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軍
[摘要] 目的 探究空腹血糖受損患者血脂水平。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該院體檢的人群中,選取100例空腹血糖受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時分別選取50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血脂水平患者作為對照。對患者行常規(guī)檢測前禁食,檢測患者空腹血脂水平。結果 空腹血糖受損患者在對空腹血脂水平的檢測中,TC為(5.12±1.02)mmol/L,TG水平為(2.11±1.51)mmol/L,HDC-L水平為(1.67±0.36)mmol/L,LDL-C水平為(2.81±0.87)mmol/L??崭寡鞘軗p與正常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糖尿病患者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血脂水平處于正常水平和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之間,需要對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詳細的檢測和診斷。
[關鍵詞] 空腹血糖受損;血脂水平;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075-02
糖尿病發(fā)病幾率在近幾年呈不斷上升趨勢,根據臨床資料顯示,截止到2015年9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經突破了9 000萬?;颊呷艋加刑悄虿?,則會引發(fā)高風險并發(fā)癥,血脂異常,導致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1]??崭寡鞘軗p(IFG)患者的血脂水平處于糖尿病患者與正?;颊撸∟GT)之間,加強對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血脂水平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現分析2015年1—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1—12月100例空腹血糖受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年齡為30~75歲,平均年齡為(52.5±2.3)歲。同時分別選取50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血脂水平患者作為對照。糖尿病組患者的年齡為33~72歲,平均年齡為(51.5±2.6)歲。正常血脂代謝組患者的年齡為31~70歲,平均年齡為(49.5±3.6)歲。納入標準:①患者經過臨床診斷確診對空腹血糖受損。②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與試劑的選擇
選用儀器使用OLYMPUS AU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糖和血脂檢測均選用配套設施。
1.3 研究方法
在患者檢測前行常規(guī)禁食,在清晨采集患者空腹血液,經過30 min離心后,分離血清,在2 h內檢測患者的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檢測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室內環(huán)境。
1.4 診斷標準
根據臨床診斷標準:空腹血糖患者IFG:5.6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血糖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正常人群的血糖水平<5.6 mmol/L。
1.5 統計方法
該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檢驗。
2 結果
在該研究中,空腹血糖受損患者在對空腹血脂水平的檢測中,TC為(5.12±1.02)mmol/L,TG水平為(2.11±1.51)mmol/L,HDC-L水平為(1.67±0.36)mmol/L,LDL-C水平為(2.81±0.87)mmol/L。正常血脂水平組中,TC為(4.17±0.49)mmol/L,TG水平為(1.13±0.38)mmol/L,HDC-L水平為(1.35±0.39)mmol/L,LDL-C水平為(2.00±0.87)mmol/L。糖尿病患者中,TC為(5.20±1.87)mmol/L,TG水平為(2.39±2.02)mmol/L,HDC-L水平為(1.29±1.37)mmol/L,LDL-C水平為(2.90±1.02)mmol/L。空腹血糖受損與正常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糖尿病患者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空腹血糖受損是指患者空腹時期的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并且在服用葡萄糖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小于7.8 mmol/L,其仍然低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對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臨床研究中,認為空腹血糖受損是糖尿病病發(fā)的過渡階段,如果在患者空腹血糖受損期間,對患者進行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狀態(tài)[2]。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糖尿病的發(fā)病幾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并且在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其血脂代謝水平明顯高于高血壓患者,在該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HDC-L水平為(1.29±1.37)mmol/L,明顯低于正常患者和空腹血糖受損患者,證明患者存在血脂代謝異常,其與社會研究人員的結果不謀而合??崭寡鞘軗p患者的血脂代謝水平處于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間,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患有糖尿病的幾率[3]。在該研究中發(fā)現,空腹血糖受損患者在對空腹血脂水平的檢測中,TC為(5.12±1.02)mmol/L,TG水平為(2.11±1.51)mmol/L,HDC-L水平為(1.67±0.36)mmol/L,LDL-C水平為(2.81±0.87)mmol/L。糖尿病患者中,TC為(5.20±1.87)mmol/L,TG水平為(2.39±2.02)mmol/L,HDC-L水平為(1.29±1.37)mmol/L,LDL-C水平為(2.90±1.02)mmol/L。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在對空腹血糖患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過程中,需要詳細地對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分析和治療,以便可以降低患者糖尿病的發(fā)病幾率。
在對血脂異常代謝的研究中,發(fā)現血脂代謝異常會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幾率,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病幾率。同時相關研究指出,血脂異常代謝會導致TG指標提升,繼而會抑制胰島素信號的傳遞,從而限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TG水平的提升,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4]。
在對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科學的防治有段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恢復正常的幾率。其防控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對于空腹血糖受損患者而言,可以采用飲食治療的方式,加強患者維生素的攝入,在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高纖維素食物進行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同時可以加速患者腸胃的蠕動,從而可以有效地恢復患者的正常代謝水平。②在對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要控制患者的總熱量攝入,在對患者的飲食控制中,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和性別等因素來控制患者的熱量攝入,以便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正常。③在對空腹血糖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要防治患者出現相應的并發(fā)癥狀,空腹血糖受損患者十分容易出現脂肪代謝異常、血脂高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因而在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需要控制患者服用高脂肪食物[5]。④加強患者的體育鍛煉。在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臨床控制中,采用運動治療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病變的發(fā)生幾率。主要是體育鍛煉可以促進患者的新陳代謝,同時可以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進而可以較好地降低患者的臨床病變發(fā)生幾率[6]。
綜上,空腹血糖受損患者的血脂處于正常水平和糖尿病患者之間,是引發(fā)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在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加強對血脂水平的檢測,可以較好地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并且通過醫(yī)師的治療和患者的預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患者的正常血脂代謝水平,進而可以降低患者糖尿病的發(fā)生幾率。
[參考文獻]
[1] 左惠芬,劉冬青,商曉麗,等.空腹血糖受損患者胰島素抵抗及代謝異常狀況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3(5):559-561.
[2] 施志農,陳健康.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損者血脂水平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12):407-408.
[3] 蔡紅妹.空腹血糖受損與糖耐量減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3,11(12):1061-1062.
[4] 胡琳,娜麗瑪,蔣升.新疆維吾爾族空腹血糖受損人群血脂水平變化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7(15):603-605.
[5] 張潔,李春嶺,蔣升.空腹血糖受損人群血脂水平變化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薈萃,2014, 9(22):999-1001.
[6] 李衛(wèi).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對病情預后的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12(16):13-16.
(收稿日期:2016-02-04)