鄉(xiāng)》李海波/攝
一座城和一個湖,天造地設,珠聯(lián)璧合,惟妙惟肖,演繹了多少美輪美奐的傳奇故事,堪稱人間仙境?。?/p>
杭州—古稱錢塘,建城史已逾五千年矣。
被稱作“中華第一城”“東方文明曙光”的良渚古城遺址,創(chuàng)造了堪與黃河流域文明相媲美的燦爛基因。傳說上古英雄大禹在此舍舟登陸,古人稱舟為杭,此地便叫“禹杭”,后傳為余杭,即為杭州第一個曾用名。
魏晉以降,北方戰(zhàn)禍頻仍、衣冠南渡,江淮以南遂呈現(xiàn)出詩詞歌賦的漢族文明和美麗富庶的水鄉(xiāng)景象。
詞人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p>
歐陽修著《有美堂記》,也極盡描摹之筆墨:“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余萬家,環(huán)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于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白居易小令《憶江南·江南好》:“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
西湖—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據(jù)史籍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環(huán)抱海灣的兩個岬角。日久天長,潮汐起落,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開來,海灣變成了一個內(nèi)湖,即為西湖。
《雨后》(左圖)李海波/攝
《夏日西湖》(右圖)李海波/攝
西湖三面環(huán)山,東西寬、南北長,繞湖一周近30里許。湖中孤山隆起,水波不興,詩云:“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敝亟ǖ睦追逅噬~雕、重檐飛棟、窗戶洞達,與直刺青天的保俶塔隔湖相映,倒影旖旎。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島以“品”字型排列,鼎立湖心。白堤、蘇堤、楊公堤三堤分隔,各呈其美,美不勝收。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岳湖,各各抱擁柔漫水面,層次分明。西湖遂形成“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之格局,妙處難與君說。
西湖勝景天下奇,引天下詩人競折腰。
蘇東坡西湖游宴,口占七言絕句,千古傳誦:“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杭州的至善至美,在乎其湖光山色;杭州的兼容開放,在乎其延攬八面來風。
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似一條彩帶串聯(lián)起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也融匯了南、北中國的文化與經(jīng)濟交集。
《馬可·波羅游記》盛贊杭州絲綢遠銷東南亞和阿拉伯諸國,進而風靡歐美大陸。借助于“絲綢之路”助帆遠行,杭州風情漫溢到了地球的山川湖海,也讓世人格外憧憬“一帶一路”的美妙前景。
今日之杭州,風生水起的電子商務魅力,以及馬云演繹的中國式沃倫·巴菲特傳奇故事,又一次驚羨世界。
于是乎,“錢江觀潮”—年復一年地詮釋著狂瀾疊涌、噴珠濺玉的潮汐。
于是乎,“人間天堂”—杭州世代傳承的文化圖騰,日益絢麗多姿而光華流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